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经济危机怎么发生过程
绠 bǐng
轮辐近轴处向外突出的部分 [spoke near axle]
绠,车轮也。――《类篇·系部》
另见gěng
绠 gěng
同本义 [rope for drawing water]
绠,汲井索也。――《说文》
具绠缶。――《左传·襄公九年》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庄子·至乐》
又如:绠缶(汲水的绳索和器具);绠短绝泉(绠短汲深)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1930年,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发生经济危机;接着,英、日等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1932年,法国经济也开始萧条
mi,第四声
不喜欢答这种题目,但更不喜欢某些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胡乱解释。
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即从“一般”到“特殊”,可以从三个层次论述“危机”的产生:
一般方面。商品经济本身就蕴含着“危机”(马克思称为“惊险的一跃”)。商品生产者(厂商)能否“卖出”商品从而获得“货币”,本身就只是一种“可能”。
厂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讨论的是厂商在这种“可能”支配下的行为模式。
事实上,在马克思的理论看来,厂商的自我调整每一次都是一次“危机”应对,无论是减少产量、增加库存,还是扩张规模、增加投资。
马克思并不认为“市场”无法调整“危机”,而是认为“市场”时时刻刻地“解决危机”。
马克思把这种一般性的理论称为“价值规律”。
特殊方面。
1、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在理论上是个闭环,但实际上资本主义一直以“外部市场”为主。
生产不足,而消费需求旺盛,算不算“危机”?在马克思理论里,这是一种“经济危机”;但在现代经济学里是不算的,这叫“繁荣”。
生产充足,而消费需求不足,算不算“危机”?实际上,这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是“常态”,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寻找“外部市场”的历史。
结论1:马克思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一直不断地寻求“外部市场”,当“外部市场”无法满足需求是便出现“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制度下,金融资本、土地资本、产业资本(现代应该加上“税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
当金融资本在社会中处于垄断地位时,产业资本居于从属地位,从而导致产业资本的自身再生产条件无法满足,带来“经济危机”。
结论2:马克思理论认为,剩余价值从生产领域产生,但当产业资本在资本竞争中失败时,便出现了“经济危机”。
3、产业资本处于从属地位,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资本的垄断,另一方面是不同资本存在不同的“生产周期”。
资本周转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为资本周转的速度不同,那么不同“厂商”的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价格”的变化从生产资本那里传导到金融资本往往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生产周期更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在资本利润率趋同的理论下,金融资本的风险相对较小,则其规模会不断扩张,从而形成垄断效益。
结论3:当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经济危机”不再表现为生产过剩。
4、货币生产和价值。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为了使分析方便,《资本论》中马克思假设存在这种货币,即金币(实物货币)。
但经济现实中的货币,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又或者是信用货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不一定统一,即短期的存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相分离,换句话说,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保持不变(未发生通货膨胀)但价值量下降的情况。(金属货币退出流通流域,价值量上升,但纸币不行、信用货币也不行)那么,长期来看,货币本身受价值规律影响,寻求价值的过程,会导致“经济危机”。
结论4:货币生产部门(央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扩张),作为一个“厂商”只有单向扩张一个选择,其行为选择只有两项,维持或扩张。现代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货币“厂商”不满足“厂商理论”。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长期我们都会死,还是长期未到,我们已经死了?
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有两点:粗糙、无用。你以为凯恩斯自己不知道?我读凯恩斯的作品、传记,我坚信,凯恩斯极其聪明。(凯恩斯掌管的切斯特基金19年里,获得了年均13.06%的投资收益)
他知道理论界、政策界以及真实的经济运行需要什么,于是,他给了理论界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给了政策界强化干预的方向,给了真实经济运行的调整时间。一个远离世界争端的庞大经济体需要什么?只需要比欧洲的战争来的晚一些就行。
(所有理论人士对《通论》评价很高,但我个人认为这本著作字里行间流漏出“敷衍”的态度。——既然大家都强烈要求我写,我就随便念两句诗吧。——好诗好诗。)
一个英国人,千里迢迢到美国贡献力量是一种什么精神?
至于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真希望资本主义的决策层能够真正采用啊。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属。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一、绠的拼音gěng。
二、释义:
1、汲水用的绳子:~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2、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三、繁体汉字:绠
四、绠的部首:纟
五、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六、造字法:形声;从纟、更声
七、相关组词:
断绠 縻绠 汲绠 绠短 修绠
素绠 绠縻 铁绠 短绠 绠绁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一丨フ一一ノ丶
二、笔顺读写:撇折、撇折、提、横、竖、横折、横、横、撇、捺、
三、词组释义:
1、短绠[duǎn gěng]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
2、朽绠[xiǔ gěng]
腐烂的绳子。
3、绠套[gěng tào]
牲口的绳套。《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孙三 老汉一肚子窝囊气全都倾泻到驴身上了。大青驴暴跳不止,一会便乱了绠套。”
4、素绠银瓶[sù gěng yín píng]
指从井下汲水的器具。
5、绠短绝泉[gěng duǎn jué quán]
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绠字的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gěng 。
二、基本字义
绠(绠)gěng
1、汲水用的绳子:绠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2、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三、绠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是纟,总笔画是10画。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解析
1、断绠
[duàn gěng]
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前后不连贯。
2、汲绠
[jí gěng]
汲水用的绳子。
3、素绠
[sù gěng]
汲水桶上的绳索。
4、短绠
[duǎn gěng]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
5、绠套
[gěng tào]
牲口的绳套。《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孙三 老汉一肚子窝囊气全都倾泻到驴身上了。大青驴暴跳不止,一会便乱了绠套。”
绠,念geng,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