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重说说
普遍认为《尽管去做》是一本啰嗦的书,但不是烂书。我也这么认为。我认为这书有极好的观点,但两句话就能说清。
1.保持大脑是空的,随时把大脑的想法转化为任务,放到“任务篮子”中
2.从“任务篮子”中选任务去做
完了。就这么简单。书里说的其他内容,都是建议的具体方法,如果全盘接受,反而让人有压力,难以“保持大脑空空”,所以看不看都行。
毕竟大家都不傻,以上面两点为“纲”,根据自己情况定自己的做法就可以了。
我在读这书之前实际已经用这种方法很久了,所以谈谈我的心得。
大家知道,我读书很快,技术涉及面很广,如果每学到东西都记到脑子里,那简直要爆炸。不记下来呢,很快又会忘记。
正确的做法是记笔记。用自己的语言记了笔记,然后就可以放心地把看的书忘掉,如果不记笔记,心里就有压力,生怕忘了。
记笔记的第一个好处是,要求自己写下来,能真正检验到自己学习中疏漏的地方——写不出来的地方就是疏漏的地方,这样是对学习的最好的巩固。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忘记,反正都记下来了——这也逼着自己用心地写,把学到的东西好好想想总结一下再写,否则是坑未来的自己呀。
第三个好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用自己的风格写了,再复习就极为顺滑,毫无压力就回想起来。
第四个好处是,开心有成就感,学习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出可比输入有成就感多了。
其实这些都能从计算机的思想中找到。我一直认为,大脑就该像电脑那样用。
所谓“保持大脑是空的”,就是要像随时“清理内存”一样,给大脑减轻负担,移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处理需要记在脑子里的东西。
什么是需要记在脑子里的东西呢?计算机内存里装了操作系统和当前进程的程序和数据,人的大脑也一样,需要记在脑子里的包括基础知识和当前任务知识。
什么是基础知识呢?就是你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方法。所以说提升它们非常重要,它们在你处理任何事情上都有帮助。
什么是当前任务知识呢?就是你正在处理的事情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这些相关知识,平时可以“存在笔记、书本里用到再查”,工作时却要提升到大脑里,这样做事才快。这就像把硬盘的程序载入到内存中。
所以,切换任务不要太频繁。人脑是单核CPU,切换上下文成本很高,最好载入一次上下文就用很长一段时间。
除了基础知识、当前任务知识,大脑中的其他内容,都可以移出去。
怎么操作呢?答:持久化。
编程中所谓持久化,就是把内存中易丢失的内容,存储到硬盘中。因为硬盘里的数据断电之后仍然存在。
把你大脑里的东西挪到“硬盘”中——当然这个硬盘是比喻,实际上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白纸或本子——这样即使你睡觉、生病、旅游,也不必担心忘了它。
用脑子记一样东西很辛苦,尤其是心心念念“可千万别忘了它”的压力最烦人,而且没有任何意义。
写下来就行了。
上面说是知识的持久化。《尽管去做》强调的是任务的外部化。
这两者还是有点不同,就像数据库和消息队列不同一样。
相对来说,数据库是静止的,而消息队列是流动的。
你的读书笔记是静止的,而“任务篮子”是流动的,这是自然而然的,极容易理解,对吧?
我惯用的方法很朴素:每想到一样要办的事,就在白纸上写上,然后每办完了一件事,就把它划掉。
看着一件一件事被划掉,既有成就感,又有进度感,对吧。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神奇的做法,相信大家工作中都是这样做的:把待办的事情记下来,然后一样一样解决。
就不用总焦虑地记着“我这个还没做”“我那个还没做”。
我认为这本书最最有价值的点是强调了“清空大脑”的原则。
现在知识竞赛很火,可见大家都以脑子里有很多知识为荣,我去年也玩过一个小游戏,玩了一个星期,打到世界排名十几名,就不玩了。
我读一本书一般不超过三天,在一个游戏上投入超过一周时间已经够浪费时间了。
把这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记在我的脑子里,我觉得真是太浪费我的脑子了。
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知识,甚至没有进入笔记的价值——取用它们的正确方式是通过搜索引擎,换句话说,让他们停留在“公有”的“云端”就行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所谓“道”我理解就是上面譬喻为“操作系统”的东西——认知系统、思维方法。这些东西,怎么提升、怎么进步都不为过。
越进步,就越形而上,越抽象,越普适,越简练。成为你做任何事务,都能指导你的东西。
然后所谓“学”就是处理一件件具体事务的知识和方法,比如说,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你越来越专精,这里面也可以提炼出形而上的、接近于“道”的东西。
当然,根据你的职务高低、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你总需要掌握“术”的知识技能和怎样把“道”落地为“术”的方法,这是免不了的。
那本来属于“涉猎”性质的“兴趣爱好”的知识属于“学”还是“道”呢?
我想,它什么都不属于,它除了能在聚会聊天、知识竞赛中获得一些输出的快感和虚名外,对我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好处。
当然,提升快乐度,这本身也是好处。只要不上瘾、不沉迷、不狂热、不被它绑架,就利大于弊。
知识竞赛不是学习,只是学习的检验,检验有检验的价值,但只能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就像考试对学习有帮助,但不能把考试看得比读书还重。
如果你把它当成消遣,那当然,没话说,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最好就再想想,你可能只是愿意相信这是学习。
前几天读了《自控力》,明白了“自控力有限”的道理,现在又读到了“把大脑放空”的原则,我想,在这个浮躁而焦虑的时代,这是每个人都该重视的东西。
我是一个长期焦虑的人,我知道被各种压力压迫着简直要疯,所以我2018年的大原则是“累了就休息”,同时,对别人的评价,淡而看之。
真的,不要被浮名牵着,有的人不理解你就瞎评论你,贬低你,或者夸你——他们对你有多少理解?所以无论是贬低,还是夸,听听就算了,还能比你自己的认识更正确不成?
读了几百本书,十几年来习惯了自省的人,就该有这个自信。对别人说的话,不要条件反射地宠辱若惊,而稍微想一下,如果有道理就反省反省,如果没道理就直接忽略。
在认知上放松。(记笔记,用任务篮子)
在精神上放松。(不让错误的评论影响到自己)
在体能上也放松。(注意自控力的储备,不瞎消耗)
这样你方方面面都充沛了,做事自然从容自信游刃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时代的大多数人,都该学学怎样放松。
放松不是盲目地放松,而是科学合理地放松。
所以推荐这几本书。
《尽管去做》
《焦虑情绪调节手册》
《自控力》
自己的工作那当然是自己对自己说了,自己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吗、累吗,有不有必要换衣个工作。这都是自己的事
生活压力会让人心力憔悴…当然对于那些没心没费而又非学生滴人来说,相亲的压力才最重
为人父母的压力更重......
一个无形 一个有形 自然是无形的重啦
一、 什么是态度?在我看来,态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看法,是一种观点,更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我们每一天中,都在不停地做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决定,有时我们去选择,去坚持,有时我们去拒绝,去放弃,而左右这些决定的,恰恰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生活中太多。 二、 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三、 我体会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积极的态度就是成功的保证。在学习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态,遇难则退,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气馁,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工作也不禁相同,也许你学位很高,资质拔群,但是,没有努力向前的进取心的话,最后依旧只能一事无成。
人生心累多于身累,心累重于身累,心累困于身累。人生当如歌,何处不蹉跎,唱吧天籁音,吟时泣箫和。身累的时候你可以休息休养疏筋按摩,很快就能恢复过来;而心累则无方可施,无药可治,伤其精,损其神。重则如履薄冰,随时都有生命之忧;轻者如其多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书包的压力重,重到值得那些那些莘莘学子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