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经典语录
让人心凉无疑喜剧是最好的警醒世人的方法,卓别林的作品这种特有的幽默讽刺更是难能可贵,会在笑过之后让人陷入沉思。用最原始的无声黑白画面传达思想,反应社会现实,卓别林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卓别林(1889—1977年) 英国著名电影喜剧大师。1913年在 美国开始其电影生涯。他自编自导自演 了许多部喜剧影片,成功地塑造出一个 被轻蔑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形象 夏尔 洛,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种种 丑恶的社会现象。其中著名的有《淘金 记》、《摩登时代》等。另外,还编导并 主演了《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等优秀影片。
卓别林与憨豆先生,都是响当当的喜剧大师。若论表演功力,见仁见智,难分高下。若论喜剧作品的质量,在我心中,卓别林独一档!咱们来具体分析。
笼统地说,搞笑可以有两个境界:一是纯搞笑动机,故意让“我”很尴尬难堪出丑,展现给观众,博观众一笑。二是正常的跟观众有共鸣的动机,却让“我”遭遇到尴尬难堪出丑,让观众觉得好笑。多数情况下,憨豆属于前者,卓别林属于后者。
《憨豆先生》系列,是“我”的尴尬的典型代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喜剧,主人公的性格都有点奇葩。想想憨豆,傻乎乎的、情商不怎么高、有一颗童心、到处闯祸,但不会有丝毫羞耻感。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怎么对待他?我们会继续看他的笑话!所以,从根本上说,憨豆这个人设很单纯,就是让观众笑出来。你不会关心憨豆摔倒了身体疼不疼;你不会在乎憨豆被人欺负了会不会伤心。也就是说,憨豆只负责供你娱乐,只停留在你的大脑浅层——你不会对他移情。
卓别林的一系列电影,对观众来说,却是另外一种体验。卓别林的礼服、礼帽、靴子、拐杖,小胡子......这些外形设计是很夸张。卓别林的肢体动作(有时故意用了降格镜头形成快动作),也有滑稽的成分在里面。但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的卓别林,行为动机是正常的,是符合逻辑的,是与观众有共鸣的。这一点,与憨豆的搞笑动机,是有本质上区别的。
《城市之光》里,卓别林种种搞笑经历,背后是为了追求卖花女孩。《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在流水线上的种种搞笑场面,背后是为了赚取微薄的收入。对观众来说,看卓别林的电影,不仅好笑,而且看到了卓别林的善良、无奈、乐观、宿命——这些并不是电影强加给观众。
看卓别林的电影,总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悲凉的底色。如果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你会怎样对待他?想不想去帮助他?会不会被他的乐观精神感染?也就是说,卓别林不仅可以让你娱乐,还停留在你的大脑深处——你会对他移情。
另外想再分析一下电影《憨豆特工》。其实,憨豆去演特工,听上去感觉特别酷,特别有笑点,其实,这是一个特别拧巴、注定不会成功的电影。喜剧有一个特点:小人物不断去够他够不着的东西。够不着,他又特别想够,所以观众觉得可笑。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宏大的目标,大多数人都能够到,主人公就是够不到,观众更觉得可笑。所以问题来了,特工这个职业,不光对憨豆,对大多数人都遥不可及。虽然,电影里依然有好笑的桥段,但观众会从内心里产生一个想法:你为什么要做特工?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做特工!
憨豆去执行重大任务,观众每次都能猜到:憨豆一定搞不定,结果就是搞不定。这些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观众会觉得没问题。但既然是特工类电影,一定会有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既然有这个任务,观众就会关心任务的进展,能不能完成。这样的话,憨豆老是拖后腿,甚至自身难保的特工身份就特别尴尬,特别不讨喜。更拧巴的是:憨豆作为男一号,他身上的主角光环,让他不论表现地有多遭,最后都会完成任务。这样故事会显得特别牵强、经不起推敲。
也许,编剧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把剧情设定为:不得不派憨豆去当特工,而且,到中间上级收回了他的特工任务。看似合理,其实是把憨豆这个角色,陷入了非常矛盾的境地。继续任务,但一定还会出差错,甚至连命都保不住。放弃任务,那电影情节就没法继续推进。
有人说,你想的太多,好笑就行了,憨豆的表演不就是用来搞笑的吗?但搞笑,也要建立在让观众接受的人设范围内。遗憾的是,憨豆特工的人设,对憨豆这个角色已经造成了伤害。以前是傻乎乎、让自己尴尬、让别人尴尬,现在的特工角色则变得强行装逼、拖后腿、猪一样的队友、这些性格让憨豆变得不可爱了。
如果非要有一部特工电影,可以这么设定:牛逼哄哄的特工去执行重大任务,却屡屡受挫。憨豆只是为了另外一个小目标,而卷入了重大任务,却间接帮特工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