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慕尼黑经典语录
绝杀慕尼黑经典台词
晚上刚去电影院看完了俄罗斯电影《决战慕尼黑》。
这部电影是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投资拍摄的主旋律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的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苏联男子篮球队在最后3秒绝杀美国队夺冠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国队已经连续36年夺冠,苏联队作为一匹黑马逆袭成功,可以说非常励志了。
据说,中国足协还特地发文通知,要求内部组织观看这部电影,学习苏联队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细节挺有意思。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除了苏联男篮1分绝杀美国队之外,还出了另外一件震惊全球的事情。
那届奥运会上,发生了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携带自动步枪潜入奥运村,绑架并杀害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惨剧。这事后来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导演是斯皮尔伯格。我看《决战慕尼黑》之前就在想俄国人会不会在影片中表现这个恐怖袭击事件,想不到俄国编剧还真安排了这段历史,而且还颇费了不少笔墨。
电影中,苏联篮球队中除俄罗斯队员以外,也有来自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和立陶宛的队员。影片花了不少胶片来体现各加盟共和国的球员从相互摩擦,到互相理解配合的同袍友谊,编剧甚至安排了教练带着整个球队飞往第比利斯参加一位格鲁吉亚队员婚礼的情节。雪山之下,来自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队员把酒言欢,在格鲁吉亚民族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导演显然是想唤起观众们对昔日苏联大家庭的温情回忆。只可惜,好梦早已不再,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如今四分五裂,而在慕尼黑奥运会过后36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昔日苏维埃联盟大哥俄罗斯联邦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攻入曾经的小兄弟格鲁吉亚共和国境内,导演苦心积虑安排的民族大团结情节,大概也只是一些对苏联怀有旧日深情的俄罗斯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另外,影片中有一名立陶宛籍的苏联篮球队主力队员想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申请前往联邦德国政治避难。球队教练知情后并没有阻止,而这位立陶宛球员也在最后一刻回心转意,重返比赛赛场。
不知道这段情节是编剧的虚构还是确有其事。导演也许想向借此观众传达“只有回到苏维埃大家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主旨。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立陶宛却是最先三个宣布退出苏联的国家之一(另外两个国家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不知道影片中的这段剧情安排,是不是多了一分黑色幽默的味道?
还有几个小细节。片中苏联运动员利用出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走私进口收音机;队医其实是KGB安插在球队中的线人,负责监听检举队员的“反动言行”和违法行为;球员夺得国际大赛冠军后,获得的微薄奖金还不如“在立陶宛开一天出租车”赚得多。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又似乎欲言又止。
其实,整场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片尾美苏两国篮球队在决赛场上的激烈拼搏。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刚开始时,苏联篮球队在欧洲锦标赛上与南斯拉夫篮球队比赛的场景。
但那时的南斯拉夫,还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就是后来的南联盟。
而现在,这两个昔日的对手、两个曾经牢不可破的社会主义联盟,都已经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曾经在全国友谊赛上就能交手的球队,如今也许只能在奥运会上才能再度相遇。这,也许才是全片最令人感慨的地方吧。
决战慕尼黑立陶宛球员
玩具总动员经典语录
钟楼驼侠经典对白。
绝杀慕尼黑经典语录。
决战慕尼黑是真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