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说说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组成“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中正、何应钦、王柏龄合影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黄埔军校及台湾陆军军官大学校徽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中正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49年12月蒋中正及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10月,黄埔军校在台湾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府迁台后二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最重要的保障,几乎没有之一。
首先要明白,黄埔不是培养高级军官的地方,出了那么多高级军官算是个意外。黄埔应对的是广州政权自陈炯明叛乱及保定不招南方政权派去的学生以后的中下级军官严重缺失的情况,因此其目标就是培养基层军官。而鉴于当时的战术,假如真的认真打,低级军官伤亡率并不比士兵低多少,因此也可以说,黄埔的定位就是制造快消品。同时,黄埔由苏联和粤军提供技术支持,派去的都是真正经历过战阵的军官,还带去经过检验的新战术,有一定的优势。
黄埔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主要体现在通过前几期以及各地分校培养了大量具有初步军事指挥能力的军官。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国民革命军得以北伐成功。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有不少黄埔生跟着共方,成为支撑中共早期军事行动的基础力量。
但是黄埔也有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立足于速成,教学水平实际上不高。除去个别天才外,只接受过黄埔教育学员普遍在面对团级以上的指挥要求时比较吃力,这个问题在40年代尤为突出。因此无论国共,都试图通过办军事性大学来解决。
同时,军校也是国民党支援亚洲民族革命的手段,主要是支援越南与朝鲜,又以越南最为突出。
线路1: 从长岗山出发,乘坐20路(昌岗中 路总站-岑村教练场总站),在琶洲大桥北换 乘507路(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黄埔总站 ),在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换乘383路(大 学城总站(中部枢纽)-黄埔军校总站),抵达 黄埔军校总站. 约35.06公里 线路2: 从长岗山出发,乘坐20路(昌岗中 路总站-岑村教练场总站),在琶洲换乘大学 城3线(广东药学院总站-大学城体育中心 总站),在大学城体育中心站换乘383路(大 学城总站(中部枢纽)-黄埔军校总站),抵达 黄埔军校总站. 约39.25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