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中屠格列夫经典语录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即伊万·屠格涅夫(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比较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猎人笔记》、《父与子》,其主要作品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屠格涅夫的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屠格涅夫自幼目睹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左拉(Zola,Emile;1840~1902),法国作家 1864,《给尼侬的故事》,处女作; 1865,《克洛德的忏悔》 1867,《黛莱丝-拉甘》,左拉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1868,《玛德兰·费拉》, 1869~1893,《卢贡—马卡尔家族》,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包括: 1871,《贪欲》; 1875,《穆雷教士的过错》; 1877,《卢贡家庭的家运》; 1877,《小酒店》; 1880,《娜娜》(《小酒店》续篇); 1883,《妇女乐园》; 1885,《萌芽》; 1891,《金钱》; 1892,《崩溃》; 1894~1898,《三名城》三部曲,包括: 1894,《鲁尔德》; 1896,《罗马》; 1898,《巴黎》; 1899~1902,《四福音书》,包括: 1899,《繁殖》; 1901,《劳动》; 1903,《真理调》;屠格列夫,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俄国 《罗亭》(1856)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 《烟》(1867)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都德(1840~1897),法国,《磨坊文札》与《月曜故事集》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写过 12 部长篇小说 ,以《 小东西》、《达拉斯贡的达达兰》和《萨福》最为著名。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客观、准确细腻地娓娓道来,似天空拂过干净洁白的朵朵白云,似山间静静流淌的清澈溪水,给人一种平和、高贵的气息,即使在叙述一件危险的事,都不会让你的毛孔炸开,不会让你有毛骨悚然的感觉,整个集子就在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一点点呈现在作者面前。大量的景色描写,给人一种清新、惬意的感觉,把人一次又一次地带入旖旎秀美的俄罗斯大自然风光中,如身临其境,让人沐浴在朝霞的柔光中,被露珠打湿,被草木散发的清香环绕,不自觉地跟随作者穿越丛林,捕猎,深入民间,结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身上具备的乐观的心态和高贵的气息所感染。
读屠格涅夫,不能不被他高妙的文笔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所折服。
用词准确,生动。在《白净草原》中:“可是前不久还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中的繁星,已经歪到大地的黑糊糊的一侧去了”,一个“歪”字用得准确,形象。又如“洼地底上耸立着几块特别大的白色石头——它们似乎是爬到这儿来开一个秘密会议——这里边是这样静寂、这样凄凉,天空那样平展地在它上边悬挂着,让人看后生出一种悲凉的感觉。”,把白色石头描写成“爬”到这里开一个秘密的会议,天空“悬挂”着,这些形象的描述,让人耳目一新。
在《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中,“她住在一座简陋的、快要塌了的房子里,将就着挨着贫穷的生活,向来不知道第二天是否能填饱肚皮,似乎日子也和她那苦命一样朝不保夕而又无可奈何”,把日子和她的苦命联系在一起,捆绑在一起,给人一种无奈,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形象地描绘出这个女人的凄苦。
在《切尔托普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中描写吉洪.伊万内奇.涅多皮尤斯金的不幸命运时写到:“世界上有一种人,灾难好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毫不松懈地紧跟着他,命运仿佛猎狗追赶兔子似地折磨了他一辈子。”“造物主用它所固有的关怀和爱护,使吉洪这个贫穷官吏的儿子变成一个多愁善感、无所事事而性情怯懦的人——一个非常适合贪图享乐的、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和味觉的人……塑造完,一丝不苟地加工以后,就叫它这个作品依靠酸白菜和发臭的鱼成长起来。这个作品慢慢长大了,就迎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命运迫使不幸的吉洪不得不一滴一滴地喝干寄生生活的苦涩的毒汁。他一辈子给无所事事的老爷们的难堪的奇思妙想和带有朦胧睡意而残忍的烦闷服务……”
将灾难和吉洪,比作一对仇敌,那仇人相见结果必是分外眼红,对吉洪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命运又像猎狗,吉洪就是猎物——那只被追赶的兔子。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读来易懂,这个被灾难、被命运追赶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屠格涅夫笔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即使下层人物,地位低微却不卑微,也会有着强烈的自尊、自重的性格,在感动着你的同时,让你无法看轻他们,不得不从心里不由自主地尊重他们。
对男人的描写。作者笔下的男人,底层人物中不乏有不卑微,不奴颜婢膝的人,如,写一个农人去求老爷减轻代役租遭到拒绝,并被轰出来后,在向作者讲述经过时的描写是:农人满含微笑把这些告诉我们,好像说的是其他人的事情;但是他那两只眯起的小眼睛中含着眼泪,他的嘴唇不停地抽动着《莓泉》。又如在《独户地主奥夫夏尼科夫》中:“我们这群人和贵族们是无法相比的。当然,我们这一阶层中也有嗜酒如命的无能之辈时常去和大人们周旋……但是这有什么意思呢!只是自寻侮辱而已。我对您说:身份越低的人,操守就越得高,否则,就是自寻屈辱。”
而高层社会中亦不乏高贵的人,如在《独户地主奥夫夏尼科夫》中描写地主:他并不假装贵族样子,不冒充地主,他从来没有像人们所说的“得意忘形”,他在首次得到邀请的时候不马上入席,有刚到的客人走进来,他经常站起身,但是带着那种特有的威严而又隆重的殷勤,令客人无意间更加殷勤地向他行礼。
对女人的描写。屠格涅夫笔下的女人,都有着某种高贵的气质,如《塔季扬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中对塔季扬娜.鲍里索夫娜的描述:“她对人却是非常纯朴慈善,思想开放,身上很少有那些小地主太太们普遍存在的那种恶习,这一点确实是很让人吃惊的……坦白地说:一个女人一年到头居住在乡下,在穷困偏僻的地方生活,不挑拨离间,不到处埋怨什么,不行屈膝礼,不担惊受怕,不垂头丧气,不因为好奇心而颤抖….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她那健全的理智、坚毅的个性和自然大方的神态、对其他人的痛苦和快乐的感觉如同己受,总的来说,她所有的高尚品德,就像是她与生俱来的。”
在《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中,玛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纤秀的鹰鼻和翕动的半透亮的鼻孔,高挑的眉宇的显明的轮廓,惨白而微微凹陷的脸—她的整个容貌展现出一种执拗的热情和毫不顾忌的果敢。梳好的发辫下面的两缕闪闪发光的短发在宽宽的脖颈上始终朝下长着——这是血统和勇气的标志”,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而没有因为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百般恳请而软下心肠留下来,她说:我们生来就是这种脾气。一旦“烦”这个挑拨者来临,魂魄就被呼唤到其它很远的地方了,怎么还愿意留下来呢?请你不要忘了你的玛莎,像这种女朋友你永远都找不到第二个了;我同样不会忘却你,亲爱的。但是我们共同生活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就毅然决然地走了,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
在《活尸》中,植物人露克丽亚,整天整夜地躺在篱笆栅栏建成的小棚屋丽,她没有因此而怨恨,发牢骚,而是有着乐观、感恩的心态:“但是我,在上帝的保佑下,视力不错,并且听觉也很好,连田鼠在地下大洞,我都能听到。不管什么味道,即便是最轻微的味道,我也能闻出来!荞麦在田里开了花,或是椴树在花园开了花,不用告诉我,我最先闻到。只要有一丝风从那儿吹来就够了。不,我为什么要埋怨上帝呢?世界上比我苦的人还有很多呢。”你不需要流露出可怜她的表情,她不需要,她觉得自己很好,很开心:“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蜜蜂在蜂房里发出嗡嗡的响声;鸽子时不时地落在房顶上,发出咕咕的叫声;有时母鸡领上小鸡过来面包渣儿;或者飞过来一只麻雀和一只蝴蝶,我感到非常开心。”
屠格涅夫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农民饱受欺压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着平和的心境、坦然的乐观精神,在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是美的,处处有美、有善良的心存在。农奴不屈不挠的性格与地主的粗暴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正是这种委婉、轻快的语言,把这种平和、高贵的气息衬托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小动物的描述。语言轻快,形象,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他笔下的小动物就在我们面前,如在描写叶尔莫莱的猎狗瓦列特卡时,叶尔莫莱从来都不喂它东西,但是这只狗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描述是:“无论它的处境和遭遇多么不幸,它都不曾临阵脱逃,没有丝毫离开主人而逃走的意思。不过它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被爱情所诱惑,离开过两天:可是这样的傻气很快就不见了。瓦列特卡最值得称赞的品格是,它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令人不解的冷漠…….在出猎时,它表现出使人惊讶的不知疲倦的特长,还有极其敏锐的嗅觉;然而,假如碰巧赶上了一只被打中的兔子,它就巧妙而迅速地躲开那个用所有听得明白和听不明白的土话乱骂一气的叶尔莫莱,在绿树林地下的阴凉之处美美地把它吃得干干净净”《叶尔莫来和磨坊主妇》。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走入了画面,走入了读者的眼眸里。我们无不为作者的写作功力叹服。
在《莓泉》中描写狗的片段:“八月刚开始,天气依然酷热逼人。最勇敢的狗也会被晒蔫的,也就是说,眯缝起眼睛,尽可能把舌头深得长长的,一步步地紧跟在主人背后;主人呵斥它,它只是可怜地摇摆着尾巴,脸上显现出茫然的表情,不过绝不想走在前方。”这一小段的描述,把一只烈日下狗的形象展现出来。这无疑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一种亲切感。
《猎人笔记》整个集子都融合在平和、高贵的气息里,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快乐和美。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俄罗斯的美景,一起认识了淳朴善良的农奴,如同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没有忧郁的色彩,无论是人物描写还是动物描写,抑或景物描写,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感染着你,这种力量从高贵的地主、低微的农奴、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散发出来,弥漫着诱人的芬芳,让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父与子》
作者介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
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
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
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
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
、《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
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
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
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
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
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是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著名现实主义作品是《春潮》。
中篇小说《春潮》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小说是作者的一段真实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俄国的“多余人”的看法。
写于1871年的《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篇幅与作者的长篇小说相差无几,但屠格涅夫却称其为中篇小说。
创作背景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柠檬汁,偶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气质使他产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爱情种子末及萌芽便夭折了。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与作者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但不能说这是自传体小说,因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己经历中的一件事作为小说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