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说说
肠粘连是腹腔手术后的常见情况,中医上活血通便的方药有一定效果,还可结合局部中药外敷,但毕竟是外科问题,粘连如果太多太紧密,可能还是得手术。
为什么觉得知乎的用户就不能说出靠谱的中医建议? 难道靠谱的中医就不会上知乎?长久以来,中医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牺牲了太多,老一辈大家经常教导我们板凳甘坐十年冷,因为中医学确实太浩繁广博了,一个好的中医师经常是醉心于学术,真的无暇估计别的,沉不下心来的人难得学好中医。 中医师们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几乎快要了中医的命了。会说的中医不太会治,会治的中医不太会说。是时候做点什么了,哪怕让知乎上的中医话题下面的问题,每一个都有一个职业中医师来添加一个回答都是巨大的进步。看看中医话题下面的问题,精华问题里竟然没找到几个职业中医师答得。中医这个行业就是如此悲哀,总有人觉得自己懂中医,其实,他们懂个屁呀!瞎说一气,有念过书么?中医们不出来答题,自以为懂中医的人就来瞎说了。瞎说就瞎说,打的可是中医的脸。是骗子骗人,不是中医骗人,可是张悟本们打的是中医的旗号,弟兄们,咱们的饭碗都让骗子们给搞臭了,现在不出来说话,难道等真的有一天中医活不下去了在呼吁?中医,请为自己代言。不要让我们的懦弱成就了神棍滋润的土壤。我们实事求是讲道理,明明白白说中医,还又张悟本,大骗子们的活路么?中医们不说话,中医黑就要说话了。中医们不说话,张悟本就要说话了。虽然不是大神,但我也是念过中医书的,分享点经验,抛块砖头总行吧。当真欺负我大知乎没人么?中医们心性随和,不喜争,你若懂自会懂,不懂说亦不懂。懒得理而已。小逗比么还整天高兴了以为自己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把迷信,封建,愚昧的旧医学踏在了脚下。还启迪了世人,拯救了天下。我偏偏就是个傻逼性子,我就来当那个开口说话的人,我就来说说中医,我就来把我学到的知识跟大家明明白白讲一讲。中医现在不说话,还等什么时候。有人想系统的学习中医这是极好的事情,我们中医同仁理当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能帮一把是一把。中医学的高等教育都是按着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内科,这一条大线来的。学完内科就开始学妇科儿科外科骨科等临床学科了。这是用药的医生这么学。用针的医生就是顺着,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推拿手法学,这么来。这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这是考虑的众多因素之后最不坏的方法。顺着这条路走,可以成器。亲历者告诉你,学了中基一团蒙,学了中诊满身病,学了中药遍地吃,学了方剂逢人开,学了内科谓天下无病,到了临川曰无方可用。这都是教训,都是我们用头撞出来的呀。记得,学了中基之后碰到所有不懂得,觉得不理解了,不要灰心,不要非黑即白,世界哪里是非黑即白的,哪个学科要是分的清清楚楚那必然描述不了真是的世界。事实上,阴阳胡根互用,相生相藏。觉得这边也对,那边也对,就是真的对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观首先得对。不懂这一点,中医永远都进不了门。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学习就是要不断的追寻,这一条,什么时候对,那一条什么时候不能用。这时候,你会脑袋里面一团闷,有志学医,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拨云见日,观的本来面目。学了中诊之后,你会觉得身上到处是毛病,这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病与非病,并没有一条清晰的楚河汉界,还是那句话,除了黑的未必是白,过了那边未必是彼岸。阴阳之道,互相转化。任何疾病都是由原来的量变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每一个病之前都有蛛丝马迹。中医讲究见微知著,要的就是见一叶而知秋至。扁鹊见蔡桓公时候,蔡桓公也觉得自己没病。学了中诊我希望同侪们能对生活中的事物多加一丝观察,多加一丝思考。不要觉得,没病的时候,所有的表现都是好的。有病的时候什么都是不对的。不知常,焉知变?中药学完,要去药房呆足数月,当今中医,书方而不知药性,诊病而不知药味的多了去了。没有下过药房的中医也多了去了。自己开出来的方子,带了药过来自己的都不认识。不下药房何以识四气五味?当年农尝百草,后世的大医家有何尝不是亲尝百草的?中西汇通之大家张锡纯,亲口试药,写得《中药亲试计》发前人所未发,我屡次试之,效验不爽。中医这么实事求是的科学竟然还能有人说中医就是骗。呆在药房里,每日给人抓药,分药,闻味之辛淡,掂性之升降。若非亲试,你敢信细辛通鼻窍效若桴鼓?中药并非慢,快起来,你想都想不到。不闻川芎,你你敢信刘刘河间说头痛必用川芎?闻一口,你试试,直接冲你头上去。所以,学了中药遍地吃,吃点没关系,死不了。学了方剂之后就觉得自己能治点病了,这个时候最爱干的事儿就是拿病人套方子。能套上去的,就高兴,套不上去的自动性忽略。看人感冒不是给桂枝汤就是给麻黄汤。其实离得还远呢。没几个人能就来点桂枝汤麻黄汤就好了的。以一本《傅青主女科》闻名的大家傅山除医学外又工书画,经史考据,先秦诸子无一不通,有人在他的书里序言道“执成方而治病,古今之大患也。昔人云:用古方治今病,如拆旧屋盖新房,不经大匠之手,经营如何得宜。诚哉是言!昔张仲景先生作《伤寒论》,立一百一十三方,言后世必有执其方以误人者甚矣,成方之不可执也。”由此可见,中医大家尤为担心自己所书之方,反为后人误用。学了方剂之后,方剂多在自己身上用,少给他人用,多在亲人用,少在病人用。我大学同寝同学,初入大学时,典型气虚易感之人,声低不足以闻,冬月感冒常常月余不愈。鼻涕不绝,一提手纸,竟用不了一周。后来大三开始自开方剂,自熬汤药,调补身体,不过一年间,竟然开始能大声跟我们讨论问题了,自己说,我这一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手纸用不完了。于己试药,并非割肉喂鹰之事,乃是利人利己之事。无需如来心性做的,你我凡人亦做的。学了内科之后,功夫更有一点了,小病治治也不算难事。此时若心存骄傲,以为天下无病,那就要碰的满头包了。治病,年轻人好治,老人难治,女人好治,男人难治。前一句不需多讲,周围同学能治好几个病千万别骄傲,治些老人来试试。女人好治是因为女人更愿意配合医生。男人难治,有三,小病不治,为其一,即病多重为其二,重财轻命为其三。也没办法,男人抗的多,担子重。医生要多开导,多理解。治的壮年,治治老人,治的女人,治治男人。光学了这六本书,万万不够,对于很多病症,往往有医家有独特阐发。不读前任医案,论述,终究只能治点小病。如遇奇病,怪病,见所未见之病,定然束手无策了。药王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中医学习就是要本着一切为治病为目的的态度学。当年偷懒,觉得推拿太过费力,不愿学,觉针刺太过费神,不愿学,一心想学用药。而后临床,才知道,不会治病的痛苦,比推拿费点力的痛苦多多了。what hurts you more,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针灸要练功,锻炼身体,求静,求松,求敏锐。不论八段锦,易筋经还是瑜伽,在对针灸医生的帮助就是让你放松,宁静。宁静之时,你才能感受到最细微的东西,最放松的时候你才拥有最敏锐的感觉。推手时候,要你那么慢是为了让你感受师父师兄弟那边的力量是怎么样的。慢不下来,怎么快的起来?针灸时候做手法尤其要感觉的敏锐,和手底下的分寸,抽之不起,按之不落。但是劲力已在其中了。抱怨烧山火,透天凉做不出来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这几十年的辛苦。当年杨露禅可以鸟不飞,就是靠了个感觉敏锐,手法精到。除了练手上的功,还的练心上的功,穴位分寸歌就是基本功,百症赋,经脉第十,标幽赋,井陉输原经合歌,这些都是基本功。扎针每天都要念的。就跟歌唱家要天天吊嗓子一样,就跟说相声的要天天练贯口一样。隔几天就得刷一遍。以前跟一个老先生,虽然从不给外人扎针,但是这些口诀依然朗朗上口,那时,老先生76岁。也曾经怀疑过老头光说不练,后来一次,那一个市首富家的公子肚子疼来了,按说肚子疼,他也不会找中医来吧。可这号公子的肚子疼的跟来月经一样,每个月疼几天,也真特么的奇怪,北京广州能看的看遍了。老头也没说什么,跟抽屉里翻了半天找出来个特么的不知道多少年没用过的包来。让我去隔壁的隔壁小卖部卖了瓶扁二,浇上去点着了,火灭了之后扎了中脘足三里,然后就没然后了。过了几天,那公子就为这三针给了一千块钱。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老头不给病人扎针时因为没人出的起钱呀。确实也是,那功夫,值这个价。以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要求,都是针对以后想成为一流高手的人的要求。能全做到,可为青史留名的高手,做八成,可成当代一流高手,做一半能当个好医生。做三成,诶,忽悠忽悠人,别太丢我打我大中医的脸就行了,小心被清理门户。我也还在被灵枢,我也背不会呀,我也在背伤寒呀,我也脑洞出口比进口大呀。我也在每天煎熬,没人陪的时候是要出去练太极呢,还是出去练太极呢,在痛苦的思索中又睡着了呀。苦是苦,什么不苦呢?敢学中医够胆子,吓着你,别怪我。
难得很啊!对身体有帮助,能把自己调理好就不白学。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学好中医能明白很多道理,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明白很多道理怎么当良医呢,再者可以帮助许多人,家人朋友亲戚,都可以帮助他们,最后还可以把我们祖宗文化传下去,给子孙后代创造生存的根基
晕,是说你的心得体会还是我的心得体会啊
但凡吾之后人复学医者,必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