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鹤楼说说
李白喜欢到处游览。 有一次,他与朋友登上黄鹤楼•临江远眺,看见晴空万里,江水滔 滔。长江中的鹦鹉洲树木茂盛,对岸的汉阳域草木郁郁葱葱。河山的秀美 景色尽收眼底。李白诗兴大发,正想题诗来抒发心中的感受时,忽然看见 墙上写着一首崔颢的诗,李白看后,放下了笔,谦虚地说:•崔颢这首诗 情景交融,的确好极了,我想不到更好的诗句,不写算了丨’李白没有题 诗便走了。 黄鹤楼是李白与朋友相聚和离别的地方。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诗人 孟浩然。他们常在一起饮酒作诗,由于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后来,孟浩 然要到广陵去,李白专程到黄鹤楼与孟浩然告别,作诗送别好友。这诗便 是流传千古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极目远望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现在的黄鹤楼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黄鹤楼了,毕竟年代久远,周围也没有挡风遮雨的物体可以帮衬,年代就已就连上黄鹤楼都成了一件“高危”的事情。
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新修建落成的,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来往的游客都会在这里进行拍照留恋。
最主要的还是黄鹤楼的建筑特色,之所以叫做“黄鹤楼”,主要是因为各层屋顶错落有致,就好比鹤飞翔一般,就好像是展翅欲飞的鹤翼,黄色的外观,更是显得炫目多彩,在古代黄色的建筑都是高贵大气上档次的。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的图案,云纹、龙凤等作为陪衬的图案。
来武汉必定黄鹤楼。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登高望远
一路艰辛
游至武汉。千里而来,和众多的旅人一样,怀着敬仰的心情,穿越严酷的武汉热浪,前去拜会久慕的黄鹤楼。至门外,买票入园。白塔迎宾客,佛光普照。过牌楼,庭院开阔,至楼下,望之愈显楼之雄壮,上有三字――黄鹤楼。下有一匾书有――气吞云梦。两侧门柱一副对联颇有深意,上联: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下联:登斯楼观斯景怒江劈峡书中天地壮人间由路入门,登楼观景。联中天地,自是心旷神怡。楼下山石之上有两只铜鹤,鹤踏蛇身龟背,相视似语,犹诉比翼双飞,地老天荒。武汉热烈的阳光,穿透我撑的伞,赤裸裸地照射在肌肤上,火辣辣地生疼。(直到今天,我的脸、臂、腿都没痊愈。)热浪中,汗水不停地流下,生理上的痛楚让我没有雅趣细细品味,随便看了一眼揽虹亭和瞰川亭,匆匆向主楼奔去。一楼大厅正中为一黄鹤飞楼图。高数丈,仰面观之,云雾飘渺,景物栩栩如生。登楼而上,层层观景。二层为黄鹤楼复古模型。有唐,宋,元,明,清历朝各不相同。方知黄鹤楼亦随江山兴衰存亡,潮起潮落。如今此楼是八一年新建,因修建长江大桥,未能在原址重建。历代黄鹤楼皆三层,木质结构,取天地人三才之意,融合天人合一的思源。新建黄鹤楼,仿古建筑,用钢筋水泥建造。明五层,暗四层,取九五之尊之意。飞檐为鲤鱼化龙檐,每方向三角,每层十二角,五层合计六十各角,暗合天干地支。 随心化境,情深意远,不知不觉已至顶层。隔江北望,神龟饮江。龟背铁塔如倚天利剑,刺穿云霄。现代铁塔与千古名楼隔江相望,铁塔传递现代信息,名楼承载历史文化,各领风骚。鹤楼镇灵蛇,铁塔定神龟,飞龙渡江,蜿蜒远去。碧水东流,目极天际。极目远眺,武汉长江大桥,分开龟蛇二山,如飞虹横跨长江,演绎着龟蛇锁大江的城市经典。多少人凭栏四顾,怀古感今,发出声声赞叹;多少人举目远眺,心驰神往,激起阵阵豪情,还有那只黄鹤,在人们的心中已化做一种永恒的追索与憧憬。凝神遐思,我已经深深的融入在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之中。黄鹤楼旁,有一景观为清代黄鹤楼铜顶,楼遭火劫,唯余此物。铜顶下挂有千斤大钟,时有游人击钟祈福,钟声浑厚悠远。清代铜顶下挂着一口钟,似乎在提醒着过客,莫忘记曾经帝国的富强与终结。千年风雨洗礼,黄鹤楼不再倒下,将永远矗立在江边。沿林中小路下山,园内楼阁亭榭,独具匠心。依山而建,树林成景,石竹相映成趣。走廊壁上皆古今黄鹤楼诗赋。园中有一池,池中有鱼,几方奇石形态各异。此园中所见之石,皆石中极品,可遇难求。“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曾经的孤帆远影,烟花三月,曾经的高亢鹤唳,唐宋清风,在城市的热浪暄尘中,已成诗文中恒古的追忆,李白一曲<梅花落>里落尽梅花,零落成泥的片片花瓣是我淡淡的忧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曲终了,历史的背影渐渐地走远,带着崔灏千年前淡淡的忧伤,炙人的城市热浪中我离开了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琼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以乘黄鹤去,留下黄楼思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