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经典语录
钱佳楠,生长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作品曾获第三十四届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两度入围林语堂文学奖决审。译有小说《粉红色旅馆》([英]安娜·斯托瑟德著,四川文艺出版社),作品多见于《上海文学》《芙蓉》《萌芽》《鲤》等刊物。
上海小说人只会老不会死女作家经典语录" />
《回家的第三条路》插画“曹杨商城”
上海小说人只会老不会死女作家经典语录" />
彩色插画“四川北路”
上海小说人只会老不会死女作家经典语录" />
为《食人鱼》所作插画
上海小说人只会老不会死女作家经典语录" />
为非洲朋友吉姆唱片设计的封面
上海小说人只会老不会死女作家经典语录" />
手绘明信片“八大山人猫”
钱佳楠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业余:“我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都是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而且以模仿为主。”为自己的小说配自己的插画,让她多少有些紧张。一开始,她甚至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做,还是她的小说编辑刘丛提醒她的,在看过她“因为好玩”上传到豆瓣相册的画之后。最后答应做这件事情,也还是因为“好玩”。这是不是典型的业余心态?
即便如此,她的画,依然能给人非常奇妙的感受——这一点,她自己当然是有所察觉的:“我自己给《食人鱼》配的主题插画我还蛮喜欢的,感觉画出了一些魔幻的气氛。”《食人鱼》是她的小说集《人不会死、只会老》中的一篇,书中二十六幅插画都出自她手,此外还有若干幅彩色插画,都是她画的上海老街:虹镇老街、巨鹿路、曹杨市场、四川中路……
这些画都有着写实的底子,因为是她照着自己拍下的照片画的,但给人如梦似幻之感。对此,她的朋友们也相当欣赏:“我曾经想过去学习怎么‘专业’地画画,结果每一个听说的朋友都劝我,让我千万不要去。”其实她也不算没学过画,小时候跟着祖父学过国画,临摹《芥子园画谱》,“没多久爷爷就不教我画了,因为他觉得我画得比她好”。后来的美术课,作业也总能拿到高分,“前段时间收拾房间,还发现了爷爷保存下来的我小时候的一次作业,上面是九十八分”。
钱佳楠的编辑刘丛帮了不少的忙。关于构图、颜色、景深,刘丛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钱佳楠则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甚至重画。她起初尝试丰子恺式画风,也是刘丛的建议,但效果不太理想,于是转而涉猎更多名家作品:比亚兹莱、中岛洁、Nanami Cowdroy……后来发现,再怎么努力模仿,她的笔下都有个顽固的自我。
老外可能比国内读者更早欣赏她的画。当年她去英国读书,因为信用卡要一个月才能办好,最窘迫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二十镑,却要撑过整整一周。她想出的办法是卖画。小幅的明信片五镑,大幅的临摹中国古代水墨画十镑。在学校咖啡馆,每周卖一天。每次都能卖光,最高的时候,能收入一百八九十镑。但她还是更喜欢写小说,画画不过随性偶尔为之。这大约也算是“业余”的表现吧?
十问Q&A
一、你已经创作出了多少作品?
我一定是数得过来的,不会很多,怕不会超过百幅。
二、谁是对你创作影响最深的艺术家?
我毕竟是业余画插画的,为书配插画让我很紧张,所以我企图模仿为《浮士德》配画的Harry Clarke,为《莎乐美》配画的比亚兹莱,还有Nanami Cowdroy和中岛洁,结果发现,我的笔下有个挺顽固的自我。
三、谁是你最喜欢的艺术家?
好多啊,比如说安东尼·高迪、M.C.埃舍尔、爱德华·蒙克、虚谷、陈洪绶等等。
四、自己的作品当中,最满意的是什么?
其实照道理我不应有满意的作品,因为我的每幅画里专业人士都能看到硬伤,但我确实很喜欢自己给《食人鱼》配的主题插画。
五、最喜欢的创作题材是什么?
在充满烟火气的现实时空里植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六、一般喜欢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工具来创作?
以前就用钢笔或水笔,现在硬件更新,用针管笔、水溶性彩铅和水彩颜料。
七、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创作上?
我很懒的,想画才画,创作高峰期都是编辑催稿催出来的。
八、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一直很想画一系列的市井场面,马路菜场啦,夏天的马路烧烤摊啦……
九、除了插图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兴趣和爱好吗?
我最主要的爱好是写小说,然后我还特别喜欢潜伏在餐馆或酒吧听隔壁桌的人聊八卦。
十、最想为哪部文学名著画插图?
川端康成的所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