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说说
上次写了篇论一颗小青柑的自我修养,很多茶友纷纷发来了贺(bai)电(yan)。这两年口感讨喜的小青柑实在很火,之前喝普洱,现在改喝小青柑的人不在少数,小青柑对原料的要求极高,市场上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看价格就知道了。
借小青柑的东风,这次再对它进行一个相对深度的剖析,理一理小青柑的家族关系,助你买到可口的小青柑。
柑普?橘普?傻傻分不清楚小青柑属于柑普茶,有人又叫橘普茶,是不同叫法还是两者完全不同呢?
柑和橘不就是同一种水果吗?一直是叫柑橘柑橘的,怎么还不一样了呢?这叫我想起了《物演通论》作者王东岳讲的东方文化溯源,在中国古代,一个字就代表一个意思,比如说「朋友」这两个字,在古代,「朋」是成群结伙的意思,「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合起来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把朋友当成一个词来用。
「柑橘」想必也是这样的。由于长的很像,柑橘逐渐变为统称,其实,「柑」和「橘」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科同属,但二者是不同种的木本植物。所以,柑是柑,橘是橘。
柑,有研究认为,柑是橘子和橙子所生的宝宝,个头儿随橙子,果实较大,皮介于橘子和橙子之间,相对厚实,味道也介于两者之间,相对耐储藏。常见的柑品种有:潮州柑、新会柑、芦柑、金柑等。
橘,在北方,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过年吃的砂糖橘了,橘子一般果实偏小,味道酸甜可口,皮色橙红,果皮也薄薄的,很好剥,但是不耐放。橘子的代表有:砂糖橘、蜜橘、贡橘、冰糖橘、南丰橘等。
那么,柑普茶和橘普茶自然也不同了。柑普茶是柑加普洱,橘普茶就是橘子加普洱。好简单!有没有感觉之前说的都是废话。有的。
柑普茶,柑普茶用什么柑其实都可以,但新会的柑与众不同,广东三宝之首的陈皮就以新会柑皮为原料制成的,新会柑的药用价值很高,因此认为用新会的柑皮搭配云南的上好的普洱,做成天生绝配的柑普茶。
橘普茶,橘子果皮薄,药用价值没柑皮高,而且没有陈皮那种特殊的味道,因此,橘普茶较柑普茶,价格便宜,口感的层次也没有那丰富。这下明白了伐。再有人跟你说小青柑是橘普茶你可以打他。
柑普茶和陈皮普洱什么关系总看到一些小青柑的包装上打着陈皮普洱的标签,小青柑是陈皮普洱吗?陈皮普洱又是什么?
要了解这两者的关系,还是要从陈皮说起。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陈皮都是广陈皮。
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对陈皮的定义,只有陈放3年以上的新会柑皮才能称为「广陈皮」。柑皮通过晒干或低温干燥,陈放3年以上,还要排除发霉变质的可能性,才能成为真正的陈皮。我想说,作为一枚新会陈皮是多么的不容易,皇上选秀不过如此。
所以,陈皮普洱的原料一定要有陈皮的,否则就不是陈皮普洱。制作新会陈皮的原料一般所说的是小青柑的青皮和大红柑的红皮(至于黄皮,在《中国药典》里没记载,这里就理直气壮的略过)。
那么,问题来了。
刚在头年采摘的小青柑做成柑普茶,就算快马加鞭的从采摘到包装一气呵成,最后到你手上,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小青柑就算皮再厚,也不能马上陈化变成陈皮普洱,别忘了,3年是陈皮晋级的基础,不到3年的柑皮,皇后娘娘也没办法给变成陈皮,因为皇后娘娘也做不到……不到3年的小青柑都是柑普茶。
如果说3年是陈皮的必修课,那么柑皮的制作工艺就是「柑」升「陈」的大考。《中国药典》的陈皮强调工艺「晒干或低温干燥」,柑皮如果加工不当,采用高温干燥导致药用成分散失,那么即使陈放3年以上也不能成为陈皮,而且只能当调料用用,不能为高大上的药材了。所以高温烘制的柑皮,只能叫老柑皮,不能转化成陈皮。同理,高温烘制的柑普茶,无论放多久都只能叫老柑普茶,而不能成为陈皮普洱。
现在市面上真正的陈皮普洱主要就是用加工好的3年以上陈皮和云南熟普混合制成,以散茶为主,而不是整个成型的柑普茶。制作小青柑或大红柑的成型柑普茶必须在果皮刚被掏空之后,马上在果皮内填入云南普洱茶,然后生晒或者烘干制成我们经常看到的成型柑普茶。
我们算算,小青柑大概是从2015年初见端倪到2017火的一塌糊涂,也还不到3年,这段时间内有可能会有有心的商家进行存储,把小青柑柑普茶升华成小青柑陈皮普洱,这个量想来也不会太大,所以,在2019年之前,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的小青柑是陈皮普洱,八成不太靠谱。
所以,柑普茶要想变成陈皮普洱,至少需要时间和工艺的考验,还有商家的良心。
小青柑里的普洱是怎样的小青柑的柑皮很重要,没了普洱茶的搭配,也玩不转。
你们又猜到了,接下来就说说小青柑里的普洱。
上班的宝宝都知道,部门和部门之间配合是最烧脑的,一颗优秀的小青柑之所以如此得来不易,不仅需要材质的讲究,还需要制茶的大神们不仅懂得小青柑,也要懂得普洱茶,如何选一款好的普洱配合小青柑,最大程度激发之间的味道,是更加重要的,毕竟最后是要喝到我们嘴里的。这下你们明白了吧,为什么市场上经常喝到不好喝的小青柑,其实不是小青柑的错,还是选茶和制作工艺的问题。
小青柑选用的普洱茶是很有讲究的。市场上的小青柑价格千差万别,有多半的价格都是差在茶叶的级别上。一颗正宗的小青柑柑普茶,通常是新会小青柑+至少陈化3年以上的云南宫廷熟普洱。
宫廷普洱是普洱茶中熟茶的最高等级,担得起宫廷这两个字,一定是皇室指定专用饮品,原料和工艺自然都是极好的。宫廷普洱原料来自才露尖尖角的茶芽,茶芽自然不能大量的生长,物以稀为贵。因此这个级别通常是做成散茶单独品饮,很少压制成茶饼或茶砖,因为茶芽还没长大就被采下来,自身发酵的器官还没长全,能够发酵的茶芽少之又少,更显珍贵。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茶性霸气,茶香鲜明浓郁,对肠胃的刺激较大,熟茶味道相对温和醇厚,适合养胃,如果使用生茶搭配小青柑,就像两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凑在一起,谁都不让谁;如果使用熟茶搭配,刚好相反,熟茶就像长者一样包容年轻的小青柑,肆意挥霍它年轻的味道,用多年累积的厚重,中和小青柑的傲气。所以,小青柑配合熟普洱的味道最适口。
普洱的选择对口感影响很大,好的普洱茶会提高整个小青柑的适口性和耐泡度,入口的滋味也更加醇正自然,如果小青柑入口感觉茶味不足,口感稀薄,苦涩也没有回甘,极有可能是填茶的质量不高。现在有的商家刻意突出小青柑原料,回避茶叶原料,大概也是茶叶用的不怎么样。
小青柑适合生晒还是烘焙作为一颗优渥的小青柑,制作工艺的环节也充分影响到小青柑的口感。
懂小青柑的人自然会说生晒的小青柑最好,因为是在阳光下自然晒干,通过大自然的获取当然是最好的,而且基本都可以转化成陈皮,今后价值当然越来越高。但是,谁能保证天天有太阳?就算运气好每天都有太阳,生晒也需要很久,这种靠天吃饭磨工夫的纯生晒,就算再有良心的商家,也会趋之若鹜,最多也就是家里弄点儿自己喝或者收藏一点儿。
对茶叶烘焙的工艺业界应该是相当纯熟了,但是对果皮+茶叶的烘焙工艺,每个厂家都有不同的处理手段。
目前认为,生晒+低温烘焙两种工艺手段结合在一起,是做出一颗优秀小青柑的必经之路,一半生晒,一半烘焙的手法叫做半生晒,先把小青柑生晒一个礼拜左右,然后再进行低温烘焙。半生晒的工艺尽可能保证小青柑本身的柑性药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时间和口感,一箭三雕。这种工艺是目前良心商家的首选。
至于全烘焙和高温烘焙,个人感觉还是利益心更重一些,商场如战场,赶在第一时间把新茶送到用户手里,那就只能在工艺上做一些妥协。辜负了口感,对茶友来讲,应该是最坏的事情了吧。
茶无真假之分,只有优劣之别,会区分柑普和橘普,明白陈皮怎么来的,了解填茶的出处和小青柑的制作工艺,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口若悬河的把茶店老板聊的目瞪口呆了。就像以前去动批淘衣服,为了显示专业都要跟老板理直气壮的说句「老板,我拿货!」,吓得老板不得不把你列为上宾。
抛砖引玉,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希望你来点评。
· the end ·
这是个优秀的关于茶的公众号:sxz-tea
http://weixin.qq.com/r/FyoCGknEhBT7rQ15938F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