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大师经典语录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夜晚读《徒然草》看到这句话,感觉心头一颤,说不出什么样的感觉,脑海里许多的事物也涌现出来,或许它就是一句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话,心里真正想说的却无法言表的,只此一句就蕴含了许多,也许这正是人心的幽秘所在吧。
人有一见钟情,句有过目不忘。
其实忘与不忘跟一个人记忆的好坏无关,而是句子本身的美感和深度。
“愿以无罪身,长对流放月”,这诗句犹如一块儿晶莹剔透放着皎洁之光的宝玉,只一见已由眼入心,并留下深深的烙印。
苍茫人海不须多看,再也难忘她的容颜。何许人也,能吟出如此干净高格洞明的句子?反复咀嚼诗句,感觉虽未曾谋面,却甚是熟悉了,犹如深交多年的老友。
“愿以无罪身,长对流放月”也是出自《徒然草》,作者是吉田兼好,兼好一生阅尽人世繁华,又遁入空门,青灯古佛相伴,人情冷暖了然于心。关于兼好的人品,《太平记》中记载他是个放荡不羁的和尚。史料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是兼好的诗意文字却是道出对情爱转瞬即逝的惋惜,冷静中自有其对生活的热爱。文中所引的和歌颇有诗经的韵味:“旧垣今又来,彼姝安在哉?唯见萋萋处,寂寞堇花开。”如此优雅而深情,让人难以想象是一位高僧的吟唱。
晚年的兼好潜心佛经,长于思辨,信笔写来,妙不可言。有段文字这样写道,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瞌睡,感觉自己修行之心并不坚定,如何才能消除此障碍呢?”上人答曰:“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这样睿智、幽默的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这些文字是兼好兴之所至,漫然书之,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经后人整理结集,遂成《徒然草》一书。
下面附上摘抄《徒然草》中进店经典文句:
1、我不知道人为何要为无聊所苦。不要用心于外物,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独处;一旦把心放在世俗,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比如和人交谈,总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做不到言为心声了。
2、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悠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餍足,那么虽过千年也不过一夜的梦罢了。
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
3、不管什么事,不要一副行家里手的样子。有教养的杰出人士,即使完全懂得的问题,难道就无节制地炫耀吗?在自己精通的专门领域,言辞一定要慎重,只要别人不提问就不要发言,这才是风度。
4、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从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真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犹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5、要在无罪的时候遥想着在流放的地方赏玩月色。愿以无罪身,常对流放月。
6、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
7、向他人传播且津津乐道最近发生的奇闻轶事,这也是不可理解的。直到这些奇闻轶事在世间被流传得成了陈词滥调还不知道的人,才是涵养深邃的人。
8、手持毛笔时就想书写,手持乐器时就想拨弄出声,手持酒杯时就想酒,手持骰子时就想双六。心念都由外物触发,所以不要有不良的爱好。
9、人心的爱欲,根自本性,其源也远。能令人沾惹六尘的嗜欲虽然不少,舍而弃之,是可以办到的。唯有爱欲,不论老幼贤愚,莫不为其所惑,不能了断。
10、立志要成就一事的人,就不要因他事之无法兼顾而感到痛惜;也不要因他人之嘲笑自己有诸般不能而感到羞耻。
一事之成,要以舍弃万事为代价。
11、什么是真智慧呢?即是要明白可与不可都一样的道理。
12、梅香暗吐、月色朦胧之夜,伫立在她身旁;或任由宅垣旁的草露沾湿了衣裳,和她一起踏着晓月回去——没有这些可供追忆的往事,还不如不要谈情说爱。
《徒然草》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枕草子》中可以看到由贵族的敏锐感受所构成的美的世界。它在描写自然与人物时印象的鲜明性,具有别的作品所不可企及的、独自的异采。这全靠的是作者强烈的、富有个性的主观精神。清少纳言不象紫式部那样通过内省去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描绘人生的历程;恰恰相反,她捕捉事物刹那间的美,以精确简洁的笔致描绘了人生的剖面。所以同样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下面附上摘抄《枕草子》中进店经典文句:
1、住在一起,彼此客客气气,称赞对方是杰出人才,却终于不见面了。这样的人委实罕见。
2、荒废的屋子上爬满了蔓草,而蓬草又长长地丛生,月华明亮,普照其上。
3、洗头,化妆,穿上浸满香气的衣裳,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心中也十分快活。
4、同是一个人,没有了感情,便简直觉得像别个人的样子。
5、并不是被爱的很深的女人,又心绪不佳,长期患病,她的男人肯定会觉得心烦的。
6、玩耍要趁夜,对面不相识的时候。
7、不论男人和女人、法师与僧徒,即使山盟海誓,相亲相爱,但能好到最后的颇为罕见。
8、桃花初绽,柳色亦欣欣然可赏。
9、春天黎明很美。逐渐发白的山头,天色微明。紫红的彩云变得纤细,长拖拖的横卧苍空。
10、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孩,假如听到有关她的意外传闻,当面也是很难启齿的。
11、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的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12、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在一起看热闹。
因为是日文书籍,不懂日文的读者阅读时选择译本非常重要,个人喜欢周作人的译本。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倶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撖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 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 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荣膺此奖的亚洲人。川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 《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 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 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川端康成最初曾热衷于日本艺术品收藏,因为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从某些 方面来说,川端康成从未放弃这一梦想,而是将它融进了文学创作之中。他的人物 塑造讲求感官效果,甚至可以看出画家绘画的艺术痕迹。《伊豆的舞女》中正值青春妙龄的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后 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大自然的赞美者;他喜欢孤 独,既渴望与人交往,又避之唯恐不及。那个贞洁的少年舞女,成为川端康成一生 作品中洁白无瑕的象征和化身。小说《禽兽》(1933)与《伊豆的舞女》一样质朴动人,虽然简短但却比后者 更加回味无穷。 《禽兽》中的主人公是个孤独的单身汉,他发现与动物在一起比与 人共处更加融洽,但他对动物的占有欲有其残酷与病态的一面,主人公之所以能与 动物生活在一起,与其说是由于它们活着时的娇美,倒不如说是因为这些动物在死 亡前后的怪态。小说《雪国》发生在日本多雪的西部越后汤泽,以一个名叫叶子的姑娘之死 亡为故事结尾。 叶子是川端康成笔下若干少女中的另一个,也是纯洁无瑕的象征。 在川端康成的大多数小说里,《雪国》是第一部先在杂志上连载后来才单独出版 的作品。小说最后定稿之前曾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结尾的不同。换句 话说,当时川端康成决定不了如何收尾。 事实上,川端康成的大部分作品好像都是 在接近结局或没有结局的情况下收尾的。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川端康成把生活看作一 个无法预见结局的过程。瑞典文学院在授奖辞中特别赞扬《古都》,这是一部描绘日本古老首都的小说, 它以哀伤的笔调记录了西方对日本日趋深刻的影响。 川端康成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 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 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 被新心理主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 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綴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 由 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 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49年4月,川端康成担任恢复的“芥川奖”评选委员。 7月,担任新设的“横 光利一奖”(改造社)评选委员。8月,担任战后第一套文学全集《现代日本小说 大系》(65卷,河出书房)的编辑委员。9月,以日本笔会会长的名义,给威尼斯 国际笔会第21届大会发去贺词《致威尼斯国际笔会第21届大会》(发表于《人间》 10月号上)。 11月,应广岛市的邀请,与小松清、丰岛与志雄等代表日本笔会参观 了原子弹轰炸受难地。是年,发表了《千只鹤》《山音》等。1961年,为搜集材料和执笔写作《古都》《美丽与悲哀》,他在京都市左京 区下鸭泉川町25号租下房子。5月,去新泻、佐渡旅行。 11月,获第21届文化勋 章。是年,发表了《美丽与悲哀》(1月至1963年10月)《古都》(10月至翌年 1月)等。《美与悲哀》(1965)表达了川端康成一贯的信仰——美的东西同时也令人悲 伤。美,一方面象征着永恒;另一方面,当它体现于某个具体事物时,又只能是昙 花一现,不会永葆丽质。 《山音》大概要算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主人公信吾是一个老朽的生意人,无时 不为死亡的念头所困扰。随着老友故交一个个死去,也由于经历到年迈给他带来的 脆弱和力不从心,他对周围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体机能衰退,但他的思想 却变得更加敏锐起来,也更清楚地意识到时间轮回的现实。 在川端康成所有的作品 中,《山音》的象征无疑最为错综复杂。在这部小说里,自然界的动植物和非生命体,一一都成了象征物。只要想到书 名中的“山”和千年长寿的忘忧树种,人们就会觉得前者是死亡的预兆,后者代表 了生命的不朽。从文体方面来讲,《山音》也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 简洁 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寥寥数句的段落有时只有一句话,但却表达出主人公的 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感受。川端康成的这种艺术手法,常常使人联想起日本传统的俳 句诗。川端康成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他每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 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 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 丝毫没有啰唆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 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康成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 章。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 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没有人知道原因。川端康成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一一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著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 系。本来,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 能是世外的梦呓。 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 西,如川端笔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 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 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一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 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者感到满意。 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 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 ——对之也不表示欢迎。但如果拋弃政治去审视川端康成的作品,那种深刻的日式物哀之美,以及他在 东西方文学调试上所作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在探索美的漫长道路上川端先生是无 愧的先驱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