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踏浪号》阿斯兰经典语录
百度影音上就有哦~
英国作家C·S·刘易斯,和托尔金是多年好友。20世纪30年代,两人经常在牛津大学附近的小酒馆里聊天,分享彼此稀奇古怪的想法,并相约写一部奇幻史诗。托尔金写出了《魔戒》,而刘易斯,则写出了《纳尼亚传奇》这样一部集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巨著。
据传,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系列故事,是因为在一列火车上,碰到了一个圆脸小男孩冲她打招呼,这才萌生了灵感。
按刘易斯自己的说法,他创作《纳尼亚传奇》,则是因为二战期间,有四个孩子到他家避难,这些孩子们并没有读过什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于是刘易斯就决定自己写一个适合孩子们看的故事。
《纳尼亚传奇》一共七部,讲述了各个小主人公,通过戒指、衣橱等各种媒介,进入狮子阿斯兰创建的“纳尼亚王国”,发生的种种奇幻的故事。
虽然这是一部儿童游历冒险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也基本上都是孩子,但它却巧妙地将神话、基督教思想,以及现代精神融为一体,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书中有趣的故事吸引,对它深深着迷。
(一)人人都爱冒险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外出打猎充饥。在这个过程中,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也许会遇上美味的食物,也有可能会遇上危险的动物。
但不管怎么说,外出活动的那些人,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在残酷的大自然中也得以存活得更为长久。因此有机会,能够生育众多子女,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就这样,热衷冒险成为了人类生物学上的一笔“遗产”,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15~18世纪的大航海时期,欧洲国家为了能获得更多资源,开始海上探险,使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自己也依靠航海探索,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时至今日,优渥的生活条件,使得我们不需要去野外或者海外冒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刻在骨子里的“冒险”基因,使我们仍然热衷于冒险。
就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杰伊·弗兰说的那样:人类是在利益驱动下冒险的;越是肯冒险,就越有可能变强大。
此外,有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被称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神经介质,会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当我们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多巴胺会把这些刺激在神经之间传递,使这些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中,使大脑产生快感。于是人们就“蠢蠢欲动”,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寻求冒险。
而那些描述冒险经历的故事,也就因此,吸引了无数读者。
(二)穿越幽暗的过道,就能到达新世界
二战期间,欧洲烽烟四起,英国战火不断,许多家庭因此破碎,有不少孩子从伦敦被疏散到乡下,其中有四个被安排到刘易斯家中避难。
这四个孩子并没有读过什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刘易斯十分惊讶,于是决定自己动手,为他们写一个适合他们看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孩子问了刘易斯这样一个问题:家里那座古老的大衣柜后面,有什么东西吗?这个问题让刘易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总喜欢和哥哥一起坐在黑暗的衣柜里,轮流给对方讲故事的经历。
于是刘易斯就这样,写下了纳尼亚传奇的第一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讲述了四个孩子,通过家中的衣柜,“穿越”到纳尼亚王国的故事。
“穿越”是西方国家儿童文学作品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故事情节,《爱丽丝漫游仙境》,以及《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都有类似的情节。
儿童文学中的种种奇妙幻想,本身就是一种对冰冷的现实的“越界"行为。文学故事中进行“穿越”所需要的各种中介物,比如《魔戒》中的黄绿戒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的衣柜,以及《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国王车站站台等等,就像阿里巴巴的幸福之门一般。通过这些中介物,你就可以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国度,收获一种全新的生活。
就像德国哲学家齐美尔在《桥与门》中说的那样:
门变成了人类实际上站着或能够站着的边界点的象征,是一种永久交替的可能性,从隔绝的分离状态走出门外,生活就进入了所有可能的方向的无限性之中。
(三)纳尼亚里的生物,是泛灵论的体现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的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会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
4~6岁的孩子,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因此,他们常常会把玩偶、玩具,当成自己的玩伴,与他们说话。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会逐渐缩小自己眼中,有生命的事物的范围,最终,只把动物和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
刘易斯所写的《纳尼亚传奇》,就符合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他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国度——由狮子阿斯兰所建造的纳尼亚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自己的思想,能与他人交流,大家一起居住在这个美好的新世界里,生活安静、祥和。
这是刘易斯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他所创造出的乌托邦,象征着刘易斯所渴求的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理想越美好,就显得现实越残酷,纳尼亚的创作,反应了刘易斯心中对战争的不满,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自相残杀的痛心。
刘易斯以笔为刀,对残酷的战争进行了批判,这也是他创作纳尼亚传奇的初衷。
(四)狮子阿斯兰——耶稣的化身
在《纳尼亚传奇》中,狮王阿斯兰创造出了纳尼亚王国。按照书中的描述,狮子王阿斯兰面向着初生的太阳,张着嘴巴唱着歌。
随着他的歌唱,河谷里长出碧草,山坡上长出植物,草地像烧开的沸水一般不停冒泡,数不尽的动物,从地里钻了出来。
纳尼亚国王,诞生了。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圣经》中分开天地、创造万物,又根据自己的形象,造了亚当和夏娃的神。
没错,作为一部经典的基督教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其实和《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圣经记录了耶稣“受难一死亡一复活”的过程,阿斯兰同样经历了被白女巫侮辱,为人(爱德蒙)献身,然后死而复活的过程。
阿斯兰贯穿于《纳尼亚传奇》的七本书,在每一本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魔戒》中,他创造了纳尼亚王国;在《狮王女巫和魔衣橱》里,他战胜了邪恶的白女巫;在《黎明踏浪号》中,他拯救了小男孩尤斯塔斯;在《最后的战役》里,阿斯兰则带领着老纳尼亚中信仰他的生物,进入了一个新世界——真正的纳尼亚。
路易斯在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充满神奇幻想的故事,通过阿斯兰这一形象,说明善良必将战胜邪恶。并使孩子们明白,犯错不要紧,只要放下自我,有一颗想要改正的心,就能被拯救。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地引导。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给孩子读读《纳尼亚传奇》。
路易斯没有对孩子进行枯燥地说教,而是通过故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良性引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明白了路易斯想表达的意思。这是路易斯的高明之处,也正是《纳尼亚传奇》这部作品伟大的地方。
参考资料:
《为什么有人热衷冒险》高敏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幻想特质,胡铖,华东师范大学
《纳尼亚传奇》的圣经原型解读,程小玲,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