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经典语录
出处:鼎州李翱刺史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赴,乃躬谒之.山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此.”守性初试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山曰:“太守何得贵耳贱目?”守回拱谢,问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会么?”守曰:“不会.”山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主要内涵:在广阔的青天之上飘浮的是纯净的白云,在狭小的瓶颈里装的是纯净的海水,无论在青天之上的云,还是瓶颈中的水,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 以上知识源于百度百科 内涵丰富,智者见智/建议你自己好好看下百度百科,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入.
唐代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他在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药山惟俨禅师下山参禅论道,都被惟俨拒绝了。李翱只得亲身去拜见惟俨禅师,去的那一天,巧遇惟俨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惟俨禅师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侍者提醒惟俨说:“太守已等候您多时了。”惟俨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闭目养神。李翱偏是一个急性之人,看禅师这种不理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
惟俨禅师这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何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这话是针对李翱“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说的。李翱听了一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惟俨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因此惟俨禅师的回答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
李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惟俨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李糊更弄不明白了,他只好悄悄地问站在一旁的寺院的总管,刚才大师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总管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惟俨禅师听后说:“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热吗?”
李翱忍不住笑了几声,气氛顿时轻松多了。他又问禅师什么是道。惟俨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理会了吗?”李翱摇摇头说:“没有理会。”惟俨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糊顿有所悟回去后,李翱作了一偈:“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他是领会了惟俨禅师说的禅机,还是在赞美老禅师说得好,抑或是说老禅师道行高。反正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的禅偈。惟俨禅师开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气和火气,以便投入参禅问道的心境。因此,最后见他气和心平之后,这才对他说了道的真谛: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俨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直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了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
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从此,“云在青天水在瓶”成为禅宗师傅们最爱拿来启发学人的一句诗偈。云本来就在天边,水就在瓶里装着,这是再平常、普通不过的情景了,但这种自然、恬淡和永恒所蕴藏的“平常心”所表达的智慧,现代人都能理解吗?
禅者云:“师云在青天,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云动水静一任自然。”云在青天之上,千变万化,随风舒卷,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水在瓶中,清澄如镜,如如不动,也没有落入庸常世界束缚的无奈云动水静,云水随势自如转换,随遇而安,闲适自然,正是在诠释人应对命运的态度。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
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种修养,古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有李嘉诚先生的“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都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
平常心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拥有平常心,人生将变得更加平静而从容。
我们要像天上的云、瓶中的水一样,始终保持自然、清新、恬静、清澈的本质,在瓶中的时!候,依然保有在青天的那份超凡飘逸;在青天的时候,依然拥有在瓶中的那份闲适自安。凡事顺其自然,有颗平常心,不盲目,不浮躁
人若云水,活在当下。云在青天,那就在空中逍遥,是淡然中彰显潇洒;水在净瓶,那就在瓶中自在,是恬静中彰显坚守。无论如何,要在保持自性清净中,活出生命的光芒!我想这便是处世极好的态度,也是极好的人生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