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孙中山》经典语录
补充楼上的,孙中山说过.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黄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领导过黄花岗起义。而他和孙中山的关系可以说是知交和战友,同盟会就是他俩和其他人共同成立的,就会中的地位,黄兴也就仅次于孙中山。
孙中山黄兴一同为革命并肩作战了有九年,同盟会只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之后建立中华民国,他们也可以说是功劳最大的两位,所以当时的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一起说,并称为“孙黄”。之后,孙中山因为几次革命的失败而遭到一些革命人士的反对比如章太炎,他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之位,改立黄兴,而他几次都是推辞的。可见黄兴是支持和敬佩孙中山的。
不过,孙中山黄兴这对革命战友后来却越走越远,甚至分道扬镳,这主要是两人的政见不同。据说两人最早一次比较大的分歧是因为中华民国的国旗,黄兴不同意孙中山的青天白日旗的方案,而孙中山一再坚持,黄兴大怒之下差点就脱离了同盟会。
之后,孙中山和黄兴最大的一次分歧和矛盾,是在宋教仁被暗杀后。孙中山坚持主张要讨伐袁世凯,而黄兴则认为应该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把原因归咎于黄兴不听话,当时两人流亡在日本就很少见面,而孙中山组建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时,黄兴也没有加入,反而离开了日本。虽然有矛盾,但孙中山黄兴的友谊还是在的,所以等到黄兴病逝,孙中山是悲痛欲绝,单独署名给他发了讣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了。那么之后孙中山葬在哪里呢?一开始,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是存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之后,又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迁移至南京的中山陵。然后,又有小道消息称,国民党战败后,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蒋介石运回了台湾。所以我们就来仔细的看看,孙中山葬在哪里?
1926年1月,位于南京的中山陵开始破土动工了。为什么中山陵要选在南京紫荆山呢?原来是因为早年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曾与一些革命党人来到紫荆山茅山南坡这里打猎,当时孙中山先生曾对一块来的人说:“等我它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于是在孙中山死后,宋庆龄与孙科还亲自来到紫荆山这块来勘察环境,看过后,对这个地方感到十分的满意。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终于从北京运回了南京,准备下葬,整个大典盛况空前。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十分的多,他们都是来悼念这位伟人的。那么孙中山的遗体经过这么多年,到底还在不在中山陵底下呢?
中山陵的管理处的负责人刘树清先生表示,自己在这里管理了三十多年,他可以用自己54岁的人格保证,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绝对安然无恙地依然在中山陵的底下。这三十年来,来到中山陵参观的人有许多,但是还没听人家说过在别的什么地方见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他还表示,蒋介石当年逃跑的时候已经十分仓皇,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挖出来运走,绝对是无稽之谈。孙中山先生一直都好好的长眠于中山陵的地底下。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受到许多革命党人的推崇。天下为公这个词是出自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关于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孙中山自己在《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中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这个思想一直被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事业的指导思想,一生都在为实现“天下为公”而努力奋斗着。天下为公到了孙中山这里,他所蕴含的意义更加的深而广。孙中山将中国农民的平等思想、西方各国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天下为公一个更加符合当时国情的概念。
按照孙中山的想法,以后国家的主人将会是全体人民,国家大事的决策权在人民手中,幸福生活的主动权也在人民手中。要使全体人民过上幸福平等的生活,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减少,不会出现富人欺负穷人的事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天下”。
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天下为公的理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的学说,用来实践天下为公中所说的大同世界。孙中山致力于革命事业四十余年,他不仅仅是嘴上说要实现天下为公,自己也用行动实践着天下为公的思想。在他任职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保障人权、民族平等、禁止人口买卖等等。都是他致力于实现天下为公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