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滴滴打车
滴滴今天会被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你怎么不说把女性脚上绑上镣铐,捆在厨房和婴儿床旁边,就绝对安全了?当然,“限制受害者自由”这个论调已经被说过了, 我想说说从这件事情看出来的企业责任。
政策区别对待,背后透着是“性别歧视”的意识。
“性别歧视”,背后透着的是企业责任感缺失。
它这政策的初衷,肯定不是”歧视女性“。我还不太相信一个企业能恶毒到这个地步。”歧视女性“永远不是初衷,它可以是手段、方式,但永远是”以爱之名“。
问题是,滴滴的做法,真的是想”保护女性“吗?
不是,它就是想免责。它不认为保护乘客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在想,一旦出事了,我怎么能逃过悠悠之口。我现在把所有的悠悠之口都堵上了,真出事了,我依然可以高枕无忧。
而且它的心态非常可怕:有一部分人的权益,是可以被牺牲的,我想让谁牺牲就让谁牺牲。
它要做的就是:在节省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把你的钱赚了,并且我还不用负责。
今天,可以是女性不能出门;明天是50岁以上司机不得开车因为你老龄化了;后天,恕不接待残疾人和孕妇,因为你们需要保护需要特殊照顾,请你们去使用私家车……
如果一个企业的精神是这样的,所有的消费者都将会是受害者。
今天的歧视女性,是照出一个滴滴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
说着”为你好“,实际上在摧残你的生存空间。这种例子,生活中还少吗?不是带个”以爱之名“的帽子就能掩盖企业这种逃避责任的心态。
滴滴及其他所有抱着同样心态的企业,qnmd,中指给你们。
………………
看完评论后补充:
现代社会,如果你的身份不是”消费人”,你还有没有别的身份可以思考问题?
如果滴滴写的是:8点以后不接待河南人、北京人和广东人。
这有没有问题?
相信就算不是三个地区的人,大部分应该都会跳出来说:这是地域歧视!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区别对待,限制人家出行?
那好,现在把地域换成了女性。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人。只要是人,我们就应该接受权益应该平等,这代表了:我们权益共享,责任共担。
你脱下消费者的身份,暂停为资本家摇旗呐喊一秒钟,思考一下以上问题。
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人都是“消费人”,脱离了“消费人”的身份则人不再是人,则顿时失去了生存的行动方针。
看看这个时代,”合理化“一个行为的理由,仅仅需要经济原理而已。公义、道德、伦理统统失声。
鲍德里亚值得我们共读。
哥们这个打车APP肯定有用的呀,就是打车的呀,平时打车可以用,然后不好打车的时候,难打车的时候,都可以用打车APP来打车呀。跟平时打出租车的价格一样的。司机专门来接你,很方便的呀,我平时属于用车比较多的,现在的打车APP基本上都用过的,我现在一直在用滴滴打车,我们这的司机用这款APP的比较多,打车比较方便,不用等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