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老猫经典语录
老舍的《猫城记》写于1932年的济南。要看懂此书首先要对1932年前后的历史有一点了解。
1928年5月,为阻止北洋军阀收服济南,日军制造了五三惨案,杀入济南城,烧杀抢掠,疯狂屠城。济南政府公署官员被杀光,而国民党政府选择忍辱偷生,北伐军避开济南,继续北上。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7年12月27日,日军2万兵力进攻济南,国民政府军主动撤出,旧军阀马良等人迎接日军入城,济南沦陷。
1932年的中国已经是摇摇欲坠,1932年的济南虽然还在国民政府的手中,可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
可笑的是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影片公司发出了禁拍抗日影片的“通令”,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同时限制进步思想刊物的发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猫城记》诞生。老舍以虚构文学的写作方式抒发对时代的悲哀。在当时的环境下,与其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选择,不如说是白色恐怖下的不得以而为之。而也正是巧合,造就了一本独特的佳作。
《猫城记》的故事很简单,“我”坠落在火星,这里有人,有国。其中有一国叫猫国,而我以外国人的身份进入猫国,短短数月,看着这个国家无奈地亡国。身在其中,我也没帮上什么忙,最终只能无奈的离开火星。
猫国毋庸置疑暗指中国,而“我”则是在中国享有特权的外国人。这里的外国人有两种,有一种是亲猫国的,有一种要打猫国的。而“我”应该是亲猫一派。而事实上不论亲猫打猫,外国人的本质均是想从猫国获取更多的资源。
在猫国,我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猫人之间可以互相砍杀,打死人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好奇怪的,大家似乎麻木于这种自相残杀。猫国的主要食物叫迷叶,所有的猫人看到迷叶就两眼发光,为了得到迷叶可以用命相搏。迷叶最初我理解为鸦片,后来感觉不单指鸦片。这东西好吃,但吃多了人会麻醉,不爱做事。但又能让人饱,让人爽。
外国人在猫国是有特权的,掌权的猫人需要外国人,有外国人在身边,别的外国人就不会随便抢你的迷叶和女人。而且有外国人朋友感觉很有面子。
进入猫城,城市脏乱差不说,人活着更难受。下场雨,墙便能倒下一片随便就能压死几个人。学生不读书、教员有的饿死、商人工农不干活,政客瞎几巴扯蛋。我也算生而为人,有几分同情心,但是真的不知道猫人为什么而活着?我们说没有人格和知识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而在猫人的世界,没人知道什么是人格,而他们所谓的知识也只是从国外学到点皮毛,或是些莫名奇妙的玩艺。
老舍把自己变为书中的“我”,以一名观察者的身份看世界。在猫人的世界里虽然我也找不到出路在哪,在那样的时代,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我都看不到救国的希望,我只知道是人就要吃饭,不然会饿死。但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留给后来者一些线索,为他们探索救国这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猫城记》在国内争议不断,有褒有贬。但在国外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巨作。而今日本书得以再版,且尽量保持原作的本意,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进步,起码我们的社会敢于正视我们的历史,敢于承认那个黑暗时代的迷茫。
老舍简介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他不会偏爱谁,因为猫和花都陪伴了老舍的一生,在他心中它们两没有主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