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说话
多跟宝宝说说话,给宝宝讲讲故事,唱唱歌,慢慢就好了。
可怜啊,最近都被奶粉问题吓着了吧,一般孩子从7.8个月左右就开始发音,到2岁,都能说些简单的话,如果你孩子几乎不说话,那确实是有点不对劲了,孩子的语言障碍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现的,你还是带去医院看看吧,说话太晚也是疾病的征兆哦,或者你的孩子有自闭的可能,就是性格太多内向.看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不是他常常看到打人骂人的镜头,小孩子一般都是从身边模仿的.他要是有什么情况,多半是身边也有什么情况,那我觉得应该就是他性格的问题了,我也不晓得了.
正好娃儿们上幼儿园一个月了,很多老母亲+姥姥+奶奶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想知道娃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有没有交到好朋友,有没有被欺负……准备好一肚子问题,结果——娃不想说。
为啥呢?其实有些时候也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家长抛出来的问题。因为问题实在太大了!
来偷听一下老母亲都是怎么跟娃聊的:
这天就是这么聊不下去的~~
换个角度来感受一下。比如你老公问你今天在单位怎么样,你也多半只会回答“不错”“很好”,之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吧?
所以向孩子提问,一定要设置孩子感兴趣的关键词,问话具体一些,还有可以开聊的话题点。
总之,你的问话让孩子觉得有意思最重要!
参考美国育儿专家建议,我提炼出了适合与学龄前儿童沟通的8个话题。希望可以帮助爸妈们学会引导孩子一点一点细致跟我们分享,从而较全面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能锻炼表达能力!
| 插播“心机爸妈们”的适聊时间及场所推荐:放学路上、晚餐桌上、睡前床上
问题1 今天中午吃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
开局是不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这个话题够具体,所以很容易就能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比如小小常有一次就说,我今天跟Nathan坐一桌,他吃着吃着打了个喷嚏,把饭全喷桌子上了,特别搞笑~
虽然孩子的回答可能会非常难以预料而且无厘头,但会给你们的“卧谈会”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开始。
而且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带来更多信息的问题,比如有一次,小小常说:Bill(代课老师)吃饭的时候坐在我旁边,因为Kathy(主班老师)生病请假了。我这才知道,为什么那几天去幼儿园接孩子,都没看到Kathy老师。
另外,如果连续几次孩子都告诉你“我一个人吃午饭”,还是需要关注下,是孩子被群体孤立了,还是不愿意主动去和别人交流?要及时跟老师沟通了解情况。
问题2 你午餐最喜欢吃的是哪道菜?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老人们,接完孩子第一句最爱问“今天在幼儿园都吃什么了?”这种高难度问题还是别问了,校门口的宣传栏里都贴着呢。也有家长担心孩子吃得不好,每天都追着孩子问“你今天吃饱了吗?”孩子往往很不耐烦地回复:吃饱了!所以这个问题往往问了也白问。
与其问“吃什么”和“吃饱没”这两个问题,不如问“最喜欢吃什么”更具体和有针对性一些。孩子不一定能记起中午吃了什么,所以,不妨带着孩子对着菜单(贴校门口或者老师会发到微信群里)来回忆一下:“嗯,今天中午幼儿园准备了A,B,C,D四样菜,你最喜欢吃哪一样啊?要不要我们家里也试着做一做?”
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不光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饮食情况如何,还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描述食物的色、香、味,从最开始的“好吃”,慢慢变成更细腻的描述——酸甜可口,淡而无味,柔软的,酥脆的……
这不也是在为孩子的写作打基础吗?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学习的机会,就看你如何利用。
问题3 你今天上XX课(比如幼儿园开设的外教课)的时候发言了吗?/你今天做了什么工作呀?/ 学到最有趣的东西是什么?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对于课程内容的询问,有助于了解什么能让你的孩子感到兴奋,什么地方他可能需要帮助,或需要得到更多的机会去尝试,还能培养对学习的热爱。
这个问题,要根据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来“量身定制”。比如,蒙氏的幼儿园,你可以问“今天做了什么工作”(因为孩子可能是自由选择蒙氏工作),如果是传统的每天有排课表的幼儿园,则可以问某一节课是否参与了发言。
总之,要具体地去问某一个“点”,而不是笼统地询问他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问题问得够具体,无形中也是在鼓励孩子跟你说很多,这会为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绪、学校和社交生活提供更多视角。
问题4 今天有什么事让你感到很开心/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吗?
除了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之外,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生活的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的关注。
孩子们一个个都是行走的表情包,自带笑点,也愿意分享搞笑的事儿,从这点入手相信你会得到超多爆料,也能了解到他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你还可以问:“你今天什么时候最高兴?”
就像学习正式的课程知识一样,孩子必须学会如何理解和描述自己的情绪。
同样,问他“你今天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也是了解孩子的另一种好办法。
听完孩子的讲述,你也可以自由地谈论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通过插播你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让你和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并可能引导孩子分享出更多的事。
问题5 你在幼儿园里最经常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啊?
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幼儿园里是一帆风顺,还是遇到了你不了解的困难——比如被同学欺负或者欺负了别人,通过这个问题的交流可以大体判断出一二。
还可以顺着话题跟孩子谈一谈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安全隐患、自我保护、如何与老师良好沟通、如何跟别的小盆友交往等等。
当孩子谈论别人的时候,家长要多帮助孩子去看到其他人的优点,抱着友好的心去和人相处。
问题6 今天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或者老师帮了你的忙?
引导孩子回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对他的发展和整体幸福很重要。研究发现,会感恩以及懂得表达感激之情,对人际关系和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日常聊天,就是向孩子教育或灌输你认为重要的观点、价值观或原则的最佳时机。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变成说教,要保持在好奇和分享的氛围里。
“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或者“今天有没有老师批评你”这样负面的问题也许只能教会孩子抱怨。
如果你很有需要了解孩子是否经历了不好的事情,可以这样问:“今天你们幼儿园有小朋友被欺负吗?”“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了?”。很多时候,孩子自己被欺负或者批评是不愿意说的,问问他别的小朋友的经历,还有可能多了解一些情况。如果发现有异常,那就需要鼓励孩子把话都告诉你。
问题7 今天遇到什么问题是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找答案的吗?
也许孩子上课听老师讲了某个小知识点没有理解,也许他在和小朋友相处中遇到了困难……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可以谈论任何事情,你都会倾听。
如果孩子提出的话题比较严肃或者沉重,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或者分享你童年经历的形式来探讨。比如幼儿园里学跳绳的时候,大多数小朋友都不好掌握,特别受挫。你就可以跟孩子讲讲你当初学跳绳是怎么闹笑话的,后来又是怎么克服的。
但这绝对不能作为一个对话陷阱——发现孩子在幼儿园犯了错,说漏了嘴,便马上让他得到惩罚。
让孩子感到被理解是很重要的,这样他才会公开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问题8 你明天想做什么?
带着对今天的回顾总结,来展望新的一天,这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讨论家庭度假计划,也可以聊聊第二天的详细安排。让小心灵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培养出来的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孩子。
谈论规划之后,还可以问他:“你现在最喜欢做什么?”以此来捕捉孩子不断变化的兴趣。
以上8个问题,对不同的孩子来说,肯定也会有失败的情况,但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帮助爸爸妈妈们找到话题的切口,亲子之间可以更愉快有效地交流。跟孩子聊天是一门技术活,也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掌握技法和策略,你会发现你们之间会找到或者延伸出更多有趣的话题!
正好国庆节到了,趁着这个假期好好和孩子沟通一下吧!
不过最后我还想提醒的是:
① 家长也要学会和孩子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和感悟,不能总指望孩子分享,自己跟个闷葫芦似的什么也不说;
② 孩子和你分享TA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千万不要借机批评和责备孩子——否则你再也别想从他嘴里撬出关于他生活的半个字。
作为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一、要去找回儿时的体验。
就我个人体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去体验孩子感受的方法。试着回想,当你在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有过的各种期待,委屈,感动等等情绪是怎么被激发起来的。就我个人来说。特别讨厌目的性的聊天,因为我父亲聊到什么到最后都会转到“好好努力,认真学习上”去。到最后我觉得和他聊天非常的无趣。
二、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聊天就是交换情绪或者交换思想,但绝对不是一方对另一方说教。我一直觉得与孩子沟通如果是应该是思想影响思想。那些说教的内容更应该通过别的方式来传递。
但我感觉很多父母在这方面实在想象力过于贫乏,或者说太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内容,单方面的灌输是最简单直接的。请试着换位思考,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三、充分了解孩子以后再进行交流。
孩子并不是很愿意和父母交流,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孩子进入了这个青春期以后,他随着他慢慢的长大,他可能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
交流一定是双方互动的,那么就是我在试图了解对方,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然后去传递我个人的观点。
四、尊重孩子,保持耐心。
教育孩子,不是你花的时间越多,孩子给你的反馈越积极。而是小的时候陪伴得越多、聊得越多,孩子就越开朗、越有安全感、越敢说。
当然在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不要强迫,也别用激将法或用其他孩子对比。要多问孩子的意见,听孩子的想法。保持耐心。
1、学会去觉察
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敞开心扉接收他们的想法,一起平等的讨论某个话题,如:“然后发生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小明是怎么想的。
2、打开心门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表达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天马行空,甚至毫无顾忌的。这个时候,切忌指责、批评他们,因为这样会使他们觉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件很不安全的事情。而是要鼓励他们,称赞他们说:“你的想法好棒!”“哇,真的是这样吗?”才会让他们更加信任你,对你更进一步敞开心扉。
3、尊重孩子
在成人与孩子的交往中,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尊重正在说话的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呢?很多时候,孩子刚刚开始说话,爸爸妈妈就毫不留情地开始表达自己与其截然相反的看法,根本不容孩子把话说完。也有的时候,孩子明明在说一件事情,爸爸妈妈却不以为意,插嘴说一件与孩子说的事情毫不相干的事,这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如果我们不能平等的和孩子坐下来共同探讨,那我们就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和孩子之间,就会有一层隔阂。因为这层隔阂的存在,孩子才会表现的为所欲为、或者沉默寡言,永远达不到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因此,要赢得孩子的合作,父母必须学会“说话”,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有的宝宝说话是晚,不用担心的,慢慢来,大人平时多和宝宝说话,这样宝宝也就慢慢开始说话了
有些宝宝说话是比较晚的,多跟宝宝说话,多读书给宝宝听听,这些对说话都有帮助的
1、用词准确。因为孩子毕竟比较小,语言沟通方面难免有所困难,并且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最好是说话简短并且通俗。如果爸爸妈妈跟孩子说话还要咬文嚼字,那么不论你说多久,他都是处于听不懂的状态。
2、注意语气表情。孩子能看懂父母的表情。如果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带有不同的语气,时而暴躁,时而冷漠或者是时而热情等等,孩子捉摸不透父母的情绪,就会觉得内心没有安全感。所以不论是在什么状态下,家长们一定要深呼吸,保持最好的状态跟他们说话,记得要和蔼可亲,让他们放松下来。即使是他们做错了,也依旧要温柔的跟他们讲道理。
3、耐心。很多家长脾气都比较暴躁,不懂得忍耐。孩子毕竟还小,有些事情一遍不会做,父母就要耐心的多交几遍,说话说一遍听不懂,就要多说几遍,千万不要暴躁。
小孩子胆子一般都很小,所以父母说话的语气尽量放慢一些,温柔一些,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最好是蹲下来,温柔的看着孩子。而不是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紧张的不知所措。所以,父母只要以身作则了,孩子长大肯定会有更高的素质。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小孩当成小孩,要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对待他们,去尊重他们的意见,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道理可以好好说。特别是父母和孩子间,尽量不要有太多的吵架,这样容易使孩子在其中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如一些不好的词汇,不好的行为。
作为家长,和孩子说话时应该不唠叨,学会客观描述事情,倾听孩子的话。
1、不唠叨
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大人的唠叨,说的太多反而会让孩子反感,点到即止。幼儿时期,父母的唠叨能让孩子掌握丰富的语言,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到了六七岁入学时期,父母要逐渐转变到让孩子多说话多思考,让他学会自立;到了青春期十三岁之后,父母基本无需再多唠叨,重要的话只说一次,严肃认真的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自己负责。
2、学会客观描述事情
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述,只包括我们眼睛看得到的、耳朵听得到的、双手触摸得到的,同时去掉那些形容词、副词、感受、情绪、思想等属于主观性的认知,不在行为描述范围内。不要轻易地定性下结论,问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主观地判断,去客观地描述你可以清楚描述的行为。
3、倾听孩子的话
当孩子做了某件事,说了某些话令父母感到吃惊或者诧异时,问问孩子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这样做。家长要学会倾听,宽容对待和信任孩子,家人之间也会有误解,倾听、沟通、解释可以让误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