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说说对话
女:嘚瑟吧,撞门框上了吧!
男:你tm还幸灾乐祸,全tm怨你!
女:你眼睛长裤裆里了!你没看到我哄小鳖犊子,怎么就影响你了?
男:你tm太好看了,光看你了,就忘了门框了。你说不怨你怨谁?
女:破鸡巴玩意,撞一下能咋的!来,老娘给你揉揉。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竞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 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 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侧、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 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忏然一动,竞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 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快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 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捧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 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冀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瞪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⑩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啊!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有改动)1.小说第③段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快手刘怎样的心理变化?(3分)2.小说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3分)3.小说第⑩段中,我为什么要转移孩子们的视线,让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3分)4.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清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4分)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5.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4分)答案:1.快手刘对我的发现感到惊奇,接着想到了应对办法却故弄玄虚,成功表演后显得十分得意。 2.承起上文,交代了我的离开,收束对快手刘的回忆;引出下文,为再次见到快手刘做铺垫。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快手刘人生际遇将发生改变。3.帮助快手刘完成戏法,摆脱窘态,让孩子们相信快手刘的戏法,不再为难他。 表现了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注。4.第①句表现了快手刘表演成功后神气十足; 第②句中快手刘近乎在哀求,显得底气不足。两句话都能表现快手刘的精明、朴实和善良;也使人感到快手刘手脚渐渐不灵,状况大不如前。 5.“快手刘”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他始终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快手刘”,以“快手刘”为题,可以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遭遇,凸显人物特点,也更能表现我对“快手刘”这类人物的喜欢和同情。
1
浙江卫视的跨年演唱会,是每年一度的保留节目,而今年,除了跨年演唱会之外,浙江卫视又做了个新的跨年节目,叫“思想跨年盛典”,邀请一些社会观察者,盘点和梳理过去一年的社会现象,也讨论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嘉宾之一是马东,他在盛典上,提到了短视频应用“快手”。
他(快手CEO宿华)说我们人类如此精彩,每一个人和那么多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录。他说这是我做快手APP的初心。我带着他的初心重新去看他的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发现有那么多的我们平常看不到的生活,或者你不会去看的生活,如果你用心你会看到,但是你也许永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看到所有人的生活。这就是这个技术记录时代带给我们的可能性。
▲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盛典”。
马东能够看出“快手”在做什么,并不奇怪,因为,他和“快手”做的是同样的事,给“95%人群”中的年轻人,带来精神生活,带来娱乐和启蒙。
2
“95%”这个说法,来自许知远做的对话节目《十三邀》第一期。
在那一期节目里,许知远和马东对话,马东说,这世界上大约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剩余95%的人就是在活着,就是在生活;1949年以前,只有5%的识字率,所有的文化传承都是透过这5%,如果这个社会一直只有5%的识字率,我们看到的都将是精致的;但现在识字率已超过90%,人的趣味和追求没有发生变化。
这期节目,曾经引起特别大的争议,许知远和马东的表现,都引起两极评论,有人认为,现在的马东,是个犬儒主义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是用5%人群的精明和掌控力,去赚那95%的人群的钱。他所做的,是愚化,而不是启蒙。
这个论点,曾经让我无比震惊,它最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它的虚无,它没有标准,完全无视已有的事实,只是忙着给出一个虚无的结论。就像有人说,林青霞特别丑,梅丽尔·斯特里普完全没有演技一样。只要他给出这个结论,人们就要用大量的精力去反驳这个结论。如此虚无。
人们在评论“快手”的时候,有相同的论调,“快手”很LOW,快手上全是低俗的东西,“快手”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三四线青年娱乐至死。但每一个给出这个结论的人,都从来没有使用过“快手”。
▲ 《十三邀》里的马东和许知远。
事实上,马东和“快手”做的,是同样的事,那就是,都在为年轻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这个时代沟通的机会。
3
以前的时代,那95%的人,没有话语权,没有舞台,甚至没有窗口,始终沉默,他们必须要竭尽全力,走到一定的阶层,才能有看和被看的资格。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他们浮出来了。
但5%,95%,不是说说就完了,不是分出这样两个阶层之后,就不用有任何作为了。只要认定,那95%的人群,低俗,粗糙,不值得拯救,不值得给他们做任何东西,然后清高孤绝地守在自己的5%里就够了。明知屋子里有头大象,却视而不见,或者,只是唾弃这头大象的存在。这才叫犬儒。
“快手”和“马东”一样,主动改变策略,为95%的人做东西。
《奇葩说》是用富有感官色彩的方式,包装了严肃的话题,启发思考,也展示多元生活。“快手”则是降低了表达的门槛,给了每一个年轻人表达的窗口,让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互相看见,让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生活浮现出来。
为什么要降低表达的门槛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以前的社交媒体,从微博到朋友圈,其实还是为有写作能力的人创立的,只有能写,写得好,才能参与,才能被人看见,所以,大量没有写作能力的人,只有沉默地转发别人的文章,通过别人的文章来表达自己。而“快手”的门槛是,只要你会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拍摄视频表达自己,不管你们识字或者不识字,会写东西或者不会写东西。
指责马东犬儒,指责“快手”LOW的人,还有一个看似强有力的论据,就是他们不愤怒,没有反抗,没有破坏性。但每个人的任务有所不同,有的人负责愤怒,负责反抗,“快手”现阶段的任务,就是给年轻人一个记录并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改变社会对他们的固有认知。
▲“快手”上濮善杂技团和高空架线辉的视频。
许知远也有自己的任务,守好5%,做好思想产品的研发,就是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为什么不能参与到95%的生活里呢?因为他的话语方式,属于那5%,他的表达方式,就是他的使命。
4
在此基础上,“快手”还往前走了一大步。
“快手”并不直接制造内容,它给年轻人赋能,让他们制造内容。“快手”能够存在,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已经不甘心当旁观者,更不甘心当被喂养的人,他们不再沉默,开始自己找表达形式,自己研发内容。
“快手”最不简单的地方,就在于它给年轻人文化实践的机会。光说,光理论,没有用,实践胜过一切,实践意味一切。
以前的时代,只有5%的人,有创造文化产品的资格,文化产品,是那5%的人,做给95%的人的。
拥有创造文化产品资格的人,是部落的大祭司,宫廷或者民间的艺人,以及后来的艺术院校毕业生、作协成员。文化的传承,是以禅让制来实现的,老一辈艺术家,不但传递文化的技能,也传递表达的资格,文化传承,始终在5%的封闭人群里进行。95%的人即便有表达的欲望,却缺乏技术和平台,甚至,连创造内容的资格,都是被否认的。
智能手机时代,“快手”出现,它给了年轻人记录和分享生活、发挥创造力的平台,是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实践,高也好,低也好,能动起来最好。
让那5%的人感到不快,感到被冒犯的,其实就是这些年轻人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权稀释和旁落了。
5
实践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艺术是要做的,歌要唱,舞要跳,光在脑子里过一遍是不行的。以前,做艺术是有门槛的,门槛很高,但也很低,因为,只要通过考试,只要被大人物相中,就有做艺术的机会。其实,一切行业,都是要靠做的。
现在门槛降低了,反而更高了,因为不再依赖一两次考试,而要依靠漫长的实践,漫长的展示,漫长的争取,考官是千万人。
做得多了,就会成熟,就会有心得。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之所以熠熠生辉,之所以能出现那么多成熟的明星演员,就是因为做得多,很多演员的履历上,都有几十上百部电影的资历,怎能不成熟,怎能不磨出光辉?
“快手”给年轻人的,就是做的机会。从唱歌、跳舞、社会摇,到喊麦、喜剧短片、语录,到技能展示、日常生活展示,做的机会这么多,自然有成熟的可能。
比如社会摇,完全是年轻人自发创造的表达形式,开始很粗糙,但仅仅两三年时间,社会摇就已经发展成一种精致的内容形式,表达方式越来越丰富,影像技术越来越成熟,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我看到过一个社会摇作品,只有一分钟,却非常有趣。出现在画面上的,有快递小哥、清洁工、闲逛的富二代等等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他们或者颓丧,或者迷茫,或者辛苦工作,状态各异,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一个广场,被一段音乐吸引,在舞者的带领下,开始组队起舞。一分钟里,有非常戏剧化的设定,有合理的分镜,有性格和环境描写,有非常自然的表演。尽管还幼稚,有模仿某个大牌歌手MV的嫌疑,但都是用过心思,经过大脑的。
在很多“快手”视频里,可以看到来自民间的喜剧天赋。例如3锅儿、彭叫兽一家人的喜剧短视频。3锅儿的视频,有脚本,有道具和服装,有的视频,用延时摄影,拍摄了很久。彭叫兽一家人的短视频,一个个的世情小故事,如果被未来的人看到,会是最好的文献。
如果用“高空架线”“消防”“健身”“瑜伽”“武林风”“山歌”“非洲”,或者你能想出来的一切关键词进行搜索,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生活场景。
我很爱看的视频里,还有这一位,他发布的,就是他在各种道路上用力奔跑的视频,那么舒展,那么畅快,每次看,都觉得非常激动。
而在很多快手视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越轨的表达,完全不同于艺术学院套路的天才构想,有些快手大V,不但善于创造内容,还谙熟传播之道。他们沉默的才华被唤起之后,爆发了惊人的力量。
影评人内陆飞鱼说:
快手上头这么多能演,能说,能打,能编、能吃苦的奇人异士,乡下苦孩子,中国这些拍喜剧电影的人怎么不去挖掘和组织呢,随便一个出来都比抠像小鲜肉、面瘫小花旦么们强啊,价格肯定还大大的便宜。
现在的人,虽然身处信息时代,但却也置身于信息茧房之中,看到的和被给到的,都是同质的信息,信息很多,视野反而狭窄了。而“快手”却让我们看到更多种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把一个气象万千、充满奇人异士的世界带到我们面前。
这远远比少数人的文化优越感和虚无的理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