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从政经典语录
脱离全文章法来孤立解读“精典语句”的研学法则是不足取的。由于《道德经》各章所谈的都是特定范围的“公理”,又由于“公理”具有“普适”的用语特征,因而在不同的狭隘范围上,可以有不同的偏颇狭隘译述解说。因而孤立解读“精典语句”,会发生解读宏观高度偏差。解读宏观高度的偏差则表现为“一知半解”。
比如上面“满意回答”中,就没有把“道”,是一个字,是“理论构建”——人的“说法”文本这一点解说清楚——这就是在解读上的“不全面”。
————“道”不可能脱离应用语言来“说”理的范围的————没有发生文化交流,就不可能发生文化交流中表述的“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仅仅就是路这一个名。
我们没有给道取名的时候,道就已经创造了天地;我们现在给道取了名就叫道,万事万物是由于道的存在而产生。(天地是如何创造的,请看第二十五章)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当我们对该事物无利害关系时,能观察到事物变化的美妙之处;但当我们对该事物有利害关系时,就能观察到并指出事物变化的过错,这就是道。
华北平原以盛产小麦著名。假设在小麦收割的时节,你和家人来到了华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黄大地,麦浪滚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民兄弟们手握镰刀,挥汗如雨。你会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大自然是多么和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美妙。
突然,你发现他们正在收割的小麦是你家的小麦,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你的同意。这时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你会生气,你会发怒!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有欲和无欲的结果。
无欲和有欲同出于道,但不同名,二者合起来观察就能看到道的深奥之处,道即深奥又神妙,道就是所有自然规律的发源地。
总结:这就是道,需要我们知道,从不知道变为知道,从无知变为有知。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人大约分为三等:一等人学得了道理,就会勤学苦练,在言行中按道理为人处世。二等人听说了道理,将信将疑,不知道该怎么办;三等人听说了道理,大笑,认为这个道理可笑荒谬。如果三等人听说道理后不笑,那就恰恰是违背道理了。
古人有过这样的总结:光明的大道有时看不见的(这里暗示,道理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前进的大道有时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有时有些崎岖;有德的人有时很谦虚;道德高尚的人有时认为自己的道德还不足;修炼道德的人有时要偷偷摸摸;诚实质朴的人有时好像变坏了。
有道之人有时候被压制;有道之人有时被闲置;成大事的人,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磨炼;
讲道理不需要很大的声音,事实和道理胜于雄辩;道理是没有形状可以让我们直接观察到;道往往隐藏很深,我们都不知其名。只有遵循“道”,万物才能善始善终。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创造了一种特别中国、特别东方的哲学体系,这是老子对中国哲学、东方哲学甚至是世界哲学,做出的最为辉煌的贡献。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了丰富博大的知识体系。老子的哲学是自然哲学,是政治哲学,更是人生哲学。
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学说,数千年来,一直和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儒道互补的心理结构。
所以,老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告诉我们,在儒家的昂扬积极进取之外,还有一种淡然的清静无为的生活;他告诉我们,在入世之外,还有一种逍遥的出世的生活,这是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派告诉我们的,生活的另外一条道路。
下面,好玩的国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老子以及他的道德经,为什么能成为永恒的经典,老子为何能名留青史。
第一,老子的道德经,创造了独特的东方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我们叫做自然的哲学。在人类的婴儿期,世界几乎所有的哲学流派,在探讨天地的起源、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他们相信,有一个独立与人的世界之外的造物主,造就并统治推动了这个世界,人类在宇宙和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匍匐在神的脚下。
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另外一种宇宙起源的理念——世界并非是神创造的,而是道创造的。这个道是不可言说的真理,是推动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据,道在象帝之先,是一切事物的根据和绝对法则。
而道的表现形式是无为的,是自然而然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受到道的支配,那么人的生存方式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就应该顺应自然。
第二,老子的道德经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也是老子对中华民族哲学的巨大的贡献。老子认为,世界由阴阳组成,事物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组成,而矛盾是运动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矛盾就向它的对立面发展。
老子的哲学理念,其实是一种辩证法的理念。他提出了道者反之动、祸福相依的辩证法思想。好玩的国学认为,中国人的辩证法思想,他的源头就应该是道德经。
辩证法思想,也是中国人的方法论。在道德经中,老子更是进一步提出了他的方法论,那就是道法自然。因为道是自然,人要遵守道,就应该效法自然顺应自然。
第三,从老子的矛盾互相转化的方法论中,很自然地可以推导出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观。因为,一个事物,一个人,如果太过刚强,那么按照矛盾的发展规律,发展到了定点,那就是刚强易折,从而走向死亡,而柔弱的东西,却可以战胜刚强。
所以老子特别崇尚柔弱的东西,比如水,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因此,老子的人生观就是求柔弱,以退为进,以清静无为来获得成功,而不是一味地好勇斗狠。
第四,在政治哲学上,老子崇尚的是无为。用最大的无为,来换取最大的有为。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不要去乱折腾,要按照自然而然的方式,去治理人民。这样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达到质朴自然的、小国寡民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政治哲学,无论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以,他与道德经,都能名留青史,成为永恒的经典!
只求治病者背诵《道德经》的方法 《道德经》修炼方法 一、修炼时背诵《道德经》每课必须从“第”字开始,即课次、课名每遍必背,否则效果差一半; 二、第一天背诵第十课,第二天背诵第十一课,第三天背诵第十二课,从第四天起每天合背上述三课(即第十、十一、十二课),合背一个月打下修炼的基础。 三、一个月后,只求治病者,先合背诵上述三课再加背第四十二课,即每次反复背诵第十、十一、十二、四十二课,就可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课 为 道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一课 天 道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十二课 治 国 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四十二课 不 知 知之不知,上。 不知知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意: 1) 一天炼一次保持原状,修炼两次以上受益,一般修炼四次最好。修炼时要注意方向,即: 子时功:23:00—1:00 面朝北; 卯时功: 5:00—7:00 面朝东; 午时功:11:00—13:00 面朝南; 酉时功:17:00—19:00 面朝西(即总是面向太阳)。 如果这四个时辰有事耽误了,可找其它空余时间补练也行。每次修炼的有效时间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好是自动收功,如果有事可用意念强迫收功。 2) 课文内容及顺序要背对,绝不能错;如果不会背,也可以拿着书读;如果发现背错了,再从错的地方按照对的重新背。 3) 背诵时大脑要守静,思想要集中在课文文字上;如果开了小差,要及时收回来。 》:《道德经》修道说明 《道德经》是“自然神功”的理论基础,练功者勿需任何练功知识,不要意守和运气;病患者也不要观、想病灶,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盘坐在地上、端坐凳上、站立或仰卧床上,双目微闭,两手从膝盖上后收于胸前合掌,掌根对心窝以保护心脏,十指尖朝正前方接收信息,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使你心情舒畅深远,从而获得超常能量,排除病魔,起到治病、健身、延年的作用。在背诵《道德经》时:一是每次练功反复背诵一课《道德经》,每三天或一周换一课,按自己情况而定;二是每次练功时反复背诵三课《道德经》,就可做到除病、健身。如果要想提高功力,每次练功必须再增加一课,即从第一课依次加到八十一课,每三天或一周换一课,也就是说每次练功背四课《道德经》。 这两种功法都必须盘坐在地上,练“人法地”。这样能使你功力大增,更深层地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进而“物形之,势成之”,“故道生之,德畜之”。最后双手下滑至膝盖,自动收功。 一个人的最佳状态就是自然状态。练功时甚么叫自然,甚么叫不自然呢? 在背诵《道德经》时,一般来讲,出声比不出声好,就按自己的速度和习惯背诵,若不想背了就不背,这就是自然。 如果不想背了你还要勉强背,那就不自然了。练功时有动作就随他动,有力要把你推倒地上等,这都是正常的,决不要用意念控制或反抗,要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你用意念阻止他动或不倒地等,这都违背了自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病患者决不能想自己的病,当你大脑想病时就发出指令,使你全身病毒就往想处集中,所以越想病越有病,当你处于自然状态时,大自然能量就会将病毒逐步冲刷掉,故不想病自然没有病。 当你有病时,经络不通,真气运行受阻,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冲病灶而疼痛,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有的人就怕痛而不练,“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痛苦时就要那出开始练功时的决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就不会招至失败。一旦病毒被排除,经络一冲通,自然就不痛了,病也好了。 这就叫“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