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爸爸爸经典语录
不太知道
《爸爸爸》作品鉴赏 --------------------------------------------------------------------------------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安读书 2003-03-28 16:04 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 它呈现给 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 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首先是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把鸡头寨放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 从小说提 及的汽车、报纸看,故事是发生在不久以前,而从人物原始、愚昧的生存方式看, 故事又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故事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都有些游移不定。 其次是写出人物、事物的怪异。 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小说主人公、永远长不大 的小老头丙崽。他含意不明的两句话、怪异的外貌乃至喝完毒汁而未死的结局,都 难以理解。那用公鸡血引各种毒虫干制成粉,藏于指甲中弹到别人茶杯中致人死命 的妇人,山里那鸟触即死、兽遇则僵的毒草,都具有神异色彩。 其三是有意识写出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丙崽爹德龙的去向就有好几 种说法,于是德龙这个人物也变得晃晃忽忽、难以捉摸了。其四,神话传说的引入 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比如关于刑天的传说、关于五支奶和六支祖跟着凤凰西 行的传说。 上述诸种手段造成的神秘色彩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格。 小说的悲壮美主要来源于对鸡头寨人们惨烈的死亡与凶悍的“打冤”的描写。 在鸡头寨人的意识中,坐到削得尖尖的树桩上去死最慷慨、最惨烈,是君子的死相, 所以仲裁缝要去坐桩。 他们认为为了宗族的生存而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小弱残 那样认真、坦然、自豪地去喝毒汁,让青壮年男女无牵无挂地去寻找新天地、创造 新生活。“打冤”中的砍牛头占卜、杀个男人和牛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已经不仅 仅是悲壮,甚至散发着一股原始、野蛮的气息。 小说的喜剧色彩主要来源于仲裁缝的儿子仁宝这个人物。他的故弄玄虚、不新 不旧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和谐而显得可笑。在准备“打冤”的时 候,他郑重其事地和许多人告别,好像马上就要去赴汤蹈火,但告别之后却什么也 没干,依旧穿着大皮鞋壳子在寨子里晃来晃去。 这个带些喜剧性的人物缓解了小说 的神秘气息和悲壮色彩给人的压抑感。 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 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 但从 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 艰难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丙崽和鸡头寨的人们具有某种一致性,虽然鸡头寨的人 们厌恶、羞辱丙崽,但在愚昧这一点上他们和丙崽没有区别。 在他们眼里,丙崽一 会儿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白痴。一会儿又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大仙。他们不理解丙崽,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丙崽的永远长不大,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停滞。鸡头寨的 人们也同样陷于这种停滞中。 他们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存方式,就像丙崽永远 是同一副面孔一样。 小说对鸡头寨大迁陟时的焚烧房舍、毒杀老小弱残的描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 喻:新生命只能诞生在火的洗礼与去腐生肌的蜕变中。 不过,对于《爸爸爸》这样 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来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最近刚看完《爸爸爸》,迫不及待上来答一波。。◕‿◕。 记得之前有印象韩少功是寻根作家,那么想要了解他的创作,我们得先明白何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我们知道自五四以来很多学者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对中国民众心理的影响时对传统总是抱有敌视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摆脱传统的文化思维的影响,才可以救国救民。他们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恶习陋俗的揭露大多是抱着消极的态度。 而韩少功这类的寻根文学作家他们也同样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传统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行揭示,但态度却并不是一味的敌视,为什么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呢,因为他很多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传统中善良优秀的一面,至于对缺点的表露,也是抱着它有所改变的希望的。 比如在爸爸爸中对乡村打架斗殴等场景中描写了人性的自私以及乡村的迷信愚昧,同时也写了全村老弱病残为了年轻一代能活下去而活得更好集体选择自杀。 又比如女女女中的幺姑,她固然守着中国传统的善良老实的观念在工厂里受人欺凌,但同时她却无私的赞助老黑,帮着妈妈照顾我们一大家子人。 在《爸爸爸》这本书中,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文章,在我看来,表现的是文革时期的一些特殊的记忆与怀疑。比如《红苹果例外》和《归去来》,看似荒诞的写法其实是对自己所处那段时期的一种深刻的怀疑,类似于王晓波在《黄金时代》中所表现出来的怀疑与不解。作者在这样写的同时更多是以文化反思的视角来看的。 好啦,就到这里啦不喜勿喷,有想法的欢迎在评论讨论(๑`・ᴗ・´๑)
《爸爸爸》作品鉴赏
--------------------------------------------------------------------------------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安读书 2003-03-28 16:04
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它呈现给
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
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首先是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把鸡头寨放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从小说提
及的汽车、报纸看,故事是发生在不久以前,而从人物原始、愚昧的生存方式看,
故事又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故事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都有些游移不定。
其次是写出人物、事物的怪异。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小说主人公、永远长不大
的小老头丙崽。他含意不明的两句话、怪异的外貌乃至喝完毒汁而未死的结局,都
难以理解。那用公鸡血引各种毒虫干制成粉,藏于指甲中弹到别人茶杯中致人死命
的妇人,山里那鸟触即死、兽遇则僵的毒草,都具有神异色彩。
其三是有意识写出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丙崽爹德龙的去向就有好几
种说法,于是德龙这个人物也变得晃晃忽忽、难以捉摸了。其四,神话传说的引入
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比如关于刑天的传说、关于五支奶和六支祖跟着凤凰西
行的传说。上述诸种手段造成的神秘色彩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格。
小说的悲壮美主要来源于对鸡头寨人们惨烈的死亡与凶悍的“打冤”的描写。
在鸡头寨人的意识中,坐到削得尖尖的树桩上去死最慷慨、最惨烈,是君子的死相,
所以仲裁缝要去坐桩。他们认为为了宗族的生存而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小弱残
那样认真、坦然、自豪地去喝毒汁,让青壮年男女无牵无挂地去寻找新天地、创造
新生活。“打冤”中的砍牛头占卜、杀个男人和牛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已经不仅
仅是悲壮,甚至散发着一股原始、野蛮的气息。
小说的喜剧色彩主要来源于仲裁缝的儿子仁宝这个人物。他的故弄玄虚、不新
不旧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和谐而显得可笑。在准备“打冤”的时
候,他郑重其事地和许多人告别,好像马上就要去赴汤蹈火,但告别之后却什么也
没干,依旧穿着大皮鞋壳子在寨子里晃来晃去。这个带些喜剧性的人物缓解了小说
的神秘气息和悲壮色彩给人的压抑感。
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
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但从
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
艰难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丙崽和鸡头寨的人们具有某种一致性,虽然鸡头寨的人
们厌恶、羞辱丙崽,但在愚昧这一点上他们和丙崽没有区别。在他们眼里,丙崽一
会儿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白痴。一会儿又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大仙。他们不理解丙崽,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丙崽的永远长不大,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停滞。鸡头寨的
人们也同样陷于这种停滞中。他们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存方式,就像丙崽永远
是同一副面孔一样。
小说对鸡头寨大迁陟时的焚烧房舍、毒杀老小弱残的描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
喻:新生命只能诞生在火的洗礼与去腐生肌的蜕变中。不过,对于《爸爸爸》这样
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来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当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七月洪峰》《西望茅草地》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他是中国当代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主将,他在1985年第四期《作家》上发表短文《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
《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其语言具有简洁性、直观性、形象性等原始语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