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经典语录
编程浪子经典语录
编辑:淡忘的岁月
1、雷氏三击获利法
二级市场股票收益(或亏损)= 股利收益部分 业绩增长收益部分 市场估值收益部分。
任何时候新开一笔投资,只要注重这三部分的确定性,那么无论中间过程如何,自己知道最终的收益就如掌中物,方能八风袭来,我自岿然不动。
我的选股条件即:
1)股利越高越好,税前至少大于一年定期。这保证了我的第一个收益。
2)未来5~10年,业绩增长比较确定,历史ROE长期20%,以及未来业绩增长大概率年复合能到10%以上。这保证我第二个收益。
3)估值处于低谷,最好处于历史平均值的一半以下,或买那些PE小于长期ROE的1半的股票。长期看他的估值必回到合理估值附近。这保证我第三个收益。
长期持有,再辅以适当分散,输的概率很低。
以招行为例,未来10年,我有如下预期:
股利收益部分:4%
业绩增长收益(复权每股收益增长):12%
市场估值(10年内PE从6倍到达12倍):7%
那么未来我的复合年收益将为:4% 12% 7%=23%
每年检视这三项指标,除了市场估值短期无规律(当然长期一定回到平均水平),股利和每股业绩增长根本不随市场发生关系,只要业绩增长,自然让人达到目标,自然能安心持有。
2、双五股票
双五股票:指股息率>5%,市盈率<5倍的股票。
如果从1995年初开始,仅仅使用双五策略,不符合条件的年份(一共9年)空仓并假设存活期利息为0,每次持有1年卖出,那么到现在总收益为5125%,即51倍,年复合收益率24.54%!同期上证仅为226%,即2.26倍,年化收益率为6.78%。如果每次持有2年(当然有小部分时间重叠),总收益达到恐怖的502607%,即5000多倍,如果不考虑重叠的时间,年化收益率达到60.55%! 注意这其中还有空仓9年完全不要利息的时间。
3、R15俱乐部
R15俱乐部,简单的说就是指过去10年平均ROE超过15%的公司组成的俱乐部,这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定义。一个比较苛刻的版本是:过去10年每年ROE都大于15%,并且平均ROE超过20%的公司。
如果按照R15俱乐部的原始定义,贵州茅台无疑是可以入选的)。他们是(括号内是现目前他们的基本面评分):格力电器(99),苏宁电器(100),国阳新能(99),双汇发展(99),云南白药(100),科华生物(100),思源电气(97),中材国际(99),烟台万华(100),浙江龙盛(95),恒源煤电(99),华侨城A(99),宗申动力(99)。 这13家公司在2001~2010年这十年中的收益率如下:
十年平均涨幅2485%,同期上证涨幅为35%。从结果看出,长期ROE绝对可以决定长期收益率!只要我们找到那些将来的R15俱乐部成员,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4、仓位控制策略
仓位控制是我的投资拼图中的核心内容。他实际上就像一场战役的总指挥,指导协调着各个局部战争的进行,决定各个局部的策略和兵力投入,以确保总体的最终的胜利。
仓位控制一直在投资中占有重要作用,他主要功能是对现金(或等价物,如短期债券)的管理。巴菲特其实也很看重现金,他把现金看成是可以定价的看涨期权。在我看来,仓位控制有个另外的现实好处就是:可以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情绪化决策。
在长期持有策略下,仓位控制可能很简单,就是有钱就买,始终保持100%,长期满仓。在不停有现金流进来,定期买入,长期持有优秀甚至伟大公司的前提下,这种策略也是不错的。尤其在一些成熟市场,这种策略甚至打败了大多数投资者。 所以从广义上说,长期满仓其实也是一种仓位控制策略。
另外还有一个相对更稳健更靠谱的策略是50-50策略,就是始终保持50%股票,50%现金或等价物。这个策略有个好处是总是能自动平衡持仓,在股市上涨的时候自动降低仓位,当股市低迷的时候自动加仓。这是一种超级稳健的策略,不足就是过于保守了。
上面两种仓位控制简单而且有效,大多数都可以方便实践,只需要毅力和耐心就能做到。 不过更复杂一点的仓位控制却包括很多方面:单只股票仓位、行业仓位、总体仓位、仓位增减时机等等。
5、最自然、最优雅、最安全的退出方式-分红
如何看待分红,是检验自己投资理念的试金石,也是验证是否证悟投资真谛的考卷。
我们常说,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之和,不多也不少。
这是一个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版本,这个版本更适合具有控股权的企业家。
对于未掌握控股权的普通中小投资者,还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版本,那就是:
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所有分红的折现值之和。
因为企业家可以把自由现金流当成自己的收入,并进行再投资,因为他们有这些资金的“使用决定权”。中小投资者如果也这么想,那就是自欺欺人。中小投资者唯一的收入就是分红,只有分红才有“使用决定权”。
本质上,买入一家公司,不再交易,一直到公司倒闭清算,这两者(自由现金流和分红)最终是等价的。
=》如果把倒闭清算价值当成最后一次分红,那么此前提也可以不用说。
=》更进一步,不持有到倒闭清算,中间交易卖出,如果将交易卖出所得也当成最后一次分红,那么所有的前提都不用说。
(不得不提一下伯克希尔,因为伯克希尔现目前是不分红的,他的企业价值如何体现?实际本质上,伯克希尔是一家暂时没有设定封闭期的封闭基金,巴菲特就是那个基金经理。有两点原因决定了这个情况:一是伯克希尔的股东是信任这个基金经理的,愿意将本应分红的钱交给他再投资,参见香港的不分红的老千股的待遇,就知道这个信任是多么重要;二是伯克希尔现在不分红不代表永远不分红,伯克希尔也有死亡的一天,他的企业价值仍然等于在这之前所有分红的折现值之和,毫无例外,如果他一直到死亡都不分红,最后清算(最后一次分红)为0的话,那么他的所有股东将一无所得,投资归零)
这就是我要说的主题: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经历成住败空,最后都会死亡消失,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分红必须作为一次独立投资的结束,不用非要再投资到同一标的,就算再投资同一标的也是需要看成另一次独立的投资。如果分红永远再投入同一标的,最终的收益必定是0.
所以任何一次分红都当成其中一部分投资资金的退出,而不是再投资。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合理的折现值(期望收益率)结束这部分初始成本。
理解了这个,才理解了为什么要买入等得起的公司,才知道什么样的股票该捂,什么样的股票不能捂,才有了长期持有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