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的经典语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这句话估计得专业学者来考证了,百度谷歌都搞不到确切答案。大概这句话是很多人一起说的。。。。。下面是一则新闻,来自江苏无锡的。gov网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时间:2009-8-1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650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溪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列宁的名言。 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也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具体的先进典型,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身边的话,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样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相互感染、竞相仿效,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典型的普及化,人人都成为好样的。 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长期以来,榜样引导、典型示范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了开展向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管委会学习的决定,这是我们身边服务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的两个好典型、好榜样。 总结学习、全面推广他们服务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的精神和做法,对于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无锡经济的率先复苏与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人云,“学以穷理,实践为主”。学习典型是为了赶超典型、争先创优。全市各地区、各园区要以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榜样,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为标杆,对照典型排查不足、见贤思齐,从典型身上汲取智慧、获得启示,迅速掀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 要在学以致用、推动实践上下功夫,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中探索新思路、打开新局面,以无锡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但是同时又找到这样一篇文章,说这是以讹传讹,不是列宁说的。但是却又没有给出正确答案。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不是列宁的原话列宁说的是:“在政权转归无产阶级掌握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形就根本改变了,榜样的力量——如最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多次指出过的那样——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 ”[2]列宁说的是“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并没有说“是无穷的”。 求真务实,别以讹传讹 卢克谦 许多的学术研究,在引用先哲的经典时,多是转引,真正读原著的不多。我本人过去也多习惯于转引。实际上,一些经典名句在辗转引用后,变味了,有的甚至背离了原意。 因此,盲目引用往往大谬,切不可大意为之。今作某命题的功能开发研究,发现有研究者对这种讹引误传的案例多有抨击(如《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第33页刊登有《一句并非鲁迅的“名言”》),类似以讹传讹的现象颇多,慈举例如下,给大家共警。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并非鲁迅原话鲁迅全集没有这句话。 与之相近的是1934年4月19日写的《致陈烟桥》有句:“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1]这里,鲁迅从谈木刻、绘画引申而谈到文学艺术的地方色彩问题,认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确实,“越有地方色彩的,越容易成为世界的”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大相径庭的。一些民族特固有的东西,可以成为世界的,也有无法成为世界的。 反例很多,例如,一些民族用金属圈挤拉脖子,在当地成为审美象征和追求,却无法成为世界有凤来仪的典范。盛行一时的我国妇女裹脚陋俗,男子留长辫子习惯,也随着历史的流逝而不为人首肯,过去也一直无法成为世界的。有“地方色彩”,色彩首先应是特色,有其普适性正面意义,即能支撑起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价值。 否则,就无法成为世界的。这样看来,鲁迅的原话,是正确的。后人改而相沿成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谬矣。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不是列宁的原话列宁说的是:“在政权转归无产阶级掌握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形就根本改变了,榜样的力量——如最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多次指出过的那样——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 ”[2]列宁说的是“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并没有说“是无穷的”。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非鲁迅语而是毛泽东有说鲁迅没有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倒是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可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62页。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纂改了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没有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倒是这样说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引用经典论述,目的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以确征自己观点的无懈可击,当别人要驳斥这些论点时,得先驳倒经典观点。应该说,作为论证方法和技巧,这是很好的。但引证必须忠实原著,认真核对,而不能断章取义。有些人为达目的而纂改,像四人帮纂改毛泽东“照过去方针办”的原话为“按既定方针办”,那就不止是学术思想的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了。 即使是学者为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多读者,而采取在自己的学术作品中投机或修改引语等牺牲其学术性来获得更多读者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强调学术规范。引证是促使作者“创新”的一个推动力,故意纂改某一论述或思想观点,则是作者创新乏力的结果。无法在别人思想的基础上继续进展,而修而为己所用,这至少是很不严肃的。 至于干脆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说出来,或作为自己的结论。那已经是一种学术的“剽窃”了。准确、规范的引证是一种强迫力量,强迫自己求真务实,致力于学术创新。总之,学术引证上的以讹传讹,是极不可取的,有志于此道者,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这篇文章的作者卢克谦没有很容易的找到他的很确切的资料,可能他的答案也不权威。 此外还有讲这句话最早是 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如下文 谦谦君子 作者: 马远鹏 发布时间: 2010-03-01 09:39:47 -------------------------------------------------------------------------------- 旧有的“国学”里面,不论老庄孔孟,我以为一切的学问,总得来说就是怎样做人的道理。 在做人的问题上,古代的思想家很鲜明地为我们提供了两份素材——君子和小人。君子有君子的境界,小人有小人的活法。君子是被称颂和赞扬的,小人是被鄙弃和挞伐的。君子代表的是高尚和超脱,小人标签着猥琐和功利。那么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就只有君子和小人的选择。 弗兰西斯·培根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底,都很向往成为谦谦君子。 君子是心灵上的长治久安,无法带给人们任何的物质利益。在君子的心目中,对功利弃如敝履。如果没有这个境界,你是做不了君子的。五四以来,“国学”成为封建的代名词。 连鲁迅都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但他暗地里却在用力认真整理、重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譬如《中国小说史略》。当然,本文绝不是为“国学”辩白,或者说白话文运动的矫枉过正。仅仅是想谈一下古人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即便不读古书,作为有意识有思想的人类,我们也断无法彻底清除古代文化留给我们的精神力量——道德。 君子就是古往今来道德的化身。人们不吝吧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倾注在君子身上,从而让他成为榜样,成为国人内心向往成为的那种人。比方现在各行各业所提倡的职业道德,实际上就是在无法用法律条款明确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在某一领域内提倡人们做一个谦谦君子。比方法官,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法官,就是谦谦君子。 。。。。。。 百度了一下貌似也找不到很肯定的答案。 众多的名人名言网站上说此话是一个叫科·达勒维耶的人讲的,也百度不到他的生平。 所以这句话原来没准就是一句平常话,因为毛主席曾经引用过而变得家喻户晓。
李尚龙《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一个年轻的90后作家 本身事迹就很励志
语录有
1.既然年轻,就要义无反顾
2.只要没被世界改变,就改变了世界
3.人只有经历沧桑,才能见到曙光
4.每次打不倒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强
5.苦着苦着,也就习惯了,苦着苦着,梦,也就实现了
6.无论过去多美好,故事多动听,我们都要回到现实,跟着青春说再见
7.不对的感情,越努力,越失意
8.计划好,再奔跑
9.不少人,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10.
苏格拉底: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11.
在最好的状态下写出最好的作品
12.
不再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13.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
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
才不会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14.
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15.
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
16.
如果你自己不强大,那些社交活动其实没有什么用,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
得到合理的帮助
17.
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18.
相信世界上美好的友情,存在于彼此内心深处,安静地守护着他们
19.
只有一无所有还能举杯痛饮的才是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