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关道德经典语录
老子的道德经是哲学思想,指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而现在的道德是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两者是不同的。
不一样,现代人把道德一词庸俗化了,失去了道德的真正含义。 于是,离道德越来越远,于是,道德标准就越发庸俗。 为什么呢?因为智慧和伦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可以说是“悲智不二”。如果缺乏超越世间、超脱世间的智慧指导和加持,那么伦理也不可能维系啊! 就是道德经说的: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我来回答吧 两者不一样。道德经中道德比现在的道德的含义更广泛更深刻。 查高级汉语词典,道德指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本义指行走的路,后来又指道德,道义、正义,指方法、技巧,还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等等。 〈道德经〉又称〈老子〉、〈千字文〉,《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 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 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 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 的作者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本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书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
《道德经》中的10句经典名言,常读常悟,参透出其中真谛。
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 第五十六章》
有智慧的不会多言,那些多言的人,一定是没有智慧的。
2.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第五章》
言语多反而会容易失去,这样还不如坚守中正,将一切事物都藏于内心之中。
3.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道德经 第六十一章》
强盛的大国不要总想着兼并那些小的国家,小国也不要过分的顺从大国。这两者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愿望,强大的一方更应当谦下!
4.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圣贤之人不积累财物,会一心想着人民,这样自己反而会变得富有。给与人民,奉贤大众,这样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
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三十三章》。
战胜别人,不过是自己有力量,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此句是道德经的人生哲理,对后人很有启发。
6. 曲则全,枉则直。——《道德经·二十二章》
委屈反而能够保全自己,弯曲的事物反而会伸直。这句话说明任何事物,都会朝着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7.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十分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像是有缺陷的,但是其能量是没有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是空的,但是他们的用途,却是没有穷尽的。
8.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兮若无所归。——《道德经 第二十章》
我独自恬静淡泊不起波澜,浑浑沌沌的样子,就像是那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疲乏慵散的不知道归宿在何地。
9.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道德经·第二章》
有和无之间是相互产生的,难和易也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的,都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0.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道德经》
高贵的本源是低贱,而高达的本源则是低下,这句话说明了,贵贱和高下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道家的道是超越语言和感官的宇宙规律,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对道的描述是:“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同时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也就是说德是低于道的层次的规律,如果说道是恍惚难以捉摸的,那么德已经是可捉摸的,可以被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的了。 我们现在常提的道德是从道家的道德所演变而来的词汇,目前的意义就象楼上的朋友所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