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经典语录
魏忠贤当权的后期,各地官员纷纷为他建立“生祠,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张宏杰先生的文笔是没得说的,读他的文字就像毒品,总是会有想接着看下去的欲望。然而他的文字表达的观点,却值得商榷。
张宏杰先生写中国历史,最爱批判一下中国古代的人权状况,批判古人没有自由精神,乃至于批判国民性。然而这并不仅发生在中国,世界各地的历史上,人民的生活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随便举一例,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导致日耳曼人口下降25%-40%,而战争的原因,居然是贵族与宗教,这很不人权吧?然而欧美的史学家,不会去指责当时的日耳曼人,没有独立自主之精神,没有民主之意识,居然替贵族以及教宗打仗,杀得尸横遍野,进而把日耳曼人的国民性批判一番。
事实上,所谓国民性一词,本身涉及种族歧视,而张宏杰先生写的,还是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所谓国民素质,无非是与经济实力有关,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50后的国人出国旅游,常常所谓大呼小叫,引来外媒恶评(事实上这是外国人对中国人默许的种族歧视,若是非洲黑人去美国旅游不懂礼貌,你看有几个媒体胆敢报道黑人国民性),这根本上是因为50后在成长过程中,家境不宽裕,仓廪实而知礼节,当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怎么会有精力去学习礼貌呢?然而90后的国人在外留学,大抵能遵守外国规矩,这恐怕也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有关。
日本古代之人权状况,绝对不会比中国好,然而日本史学家,政客却绝不会去宣传,为何呢?那是历史条件决定的。大力宣传并扣之以国民性的大帽子,实在是不当,日本政府大力宣传爱国主义以及对东亚其他国家的种族主义,怕是也不会出现张宏杰先生这样倒打一耙的吧。
我说的不仅限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还提到张宏杰先生写的其他作品,但书里的观点,却大同小异。试看张宏杰先生唯一一本被翻译到日本的书:
《中国国民性の歴史的変迁 ―専制主义と名誉意识》
果然很有助于日本人加深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随后说几句,张宏杰先生出生于1972年,形成价值观大约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时候形成这种价值观,其实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