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格言经典语录
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7.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2.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1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6.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1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8.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9.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论语·季氏》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4.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5.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26.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2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28.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2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31.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秦瑟感悟:丘吉尔说:“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大家总是喜欢道听途说,这种作风从孔子那个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谣言止于智者,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听到一些消息时,先思考一下,而不是急于转发。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
秦瑟感悟:如果朋友有错误,要衷心劝告他,引导他,但是他就是不听,怎么办呢?有的人可能会苦口婆心,继续劝导,这样下去可能朋友都厌烦了,最后说不定还会埋怨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过于干涉,否则很容易连朋友也做不成呢。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又害了。”
秦瑟感悟:如果说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交诤友大概最难做到。每个人都喜欢恭维奉承,不喜欢批评建议,这是人的本性。当朋友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不是先反躬自省,而是本能地去辩解,这样人家还会对你提出忠告吗?所以,珍惜那些耿直的朋友吧!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给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让他变得更好,如果还能委婉地提出意见,那就更完美了。欢迎大家给批评秦瑟,指出每篇文章中的不足,秦瑟将感激不尽!
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找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能完成的人哩。”
秦瑟感悟:当我们求别人一件事,尤其是比较难的事的时候,有的人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问题”“放心吧”“交给我好了”,我们会觉得这种人很好,爽快!其实有时候他根本就没考虑事情的难度,答应下来却不一定能完成。而另外一些人,他们面临任务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不轻易许诺,但却努力去完成,在你没有抱希望的时候,他却给你说办好了。孔子说,就应该和第二种人共事。嗯嗯,至少不能把答应的爽快不爽快作为够不够朋友的判断标准。
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秦瑟感悟:读书学习做事,是因内心喜欢而做,还是在做给别人看,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找对象非要找外表光鲜的,遇到合适的,反而因为不漂亮就PASS了,仔细想来,追求外表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还是虚荣心作祟呢?一个道理,选专业、找工作,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选别人认为体面甚至羡慕的呢?
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秦瑟感悟:“言行一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实在难,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说啥,关键要看他做啥。如果他说了一千遍“我爱你”,却从来没送过你回家,那他肯定不是真的爱你。《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等。
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秦瑟感悟:《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等。都是在说,不应该只关心待遇和名声,而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不是足够。现实中,我们总是抱怨,老板为啥不提拔我,那个女孩儿为啥不喜欢我,大家为啥不关注我的公众号,却不问问自己是不是足够优秀,文章是不是足够好。
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秦瑟感悟:漂泊在外的人,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最多也就两三次。尤其是工作以后,每次就算回家,也都是匆匆来去,真正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真的极其有限。做儿子的,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恐惧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