坏习惯说说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坏习惯,也会有些好习惯。研究证实,想改变一个习惯,至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每天不间断。旧习惯就像一条粗绳,而新习惯像一条细绳,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与毅力,才能够改掉陋习,形成新习惯。我也有些个性上的坏习惯。 容易紧张,紧张时会屏住呼吸,导致呼吸中断,就医后,医师检验说是“连续呼吸综合征。”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要学会不紧张,并连续深呼吸。我时常会发呆,脑海里一片空白,言不及义,缺乏自信。这是精神状态不稳定所造成的。试着让心情平稳,养成思索的习惯。 我总是将大脑当成是仓库,而不是能够创新的工厂,原料一直积累,而没有加工成成品。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学与思并重,才能够慢慢的恢复思索。有着抽烟的坏习惯。抽烟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由于抽烟,已经导致得了气管炎,如果再不控制烟瘾,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肺癌。 一开始戒不掉烟瘾,那就先试着控制。我也试着问自己“吸烟难道比健康来得重要吗?”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唯有控制烟瘾,才有健康的人生。人难免会有些坏习惯。子曰:“过,则勿惮改。”《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想改,再迟也不晚。 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完善。
《和坏习惯说再见》读后感
坏习惯,我想每个人都有坏习惯.我也不例外,回到家,鞋子乱放,书包乱扔,书架的书乱的简直看不成.这些都是我的坏习惯.所以爸爸妈妈经常说要我改掉坏习惯,可是我始终该不掉.有一件事终于让我改掉了坏习惯.
有一天,我在家里写作业,作业是做一张卷子.我正要去写卷子,可是,卷子找不着了,我急的团团转.爸爸妈妈一看,说:“你看你,一天乱放东西,这下子找不着了吧.”我当时非常着急,根本没顾上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于是,爸爸妈妈无可奈何,也只好帮我一起找.我们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找到.爸爸说:“你是不是忘在学校了?”我说,“没有呀!”最后,找来找去,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出来的.原来,卷子在书架的底下.我一想,对了,我刚才找一本书,结果把另一本书弄掉了,我也没管,原来是我的卷子.爸爸妈妈一听说,“叫你不把书放回原位.”我便赶快写卷子去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渐渐地把我的坏习惯一点一点改掉了.现在我不会乱放鞋、乱扔书包、把书架弄乱了.大家如果也有坏习惯的话,就让坏习惯永远消失,所以我要对坏习惯说声:“再见了,坏习惯
看到这里的你站住了,如果你每天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一直熬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刷微博看抖音上,自己却一点能力都没有提升,做事情三心二意,过年立的Flag,现在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身上的一些坏习惯纠缠着你。
接下来说的5个习惯,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意识到并且戒掉了,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变,直接甩现在的自己几条街,不要说脱单了,脱贫都没问题。
1、总想讨好所有人最近在看《圆桌派》,蒋方舟是嘉宾之一,记得在奇葩大会里,蒋方舟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自白说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坦言自己是讨好型人格https://www.zhihu.com/video/1173326214608687104大部分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讨好别人,而且很难自我发觉。
讨好型人格有下面几个显著的特点:
1)发表意见的时候,不敢得罪任何一方的人,总想着能够跟全部人都和谐相处;2)不敢对别人提要求,但却对别人的要求无法拒绝;3)没自信,别人一质疑,就乱了阵脚。如果上面这几点你也有的话,那很大可能你也有把对自己的肯定,完完全全地建立在别人对我们的反馈之上,这个坏习惯。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被讨厌的勇气》)
但实际上你并不是人民币,即使是人民币,还有人视金钱如粪土,你永远无法讨好所有人,所以,根本就没必要一收到负反馈,就焦虑,陷入无限的自责,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
戒除建议:①只跟自己比较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被认可驱使的人总爱跟别人比较,比不过别人,又很容易自卑,除了自卑外,还会产生“自卑情结”
比如说有个人长得比较矮,他自己认为,要不是因为比较矮,他一定是很受女生欢迎的人,这时候你要是劝他,其实矮也无所谓的啦.....,你可以在穿搭打扮方面下功夫......他可能就会说:你又不矮,没办法理解一个矮的难处!
他已经把自卑当成了拒绝所有改变的借口,这就是自卑情结。
②给自己制造正反馈
要摆脱讨好别人的坏习惯,就必须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把反馈做到自己也承认自己能行的程度。
之所以你会有讨好这个行为,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你太空虚了,没有实质的填充自己的生活,需要别人的认可维持,所以,你可以试着成为一个输出者,无论输出形式是文字、语言、图片还是视频。
你收获到的点赞跟祝福等正反馈,完完全全是因为你的价值换来的,而不是通过讨好,这样一来,既把坏习惯根治了,也因为分享帮助了一部分人,生活会一下子充实起来。
就像现在,能看到这,说明文章对你有点用处的,你的点赞也是充实我生活的一部分,支持着我接下来的输出。
对了,《被讨厌的勇气》真的很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读,可以来我的公号『愿君佳』回复:勇气,我发给你。
2、碰壁就寻求自我慰藉这个坏习惯其实是最不起眼的,但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
在开始说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
可能很多人都熟悉这张图,都说是胡适日记里的片段,我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打游戏,每天的计划经常完成不了,就很喜欢拿这张图安慰自己:大神都会控制不住自己,其实我的问题也不大。
然后就更心安理得地间歇性热血沸腾,持续性开黑快乐。
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网络上的段子罢了,真实的胡适日记,确实有过类似的内容,但绝对不是啪啪啪打脸这种。
九月六日(星三)主妇大可恶,几致与之口角。此妇亦殊有才干,惟视此屋为一营业,故视一钱如命,为可嗤耳。今日,迁居世界学生会所。初次离群索居,殊觉凄冷。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实际上他立下这个flag之后,日记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打牌的字眼。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很多时候,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碰壁之后,人总是会不自觉的退缩到自己舒适的区域,并且会为这个退缩行为从外界寻求慰藉。
明明说好了早睡,却看剧看到凌晨两点,一刷朋友圈,还有朋友在发动态,于是释然了,其实大家都一样;年初立下的减肥flag虽然没有实现,但闺蜜她还胖了5斤,没关系;在图书馆看了两页书就在那刷视频,回到宿舍还嘲笑玩了一天游戏的舍友;这种阿Q精神确实是能让人一时爽,但你放过自己,外界可不会放过你。
两个乞丐,要饭要得多那个,他依然是乞丐。
戒除建议:逼自己走出小圈子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参照外界的,旁边的人打哈欠,你也会跟着没精神。
同理,要是所处的圈子是错误的,那你也很大概率做不了理智的决定,毕竟你以他人为参照,最好的做法是,去看看真实的世界是怎么运行的。
如果你因为没挂科就沾沾自喜,那你可以去看看所谓的学霸是怎么靠成绩读大学还赚钱的;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强到令人发指,周围的人都以你为中心,那你可以找机会去跟真正的商家谈谈合作,看看你会怂成什么样;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那你可以去招聘网上看看那些高薪的职位,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只有把自己置身到最贴合现实的环境中,才能破除自己那点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产生的优越感,只有理解了社会真正的运作模式,才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3、追求高频率刺激回想一下,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像抖音、微博这类信息流APP上?
就拿我自己来说,一开始听说抖音会上瘾还很不屑,真正去刷的时候才发现,真香!经常一刷就过去两三个小时。
这类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不断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给你,以满足你的追求高频刺激的心理,而且你永远刷不完它,只要你有空,信息流软件就有内容供你消遣。
既然像读书看课这类事情需要长久积累才能有奖励出现,在能选择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更容易简单就能获得刺激的方式。
比如刷知乎,我们看到信息密度很大的干货会很兴奋,因为确实有大神在这里分享各行业的经验,但流程却是这样的:
其中缺了最关键的一环,实操。
以这种状态长久下去,就会养成【消费者思维】
【消费者思维】指的是,在信息浪潮面前,只会一味去消费别人的观点跟作品,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成为【生产者】,成为有价值信息的输出者,最终成为一个觉得大家说的都对的渣渣。
戒除建议:①现在、立刻、马上删掉所有信息流APP
肉身是挡不住大炮的,靠不稳定的毅力,很难抗拒精心为你设计的科技诱惑的,所以,最好的手段一定是物理性质的,直接把软件都卸载掉,你会少了很多时间吞噬源。
②设置“停止提示”
因为这类产品它的目的就是割据你的注意力,所以永远不会提示你说:你在这里花太多时间了,还不滚去学习?
如果真的很喜欢把这类软件当消遣,那就每次要开启高频率刺激APP的时候,提前设置好“停止提示”
比如说叫一个朋友半个小时后打电话给你,两人相互监督;
比如说设置一个内容很激励自己的闹钟;
③成为输出者
喜欢美食的内容,试着学习美食制作视频;
喜欢舞蹈的内容,试着报一个培训班;
喜欢音乐的内容,试着学会一种乐器;
喜欢刷剧刷电影,试着写写剧评影评;
在高频率感官刺激下,除了多巴胺分泌,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但如果你能加入知识跟技能的学习并且输出,成为一个有料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事实上不是产品的错,只不过大部分人的自控力太弱。
如果这篇回答有触动你的地方,你也可以花一秒钟帮君佳点个赞,然后试着在知乎分享。
短视频制作跟写作之类的教程我的公号『愿君佳』里也有,可以回复:短视频,写作,都可以了解一下。
4、习惯性抱怨很多人遇到难事,总是下意识地抱怨。
工作不顺心,老板是个二货;上课没法听讲,老师是个蠢比;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没有一个好老爸;别人做得比自己好,一定是走后门潜规则;只要一发生问题,就全部都是环境的错,到最后没人可怪了,还怪时代。
弗洛伊德有一个效应叫【退化】效应,指的是,面对问题时,由于结果的未知,过程的未知,我们会产生恐惧,进而退缩到自己的舒适区。
这个效应用在这里,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大家会抱怨,因为如果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意味着自己需要作出改变,而改变是未知的,还是缩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更安全些。
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会把自己封死在这个层次里,再也没法提高。
如果你也有这种遇事就抱怨的坏习惯,一定要尽早改掉。
戒除建议:①多用“如何解决”来代替“该怪谁”
如果抱怨有用,还要解决方法干嘛,你的思维转变为“解决型思维”,那你当前遇见的难题,可能就会变成具体的可解决措施。
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然后再逐步解决,缺资源就筹备,缺方案就对标某个同行或者直接找行家付费咨询;
把错误的环节找出来,就形成了经验,
如果坚持下去实在不是事儿,那就及时止损。
5、轻易自我否定比如说你把自己的周末计划做得满满当当,但就因为没有按时起床,很可能产生了下面这样的连锁反应:
今天早上安排的任务完成不了了;
完成不了那我下午的任务也废了;
我根本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既然都赖床了,不如今天就放纵一下吧;
于是睡到中午,起来叫了个外卖边看剧边吃。
这是很多人周末的状态,我以前也经常这样,后来了解到原来有个逻辑谬误叫【滑坡谬误】,指的是,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欲之结论。
最著名的滑坡谬误例子就是下面这首诗歌:
我们现在看来,要是因为伤了一个骑士,就输了一场战斗的话,那这场仗输了根本不是钉子的问题,这种看似合理的推论,实际上把因果关系给夸大了。
第一步错误,就否定接下来所有环节,最后给自己带来无限的自责,甚至破罐破摔,直接否定掉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这就是滑坡思维带来的最大坏处。
戒除建议:①五分钟原则
还是早睡早起的例子,虽然你晚起了,但你已经给你至少已经做了计划啦,接下来的时间,能走多远,其实跟你晚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一次赖床,也并不能直接证明你是一个不自律的人。
最好的方法是挑选最容易的部分,先开始五分钟,我管它叫“五分钟原则”,为的就是远离自我否定,给心里种下一个“我至少开始了”的心理锚定。
实在不行,就根据现状迅速换个计划,毕竟行动才是对抗空虚的唯一方法。
——————
有一个犯罪学理论叫破窗效应,我觉得用在这个回答下正合适,它指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如果你纵容了一个坏习惯,其他坏习惯也会接踵而至,所以,今天说到的这5个不起眼的坏习惯,如果你有对得上号的,希望我提供的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码着码着又好几千字啦,花了我两个大下午的时间,如果对你有所启发,那一定要点赞收藏起来啊鸭。
最后,祝你能够实实在在地戒掉这5个不起眼的坏习惯。
感谢每一位读者的阅读跟点赞,能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个真正想改变的人。
对了,我花了1000+买来的实用学习资料,也都可以送你
关注公号【愿君佳】后直接回复:【书单】:免费领取少而精的大学生必读好书 【30】:可以领取30万本优质好书,感觉一辈子都不用买书了~【小方法】:送你39个赚钱小方法,每天多赚100零花钱。【独立】:获取我写过的所有兼职~【写作】:领取写作必读的23本精品书 【PPT】:送你10个G的精美PPT模【英语】:送你我自学的一套英语课程关注@君佳 ,每周听点大实话,对付年轻那些破事儿。
有,一患上就打自己,慢慢地就改了
不好改啊看开就好
哦哦噜噜噜噜啦咯怕咯啦咯垃圾考虑他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