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谢的说说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公元742年的某一天,在浙江绍兴的东山之上,隐隐传来一个男子的哭声。这个男子趴在自己偶像的坟头上,与偶像隔空对饮,跟偶像倾吐心事,这个男子,就是李白。
你以为公元742年的李白是只知道追星的虹桥一姐?NONONO。
这一年,李白先是通过好朋友元丹丘结识了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对道教和诗歌都特别感兴趣,而李白,正是这两样的行家里手。
玉真公主与李白相识恨晚,据说没多久,玉真公主就把李白请到自己的宫里宴饮了。
至于宴饮时有没有上演《西游记》里女儿国王请唐僧赏国宝的戏码,我不知道,反正玉真公主承诺给李白说:“朝中的路,我帮你铺。”
这一年,李白在大街上偶遇“四明狂客”贺知章。对,就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那个贺知章。
此时的贺知章已经是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却不计身份地用腰间佩戴的金龟请比自己小42岁的晚辈李白喝酒,并且还给李白取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雅号——谪仙人。
这一年,李白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入宫朝见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并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的最高礼节接见。
这一年,李白坐上了唐朝第一天王的宝座。
然而,得到皇帝的礼遇,等等光环把他弄得焦头烂额时,他首先想起的,还是自己的偶像。
这个人叫谢安,挽救东晋江山于水火的退休宰相,“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
如果这个名字你不太熟悉,那么有个成语你一定听过——东山再起。没错,“东山再起”说的就是谢安。
东晋年间,北方匈奴人进攻中原,当时的谢安已经退休,在东山隐居无心世事。但由于国事危急,朝廷又无才可用,谢安只好重新披挂上阵,迎战匈奴。
最后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大获全胜。
李白为什么崇拜谢安?大抵是因为李白与谢安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不过这些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李白如何粉谢安。
对于像李白这样一个诗歌天王来说,为偶像作几首诗,简直是so easy。每一个粉丝的终极理想是能成为偶像本身,但这不可能。
因为从哲学和科学上来说,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人。所以只能效仿偶像身上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我,我特别粉李白,但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写不出《将进酒》,所以我只好学他喝酒;我还特别特别粉苏轼,但我估计我下辈子也写不出《赤壁赋》,所以我只好学他吃肉。
李白粉谢安,可他毕竟不是谢安,时势也没有给他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他只好效仿偶像的一个生活雅趣——携妓冶游。
携妓冶游是好多古代文人的一个共同乐趣,而这件事就始于谢安。
《世说新语·识鉴》中记载:谢公在东山蓄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请注意李白为谢安作的那几首诗,两首提到他兼济苍生,却有三首提到他携妓冶游。
大概公元742年那一年,李白郁郁不得志,带着红颜知己在绍兴的东山上一边流泪一边作《东山吟》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偶像,我终不能成为你,但是,你有理想,我也有;你有本事,我也有;你身边有美女,呵呵,我也有。
李白的另一个偶像也姓谢,名叫谢灵运。说起来,这个谢灵运跟谢安还有着直接的必然连系。
谢灵运为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这个谢玄又是谢安的侄子,论辈分的话,谢灵运应该管谢安叫三太爷。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咖。大到什么程度呢?还是先说一个成语。
谢灵运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如果给天下的才华加一个重量的话,那么我希望是一石(dan第四声,古代容积单位,等于十斗)。
在这一石的才华里,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剩下的,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谢灵运创造的,说的是曹植。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植死了快两百年了,高兴不起来,但这个成语让谢灵运本人火了。
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因为后世诗坛中那个地位甚高的“山水诗派”就是他开创的。这足够了。
如果李白粉谢安是因为理想和功业,那么他粉谢灵运一定是因为情怀和才华。
李白在谢灵运的诗歌中取法多少,成就了他自己豪放飘逸的诗风,我还是不想说。毕竟这些很无聊。继续说说他追星的事。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歌的开创者,首先他得去游山玩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诗和远方的人生理想,谢灵运在作诗之余,还自己动手DIY了一双户外登山鞋,取名为“谢公屐”。李白追星就是从这双鞋开始的。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
看到了吗?脚上穿着爱豆品牌兼同款的鞋子,便能身轻如燕,一直走到云霄当中去。这就是偶像的力量。我觉得,李白在心里肯定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穿上谢公屐之后脚下的路。
李白跟现代人也是一样。一面渴望出仕,一面向往游侠;一面为世人的偶像,一面为爱豆疯狂;一面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惆怅,一面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这样的李白对这样的“谢家人”说:“姓谢的,我跟你没完!”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的谢。谢天谢地谢君亲。谢天谢地你来了。
据古书说,黄帝的儿子中有一姓任,任家族建有十个国家,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其比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灭掉了谢国,并在谢国的旧土上建造了谢邑,作为申国的新首都。谢国灭亡后,一部分人留在国内,另一部分人出外逃跑,他们以国为姓,这就是谢姓的来源之一。 公元前688年,楚王发动兵马攻打申国,不久就灭掉了申国,居于谢城中的人以邑为氏,也姓谢。谢姓还有一支出自少数民族,河南卫辉的谢偃,他的祖先孝政,本来是鲜卑人,姓直勒氏,后来改为谢姓。在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南部许多地方外,有一支迁往山东,有一支作为申国的遗民被强迫迁至湖北荆山,还有一支迁至湖南江永。 战国时,河南谢氏有一支迁到涪陵,后又分为三支:一支在三国时迁至蜀郡,一支迁至云南永昌郡,一支迁往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西晋末年,黄河流域一带战争不断,所以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争,带着一部分人到了今天的浙江上虞,并在此生活,成为谢氏中最重要的一支,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一些谢氏进入福建,谢氏移居海外,最早在明代,多数是从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先迁到台湾,再去东南亚及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谢氏最兴盛的时期是从三国到南朝的360多年间;尤其是东晋时,谢姓的历史名人也大都出在这一时期,383年,晋相谢安,率领水陆军8万人抵御前秦苻坚90万大军,在淝水大战获胜,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这一时期,谢氏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名人也很多,如东晋有音乐家谢尚,女诗人谢道韫,文学家谢混,南朝有诗人谢灵运,文学家谢惠连,谢庄,北宋有学者谢良佐,南宋有诗人谢枋得,谢翱制,清代有航海旅行家谢清高。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谢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4位。
哈哈,我就姓谢啊,不过我的名字算不上好听。谢这个姓氏给人的感觉是古朴、大气、沉稳,我自己认为谢姓取名最好按照这个感觉上靠拢。比如,历史上的谢姓名人,谢玄,谢安,谢灵运,谢道韫,谢朓都不错吧,我觉得他们的字也很好听,题主可以搜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