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及启示
曾国藩家书的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100
曾国藩家书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过往不恋。
挫败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当我们一开始有所收获,却终是一无所得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加剧。我们安慰自己,即使再优秀的人,也会犯错误,也会经历失败,人无完人嘛,就算《芝加哥》这样备受赞誉的电影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穿帮镜头,再优秀的演讲家也会在台上出现卡壳或忘词,甚至连有着“天才大脑”的爱因斯坦,也曾在家书中流露过对生活挫败感和失意。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当我们自己经历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心里往往是很难以接受的,现实生活中总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打击,就像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的那句感叹:“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熬夜加班做出来的设计方案,却被要求一改再改,最后又改回到初稿;孤身一人在大城市闯荡,每天早起晚归经历几个小时被挤成肉酱的通勤,却突然遭遇行业不景气公司取消了整个部门;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随着中年危机的逐渐加剧,面对上有老下有下的窘况,感到深深的无力……
挫败感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当我们的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预期达不到目标,和别人的交流沟通收到阻滞,有时候可能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都可能会带来“挫败感”这种消极情绪。
在心理学角度来看,挫败感是由挫折引起的,而挫败感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在感受中,期望和现实的落差。这种落差往往需要自我修复,来抵抗挫败感带来的负面情绪,对于自我修复和修身养性之道,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曾国藩也是有一番自己的思考。
在《曾国藩家书》中,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收录的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中,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方面均有涉及。我们都知道曾国藩一生勤奋,也有着很高的成就和地位,但在封建时代,一不留神就容易引起树大招风,功高盖主的嫌疑,造成“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在那个如履薄冰的境况之中,曾国藩一番可以如此从容镇定,其内心之强大也是可见一斑了。
其实,曾国藩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君子和圣人,人无完人。而在这个抵抗挫败感、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良好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成就人生的一个关键步骤,不如我们看一看曾国藩对此有什么见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这句话是曾国藩为后世后人留下的很有名的一句锦囊劝诫,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种“知止”的心态和思路。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物极必反是常理,要懂得适可而止,需知道骄心日盛、利欲熏心,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论语》中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其实和这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稳稳的幸福。
人到中年所面临的的诱惑越来越多,金钱、权利、美色,各式各样,有所追求固然是好,但不懂得适可而止的话,那便过犹不及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利益只是暂时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则长此以往很容易在追名逐利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也会让挫败感压制了自我认同感,让贪得无厌打败了知足常乐。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慢慢变得越来越贪婪,他的自我需求会越来越得不到满足,于是心理落差渐渐加大,挫败感的消极情绪便会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会让一个人变得骄心日盛,甚至会去想其他的“门路”来获取利益,进而引起纷争,可见,久利之事、众争之地是要远离的,因为众争之地早晚会变成众矢之的。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就算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它不啻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为后人敲响警钟,远离“久利之事、众争之地”,不让挫败感有机可乘。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静,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静并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字看起来容易,其实“修炼”起来却是颇费一番功夫的。
心静如水并非万籁俱寂,而是面对各种纷扰杂乱,都可以用一种平和而宁静的心态对待。
孔子说:“仁者静",老子说:“致虚静,守静笃",其实儒释道三家都讲究一个“静”,想要修身养性,首先要让自己静下来,静费沉默,口之静不如心之静。
对于“静”,曾国藩也曾在家书和日记之中,表述过很多观点和言论。曾国藩身处乱世之中,时局动荡,物欲横流,他却可以保持一个宁静的心态,平静的心绪,可是这谈何容易呢。曾国藩为了修炼好“静”之一课,每日静坐沉思,“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制欲窒忿”来克己自己,才能戒除淫思奢欲,让头脑越来越冷静,才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和衡量。
“心静以修身”在他用兵和为政之道上,都有过很大的助力,他在京为官时谨言慎行,耐得住清静,敌乱我不乱。身居高位依然能后淡泊名利,让心归于宁静,着实不易。人总会经历磨难,在坎坷之时,要拿得起放得下,抵御挫败感的来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让郁郁寡欢让自己丧失斗志。
以平静之心,直面人生的挫折,给自己和别人都留有余地,才是对挫败感最强有力的绝地反击。生活的确残酷,但也有温柔之处,是挫败还是奋起,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不如意事常八九,追名逐利的路是没有尽头的,正确看待成败得失,也要即使把握机遇和时机,静下心来多思己过。
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
《孙子兵法》有云:胜不骄败不馁,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
得意之时不娇纵,失意之时不气馁,骄傲自满与挫败打击都是修身养性的大忌。人活一世,不可能一直坦途,也不会全是荆棘,每一次成败都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让戒骄戒躁成为自己的气度和修养,想对别人提出高要求,不如先学会严于律己、自省自查。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是给世人以“勿妄言”的警醒,乱嚼舌根、在背后非议别人,永远是最不聪明的行径。不仅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很难收获真心,反而只会得到别人的戒备之心,平白招生事端。对此,曾国藩认为“凡事后悔己之隙,与事后而议人之隙,皆阅历浅耳。"人要学会“守拙”,谦虚慎言,见贤思齐。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匪言勿言,匪由勿语。”指的就是不该问的不要问,没来由的不要说,要知道,很多时候是“祸从口出”的。正如他在给弟弟的一封家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当此乱世,黑白颠倒,办事万难,贤弟宜藏之深山,不宜轻出门一步。无论外间何事,一概不可与闻。即家中偶遇横逆之来,亦当再三隐忍,勿与计较。”说的就是这“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轻言妄语,终会找来祸端,要时时记着言多必有失,不仅要学会谨言慎行,更要学会自省自查。
懂得自省的人,内心会越来越强大,相反,自大自满之人,内心的堡垒其实才是最为错弱的,有时候,炫耀不过是为了掩饰心虚,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其实内心就越缺少什么。
当你的内心真正强大的时候,才是可以轻松抵御挫败感的时候。
实在赶不走挫败感,我们该怎么办?
挫败感有时候顽固又淘气,更不是那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面对挫败感,我们修炼不到曾国藩那种境界的时候,又该如何做呢?不如尝试一下如何让我们的挫败感,变得更有价值。既然打不败、赶不走它,那就从它的身上吸取我们需要的东西,既然被它挫败,就自然有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要在消极情绪中深陷,让挫败的沼泽变成小水洼,让挫败感也可以产生治愈的力量。
01.总有一件事,你能做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即使你还没有发现,但是当挫败感来袭,让你感到无助的时候,不如转移视线,专注一项你感兴趣,而且能够控制的事情。不要让不可控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上时,会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失败的。
情绪稳定好转之后,一定要记得再次审视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并且分析一下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哪些因素可以化到可控范围之内,进而的出解决方案,下次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啦。
02.挫败不丢脸,大胆说出来
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预期值和实际情况经常会产生落差,让我们感到灰心沮丧,这个时候不如去坦率的承认自己的失败,不用憋在心里害怕被别人知道,虽然失败注定会让人不舒服,但是敞开心扉、坦然去面对,反而会让心里的负担小了很多。
如果实在做不到乐观的说出来,那么可以尝试在一些社交网站上把它们写出来,让情绪有一个“发泄”的出口。
03.一次不成功,还有下一次
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失败常有,但是一直失败跟中彩票的难度就差不多了,所以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失败了一次可以再来了一次嘛。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可是再平坦也有可能会摔倒;饭是一口一口吃的,可是即便每天都在吃饭也有可能会被噎到,当我们被生活打倒的时候,重整旗鼓,让自己振作起来,未下一次成功做准备,谁说人生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犯错误都会有,失败也不可怕,其实我们的内心的堡垒都没有那么坚固的,很多时候,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可能挫折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如去坦然接受,让它成为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正确理解挫败感,而不是被它摧毁。
换一个角度想,生活中的一些挫败感,又何尝不是很珍贵的呢?
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虽说能修炼到曾国藩那样如鱼得水的境界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着从他的人生智慧中习得一二,便够受用终生了。转变自己的思路,用达观的心性来面对挫败感,抵抗挫败感。
就像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的那样:“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所以,去把打翻的牛奶瓶子扶起来,收拾干净污秽,也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从容面对人生中的挫败感吧。
曾国藩家书语录400句。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