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说说
小提琴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 大提琴演奏技巧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 我13学小提琴,建议你学大提琴
cello: [ 'tʃeləʊ ]
n. 大提琴
词形变化:
名词:cellist 名词复数:cellos
例句与用法:
1. She plays a melodious cello.
她拉着一手悦耳的大提琴。
2. A dismal book; a dismal performance on the cello.
乏味的书;沉闷无趣的大提琴演奏
giant violin
海菲兹牌子比较好看,建议找专业老师一起挑选比较好。
violoncello
n.
1. 大提琴
.看木料,面板松木木材纹理要直而密。侧板和背板云杉木以“虎纹”的多而密为佳,云杉木的“虎纹”是会跟着灯光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会走动的,不会走动的“虎纹”是画上去的,假的。 2.从整体上看,看看有没有细微的裂痕,木料之间的粘合处有没有开胶的现象 3.听音色,快的曲子测试琴的反应灵不灵敏;慢的曲子测试琴的长音稳不稳定。最好是选择音域跨度大的曲子,这样高低音都能测试到。 4其余的就是看琴的手工。一般看琴的琴头,提琴琴头的卷云装饰通常是一刀切的,你看看琴的琴头云纹够不够圆润。C型位的边角有些做琴师也会花心思去搞些特色的。 一般来说,选琴就是这样的啦。希望能帮到你
........................更新一下..........................
今天学校的民族乐团又在排练了,突然想谈一谈关于我以前在乐团的经历
我们的大学是一所民族院校,没有交响乐团,只有民族乐团,大提琴在民族乐团之中起到的是低音乐器的作用,这一点我还是做一下说明。
如果说一个人的音乐是孤独的,那么曾经在乐团的那一段时间我只能觉得更加孤独。
我第一次加入一个乐团是在我十岁的时候,那一年我还没有碰到我现在的恩师,我还是一个在某培训机构中学习大提琴的学生,我当时三年级,那个培训班的老师推荐我去参加一个青少年乐团,抱着让我试试,得到锻炼的心理,我的母亲就让我参加了那个青少年乐团的排练,我在那个乐团一直坚持到初中的时候。
在乐团中,按照常理说,某一种乐器的座次是有一定规矩的,但是在某些乐团中,我们的座次安排的规矩很多情况下是依靠你和推荐你去乐团的老师的关系来决定的,我在上小学的最后一年,已经不在那个培训机构学习,转而投师到我现在的恩师门下,于是在哪个和培训机构的老师挂钩的乐团中,我一直处在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或者说,即使多么的努力,也没有什么用,这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彼时的我已经不经常去那边参加排练和演出,至于后来,我就不再去接触了,没过多久,那个乐团改制,原来那个培训机构的老师的学生也都纷纷退出,乐团的团长给我的母亲打电话问我还要不要参加,因为大提琴缺人,但是我的母亲因为我要上中学为理由推掉,此后便作罢。
时隔六七年,大学的时候进入乐团是在去年,我们学校的民族乐团的指挥老师在我自己练琴的时候发现了我,把我扽进了学校的乐团,因为我不是艺术学院的学生,也不是大提琴系这个专业(专业是人类学的...),平时也不怎么能和我们乐团的大提琴系学生玩的比较来,关注的东西不同吧...但是最后还是很感谢那位指挥老师,现在比较忙,去参加排练的机会也不多,但是现在见到那位老师,还是很高兴,这就是目前为止我去过的乐团集体...
p个s:我们学校的社团组织中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小社团,类似于自乐班的存在,但是里面大神真的很多...这个超级开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原回答:
大提琴作为一门古典乐器,愈发的被现代社会所冷落这是大趋势,这是相比于流行音乐而言,作为一门枯燥的乐器门类,自然比吉他要冷门很多,此外,在中国,功利性的器乐学习使很多人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研究这样的一门西方乐器,这是宏观的现象。
当然,现在也有类似于2cellos和Steven Sharp Nelson这样能将大提琴和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牛人,但是国内更多的人更倾向于将大提琴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玩具,事实上,在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很有创意,也很有热情,但是迫于考试或者是课程的压力,对于自己的兴趣很少有提及,在毕业后,有很多人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但是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功力不够,再加上对于曾经喜欢的东西已经很久没有接触,渐渐就淡了,在我所在的学校,很少有见过大提琴系有非常厉害的学生,除了个别的同学,极其有天赋的那种,所以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大提琴系已经快被废系了,没多少主修。
我的专业不是大提琴,只是单纯的喜欢,现在我们的国家也不乏有很厉害的学生,但是他们被早早地冠以神童的名号或者早早出道做其他的事情,要知道,神童全部都是血与泪造就的,我见过的很多学生家长都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这样的乐器,试问,这样的逼迫怎么能真正的爱上一个乐器呢?
谈到现状,我觉得是不容乐观的,老一辈演奏家愈发的年长,中年教师们压力非常大,职称,论文等等都限制了本身对于音乐的理解,而就在这样的时期,很多最富创造性的青年学生又因为对于学生课费的渴望,一步步的向艺术本来的初衷越走越远,教学体系的断裂造成了本来就不多的大提琴学习者中真正想将大提琴演奏学习和承袭下去的少之又少,相比钢琴,似乎小众的大提琴走进了死胡同。
对于发展,我无法预测,但是我能推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将大提琴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而非乐器或艺术的承载体本身,那么越来越多大学的艺术学院甚至更有甚者是专门开设音乐课程的艺术院校中学习大提琴的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像我们学校一样面临废系的危险。
虽说无法预测,但是我们不能悲观,我们应该看到马友友,王健,秦立巍,娜木拉这些伟大的老师的光辉,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罗斯特罗波维奇,杜普蕾,卡萨尔斯,麦斯基等等国外的优秀音乐大师,当我们将大提琴当做一支笔而不是一张银行卡的时候,大提琴就真正的能像更好的地方前进,希望我们能看到中国出现更多有创意的年轻人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看着某些艺术家用小学生也会演奏的宫崎骏以次充好。
最后,说一句,全世界最好的音乐厅不在维也纳,不在费城,不在柏林,最好的音乐厅在街头巷尾,在偏僻的小城里,在随处可见的地方,音乐要让更多的人听到而不是成为区分人与人边界的工具,不是贫富分化的标尺,让更多人听到真正的音乐的人比站在高台上用看似高雅的音乐区别其他人的人更加值得尊敬,我们要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