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雪谷崎润一郎经典语录
《细雪》(谷崎润一郎,讲的是4姐妹的故事,涉及二战前后,有许多日本传统的生活习俗)
谷崎润一郎与松子夫人的合影。
谷崎润一郎在入住倚松庵的前一年(一九三五年)和松子结婚,他和松子家人的相识也成为了《细雪》的素材之一。
在日本近代文学家中,谷崎润一郎是当之无愧的搬家狂人。他的一生因为迁居而精彩万分。因为他的居住环境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这在作家中并不多见。 昭和初年,出版业相当景气,谷崎润一郎离开东京故土,搬至关西。在他眼中,这里原意为描写建筑风貌时作为参考的景物,比想象中的竟然更为秀美。 由他的文风也能感受到,他过着奢侈且高调的生活。曾有报道称他的宅邸曾因为没有交纳税金而被没收。他这种超出了消费能力的挥霍浪费也是致使他屡次搬家的原因之一。虽然这样,在他的一生中,也曾有过生活拮据、人际关系多变、几度离婚的时期。可以说这位作家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众多作品,完全是因为被物质条件所迫,让他不得不坚持写作以维持自己的高消费。 但同时说明了他的人生没有丝毫妥协。正因如此,他才能一直心无旁骛地找寻理想的居住地。
一九三六(昭和十一)年至一九四三(昭和十八)年间,谷崎润一郎从神户领事馆工作的比利时人Lenore租来一套宅子并居住于此,并且借用第三任妻子“松子”之名,将这套宅子命名为“倚松庵”。因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宅子整体呈现出东西合璧的风格,《细雪》(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八年)就有一部分是在这里完成的。有趣的是,《细雪》描写的是典雅的和式生活,但作者却是从这间现代主义风格的房屋中获得的灵感。同时这套宅子也因为房间内部的各处细节都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层的西式房间用于家人聚会,二层的和式房间则用于起居生活,这种东西结合的现代生活方式在这间宅子里得到了最初的体现。
倚松庵复原前的外观以及会客厅。整个会客厅都铺设了木制地板,在镶嵌了彩色玻璃的门的左手边可以看到一个壁炉台。这里同时也是家人聚会的地方,在《细雪》一文中也有描写。
倚松庵二层的一间屋子,现在被复原成书房(谷崎润一郎并不在这里写作,而是在增设的另一间书房中创作,但这间书房并未被复原)。在《细雪》一文中,这是四女妙子的房间。
二战结束后,谷崎润一郎又将家搬到京都。从一九四九(昭和二十四年)年起,直至一九五六(昭和三十一年)年他搬往热海,这期间他居住在京都的“潺湲亭”(后称“石村亭”)。“潺湲亭”是木制平房,涵盖书院构造的客房和茶室构造的正屋。正屋内有休息室,周围单独建有茶室、书房,在回廊上就能将整个环游式庭院尽收眼底。“潺湲亭”的样式别具一格,这对于谷崎润一郎来说,无疑是理想的创作之地。在晚年作品《梦浮桥》和《少将滋干之母》中也有关于“潺湲亭”的生动描写。 很少有作家能和谷崎润一郎一样,用一生创作大量与住所密切相关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以开放的户外为场景的作品并不多见。他将想象力锁定在屋内,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在室内演绎着他们的故事,不论是情节发展还是人物设定,甚至描写角度以及观察视野都紧紧围绕着自己的住所。可以说,谷崎润一郎是当之无愧的“家之文豪”。
常用的京三味线。谷崎润一郎的多部作品也和音乐有关。他从昭和初年就师从盲人筝曲家菊原琴治,学习关西的三味线组歌——地歌。而他的学习成果也都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
对建筑设计有着独到见解的谷崎润一郎还执念于各种笔。从铅笔到钢笔,再到其他种类的笔,他总在思考良多后才落笔写作。
《武州公秘话》的原稿(《新青年》,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未完)。此后谷崎润一郎还完成了《刈芦》等作品,这段时间是他作家生涯中的鼎盛时期,也是他频繁搬家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