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语录道德
中华公民道德歌(藏头) 中天日照乾坤明, 华夏自古大道行, 公为天下羞私利, 民惟邦本社稷宁。 道载四海人心一, 德治九州步调同, 歌唱新人淳风尚, 词传世间约言行。 爱心润物天地绿, 国固邦盛百业宏。 守章遵纪循规范, 法正人贤乐升平。 明月清溪心灵澄, 礼达恭谦行宽容。 诚意相接衷肠赤, 信义互动肺腑通。 团聚最忌酒肉朋, 结交有味何嫌贫? 友谊若寒获裘炭, 善慈如花沐春风。 勤能补拙成功路, 俭可养廉炼操行。 自古成败皆在己, 强志锐气大任承。 敬职忘我莫怠惰, 业铸功绩务创新。 奉公尽责苦为乐, 献身国民灿人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经
开宗明义》
译文:人的四肢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作为子女要倍加爱护,不敢毁坏损伤,这是孝的开始。在世上建功立业,循行天道,扬显名声于后世,使得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效忠君王,最终则是功成名就。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文字简洁、富有韵律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作为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细读其中的经典语句,吸取其中的精华,能让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
1. 【原典】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译释】真正的大道无须太多的语言描述,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少说几句会更好。“道”其不言,既是言语无法表达,也是“道”本身的浑厚沉默,不彰显自己的广博超拔。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换句话说,真正领悟大“道”的人,往往是那些在人群中最为沉默寡言的人。那些真正明了事物运转规律、洞达世情的人,往往是那些在人群中最为平和淡泊的人。因为明了通达,所以他们什么也不说,不去用自己的言论误导别人,也不用自己的妄想去评议别人。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沉默,什么时候应该倾听,什么时候应该超然物外笑看世间风云,所以他们不会被那些俗事所纠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希言自然”是因为“道”能包容万物,以其厚德载物而具备造化神奇之美。做人也是如此,能够包容别人,才能够成全自身的修养,才能够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2. 【原典】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译释】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它的柔弱所以没有什么能真正改变得了它。弱能胜过强,柔能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实行。
老子一直提倡以温和或迂回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也就是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他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了这个观念。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事的正道。这一理想化的处世方式,太极图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条白色的阳鱼和一条黑色的阴鱼,阳鱼头包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低。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这正是刚柔并济的哲理。
3. 【原典】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十四章》
【译释】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处事做人有时候不能太过彰显自己,要像神龙一般,自身清清楚楚,却只让人看到该看到的部分。
有人看到龙鳞,说是金子;有人看到龙爪,说是霹雳。其实都是龙。管中窥豹,只能看见斑点;盲人摸象,只能摸到厚墙。豹与象都只能走不能飞,已经让人如此难以见到全貌,何况飞龙!
龙有道吗?在老子看来,龙也有道。龙的道有两条:一是大,二是飞。龙之大充盈宇宙,让人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只能看见一段龙身在蜿蜒而游。龙之飞舒展风云,御气为车轮,借日作轴心,逍遥太空。我们要学习龙的“大”,不能让人见全貌,这样做事才能自己掌握而不被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