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经典语录
有一些文化方面的点,也许不算冷知识,但很容易被人忽略(尤其被旅行者忽略)。
桂林曾经是中南地区的摇滚重镇。以前有一个摇滚乐手聚集的酒吧叫“算了吧”,2009年时在旧城改造中被拆掉了。被拆掉的前一晚,很多桂林本地的乐队专门赶来,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告别演出,你现在还能在豆瓣的同城活动里找到当年的演出信息(门票10元),有很多人说桂林是一个没文化的地方,但仔细了解以后,我觉得桂林还是挺有文化的。
另一个“挺有文化”的点表现在这里的书店行业。刀锋、纸的时代以及今年刚刚开始扩张的独秀书房都让人很惊叹,我觉得这样小体量的城市能养活这么多书店(而且这些书店的选书品味都还挺好的),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非常让人欣喜。
桂林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货真价实,其价值尤其体现在桂林石刻上。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桂林的自然山水,但是从唐宋以来,以桂林为代表的山水审美传统是非常兴盛的,以至于桂林在最近的一千年中成为了中国摩崖石刻最密集的区域。你能想到的名人,指不定都来过桂林。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象鼻山的水月洞(我知道很多本地人根本不屑提到这些景区),但是这样的一个小小山洞内,集齐了南宋四大书家中三位(陆游、范成大、张孝祥)的摩崖题刻,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了。
摩崖石刻最密集的一定是七星公园的龙隐洞和龙隐岩,如果在桂林只能挑一个公园看石刻,必选七星公园。
当然,别的各大景区也有各自的特色(而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一无是处),比如西山有非常经典的唐代造像,伏波山有传世唯一的米芾自画像,独秀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早出处,虞山有唐代篆书的名作《舜庙碑》——这些都是极具艺术和史料价值的瑰宝。
桂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并没有什么,但重要的是,桂林是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全国只有24座。桂林是广西唯一入选的,当时整个中南大区(豫鄂湘粤桂琼)也只有6座,另外5座是洛阳、开封、荆州、长沙和广州。看看这些并列的城市,就知道含金量有多高。
象山水月洞如果要单提一件石刻作品,我会选宋代的《静江府城池图》。对于很多学地理的小伙伴来说,这件石刻应该是不止一次出现在各种教材里,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也是国内罕有可以和苏州的《平江图》媲美的古代城市地图,被刻在桂林市区鹦鹉山的南麓,是了解宋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资料。我专程去找过一次,但是大门紧闭,就连隔壁的居民都并不了解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
桂林历史上的另一个发展高峰出现在明代,至今仍有很多明代的遗存。没错,是很多明代遗存。
王城景区算是有点鸡肋,因为里面的真实历史遗存实在是对不起那么昂贵的门票,哪怕最近刚刚降价了。但是桂林的王城仍有非常壮观的城墙、城门——这些并不算什么,最震撼的部分是桂林城东的尧山脚下,是中国南方最完整的明代王陵之一——靖江王陵。
靖江王陵共有11座王陵,陪葬墓超过300座,基本上都集中地分布在尧山脚下。最有名的是庄简王陵,只有这个陵墓被开发出简单的陈列馆,然后收取门票。其他的10座王陵都是“野生”状态,靠徒步其实就能搞定。在野外寻访野陵,并不是陕西、河南才能有的体验,在喀斯特峰丛里访陵,很有时空错置的浪漫体验。
很多旅行者会完全忽视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存,转而感慨桂林是一个过度商业化的旅游城市,但这些有着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王陵,都是免费的。
这批王陵出土了无敌多的青花梅瓶,都在桂林市博物馆。有一个庞大的展厅展示这批文物。
靖江王陵靖江王陵靖江王陵桂林自古是中原经略岭南的桥头堡,所以这里一直是汉文化强势的地区。
从秦始皇时期开始,桂林就已经显现出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年秦人在湘江、漓江间挖出灵渠,就是为了能够输送军队和物资南下。统一岭南的过程中,灵渠功不可没。
从秦代以来,桂林就一直是中原文化进入岭南地区的第一站,灵渠北面的“严关”便一直被赋予非常浓郁的人类学色彩,就与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有关。如今风靡全国的桂林米粉据说也是秦军带来的(我一直觉得桂林米粉和热干面一样,是那种你得经常吃、天天吃才会喜欢上并最终欲罢不能的食物)。
桂林拥有广西罕见的丹霞地貌。桂林最北面的资源拥有广西罕见的丹霞地貌,其中的八角寨景区作为湖南崀山的一部分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所以桂林乃至广西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并不是阳朔和葡萄的喀斯特(2014年扩展列入),而是八角寨(2010年作为中国丹霞-崀山的一部分列入)。
有很长一段时间,八角寨的湖南、广西各自都有入口,门票价格不一样,广西的比湖南便宜,所以湖南的入口经常有车把客人接到广西一边来。景区内部其实是没有明显分界的,但有一段时间,湖南方面的工作人员会在山顶查票,查到买了广西门票的游客还需要再买一次湖南的门票。
另外,八角寨的雪景非常有名。
是的,广西也可以看雪。
八角寨八角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