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说说
没有
准确的象鼻山的传说: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真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就像仙境一般。到桂林去旅游的人,都会对漓江和阳江汇合处的象鼻山留下深刻的印像,整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站在江边,伸长脖子在吸水,独特而又神奇。关于这座象鼻山,在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原来,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有一年,天帝出来巡猎,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一百只大象、几百匹天马、几十辆神车,从山青水秀的桂林经过。天帝的大队人马践踏了大片的田园,花草庄稼被蹂躏,猪马牛羊被屠杀,美丽的桂林赤地千里,一片悲惨景像。
一只大象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路边。天帝看它奄奄一息,撇下它,带着其它兵马走了。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老人搭救了它。在向公向婆的照料下,大象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大象特地赶到田地为向公和农民们耕地下种,并且发誓不归天。农民们都跑来感谢大象对他们的帮助。
天帝因为仪仗中缺少了一只大象,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去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大象正在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大象说:“难道你、我和天帝只能吃农民种的粮食,而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我是绝不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了。”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象。大象举起长鼻英勇自卫,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遍体鳞伤,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大象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看到大象如此勇猛,硬捉会损失过多的天兵天将,就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他对大象说:“你是一员猛将,我很喜欢你,就放你投生去吧。”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大象听信了天帝的话,完全丧失了戒备。于是,它走到漓江边饮水解渴。正当它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的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大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
大象虽然死了,但是它并没有倒下。久而久之,神象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象尾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留下的剑柄。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才建造的,上面刻着普贤菩萨像,名叫“普贤塔”,也叫“瓶塔”。
大象。被人杀死了,变成了山。
桂林象鼻山是典型的岩溶地貌。由于广西存在一定的碳酸盐岩分布,碳酸盐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此在接触水和空气的情况下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钙易溶于水,因此碳酸盐岩不断受到溶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地貌。
在水量充沛的情况下,碳酸盐岩受到溶蚀可能逐渐形成地下河。在后期地壳运动作用下地层受到抬升后,地下河的河道抬升至地表便可以呈现“象鼻”的地貌形态。
最后皮一下回答问题:象鼻山是不是天然形成的不知道,但是可以通过自然的过程慢慢形成。
象鼻山是桂林的一座名山。为什么叫象鼻山?有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说的是天帝的一头神象为民耕地,触犯天规,被天帝设计害死,但它宁死不屈,身立不倒,终于化为一座石山。故事悲壮,十分感人.
传说象鼻山原是一只神象。古时候,天帝南巡路过桂林,驮着宝瓶的神象紧紧尾随.
大队人马所到之处,田地被踏平,庄稼倒伏。牛头马骨满地皆是。
老阿公坐在倒塌的茅舍旁,小孙女紧紧地依偎在他怀里抽泣。
队伍走远了。患病的大象蹒蹒跚跚落在后面。挣扎着走上两步,便累得站下来喘粗气.
象奴举鞭狠狠抽打大象,大象痉挛地抖了一下身子,勉强走动一步,又倒下了。
皮鞭朝大象的头上甩去。
大象忍无可忍,怒吼一声,用象鼻卷住鞭子,将象奴摔倒在地。象奴吓得连滚带爬朝队伍逃去了。
象奴连忙向天帝禀报。天帝为了赶路,挥挥手命队伍继续前进。把生病的大象扔在路上不管了。
天色微明。病倒的大象夹尾垂鼻,孤零零地卧在路旁,痛苦难当,终于昏过去了。
美丽的啄木鸟飞到大象身上蹦蹦跳跳,东啄啄,西敲敲,大象全然不知。
大田鼠用根草棍捅捅象鼻眼儿,大象发出一声粗气,醒过来了。
响声惊动了担水的老阿公,他见大象十分费力地迈出一步,又无力地倒了下去。
老阿公和小孙女来到大象身旁,将耳朵贴在大象胸部听听,又翻开它闭上的眼皮瞧瞧。
大象病得不轻。老阿公背起竹篓上山采药去了。决心为它治病。
药熬好了,小女孩双手扶着象鼻,使鼻孔往上翘起来,老阿公将一竹筒煎好的药慢慢倒进象鼻里。
大象终于站了起来,小女孩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象用鼻子在她脸上亲昵地蹭着。
小女孩拽住象鼻子,领它去江边洗澡。
大象十分快活,用长鼻吸足水,喷得小女孩浑身透湿
小女孩嘻嘻笑着,泼水还击。她们玩得十分快活
大象用长鼻将小女孩高高举起,放在自己背上,朝岸边走去。
老阿公肩扛铁锄从茅舍走出来,见大象将长鼻伸进屋里东闻闻,西嗅嗅,很奇怪。
一会儿,大象取出一副铁犁,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用鼻子推推老人,又指铁犁。
老阿公明白了大象的用意,非常高兴,忙将犁索套在大象身上。
大象在被踏平的田地里犁田。人们跑来观望,万分惊奇。
大象愈犁愈有劲,飞跑起来。一大片田地翻得整整齐齐
地里长出嫩绿的秧苗,转眼禾苗变成金黄的稻穗,一派丰收景象。
各族百姓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抬着一筐筐柚子、芭蕉、菠萝,载歌载舞慰劳神象。
小女孩同大象面对面跳起舞蹈。大象左一摆,右一摆,笨拙的动作十分逗趣。
消息传到南天门,天帝又惊又怒,命象奴立刻把神象抓回来。
象奴吓得浑身颤抖,连忙驾云四处寻找神象的下落。
象奴驾着乌云飞来飞去,刹时天色骤变。小女孩忙领大象躲进山洞。
云块降下,如轻烟一样散去,立刻显现出那个象奴。
象奴来势汹汹,朝洞口扑去,老阿公手握镰刀,勇敢地挡住了象奴。
象奴挥起皮鞭,将老阿公的镰刀打落在地。鞭声如雷,大象闻声走出山洞。
象奴取出“诏书”,指责神象为凡人耕地,有辱天庭,命它回庭服罪。
大象不愿归依天帝,一个喷嚏,如狂风大作,将“诏书”吹得无踪无影。
象奴急急败不,举鞭抽打大象,大象卷起象奴,轻轻一甩,把象奴扔出老远。象奴连滚带爬,狼狈逃回天庭。
天帝大怒,立刻率天兵天将赶来捉拿大象。
天昏地暗,天兵天将滚滚而来。小女孩在山地高处燃起一堆篝火,老阿公擂鼓三通,为大象助威。
天兵天将手持金瓜铖斧将大象四面包围。大象昂首竖鼻,勇猛迎敌。
大象长鼻一甩,原地转了一圈,如同秋风扫落叶,刀枪斧剑全被扫得飞向天空。
一个手举双锤的天兵,朝大象背脊狠狠两锤。
四个持鞭的天兵,朝大象举鞭猛抽。大象用长鼻一卷,将它们统统打倒了。
一伙兵将簇拥着天帝走来,前两个天兵掌灯开路。
大象一鼻甩去,灯笼落地滚向远处。天帝假惺惺地夸奖神象勇敢,不予加罪,率众返去。
神象身负重伤,又饥又渴,以为天帝的话,不会骗它,便去漓江边饮水。
夜空,明月高悬;山峦,一片银色。人们高举火把四处寻找大象。
老阿公和小孙女快步走着,忽闻一阵雷鸣,老阿公抬头仰望,见天空飘来一块黑云。
黑云吞没了明月。黑云里,显出天帝的凶神恶相。
天帝发生一声奸笑,一支晶亮巨大的宝剑在寒光里闪耀
大象吃力地朝漓江边走去。宝剑不偏不倚朝象背直刺下来,迸出五光十色的光环。
大象昂头蹬脚,长鼻竖起,发出怒气冲天的狂吼。吼声震天,久久回荡。
天帝抱头掩耳,匆匆逃离。
大象缓步走向江边,长鼻垂在清清的江水中,再也不能动了。
老阿公牵着小孙女赶到大象身边,抚摸着大象,伤心地哭了。
大象虽被天帝害死,但它身立不倒,慢慢变成了山,就是漓江边上的象鼻山。
红日冉冉升起,金光万道,游览的人们来此,都要远眺这壮观的景色。
欢迎你们来桂林游玩!”
漓江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相传,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而成。它原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给天帝当坐骑。有一年,神象随天帝外出征战,战况异常激烈,很多天兵天将都受了伤,神象也为了保护天帝而负伤累累。到最后,天帝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伤痕累累的神象在战斗中与天帝失散了,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了桂林。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桂林老人搭救了它。向公、向婆及附近善良的村民从漓江里的鲤鱼精那求来了它的胡须,制成充满精气的米粉,伴以清澈的漓江水来喂养宝象。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宝象慢慢恢复了健康。
当时的桂林漓江,水中妖精经常兴风作浪,时有洪水暴发,弄得村民们的房子、农田被淹,苦不堪言。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神象多次下漓江,最终降服了一众水妖,平定了河面,又帮助农民们耕田劳作,疏通水道。在宝象的帮助下,桂林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幸福安定、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而神象也很喜欢跟桂林百姓在一起的日子,而决定不再返回天庭。
天帝感恩于神象的保护,一直在派遣各路仙人四处寻找神象的踪迹。一支天兵天将来到桂林发现了正在为农民们耕田劳作的神象,欣喜的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惊讶。一个天将首领问:“神象,你常侍天帝左右,又保护天帝劳苦功高,为何还要在此帮当地百姓耕田治水,而不返回天庭接受封赏,过些轻松的日子呢?”
神象回道:“我虽然是天庭的神象,但是同样也受恩于桂林的老百姓,是他们救了我,为我求来了恢复精气的食物,为我疗伤,让我得以康复。他们需要我,有我的守护,水妖们才不敢作乱,他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我对天帝已鞠躬尽瘁,现在天庭的战斗已经胜利结束了,天帝也已不再需要我来守护他了。你们回去吧。就说我神象此生决定待在桂林守护桂林的山水,跟百姓们在一起。”
天兵天将见神象留意已决,也就都回去天庭向天帝报信去了。 天帝听说神象要留在桂林,感叹不舍之余,也感恩于神象对他的保护之功。于是天帝命普贤菩萨去往桂林,将天帝手中其中一个最厉害的法器九转镇妖塔赐予了神象,可镇一切邪魔妖道。而神象自此以后,也再也没有离开桂林,一直跟向公、向婆及桂林百姓生活在一起,为他们耕田治水,快活的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久而久之,神象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赐予的九转镇妖塔。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建造的喇嘛型实心砖塔,因塔身正北面嵌有一幅青石线刻的南无普贤菩萨像,所以叫“普贤塔”,也叫“宝瓶塔”,有镇水,保平安的意思。
扩展资料
象鼻山因在漓江之滨,原名“漓山”。唐会昌年间(841—846年),唐代诗人、桂管观察使元晦以“漓山”之名与陕西临潼的“骊山”音同,为避其误会,又取风景宜人之意,更名“宜山”。后又将“宜山”写作“仪山”,因古文“宜”与“仪”通,音也一样。唐代莫休符在《桂林风土记》中说,漓山“一名沉水山,以其在水中,遂名之。”沉水山之名在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之中很少见,估计是民间的俗称。
参考资料象山风景区官网—象鼻山名称由来及传说
第一种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有一头坐骑大象,有一天玉帝带它下人间,待到要回去的时候,大象留恋桂林的美景,不愿回去,便到漓江喝水。玉帝很生气,拔出腰间的宝剑向大象刺去,大象化为石山,即象鼻山,宝剑的剑柄便成了象山上的普贤塔。
第二种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桂林有一只大象,在地上横行霸道,毁坏田地,使得民不聊生。玉帝知后,派人趁大象在漓江边喝水之时,用剑将大象杀死,后化为石山,剑变成了宝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