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爱邹雨的经典语录
191101 更新
三爱的广播剧喜马拉雅4月已经下线。现在在中国广播的app“云听”有播出,独家哦!
181114 更新 强烈推荐
央广李满超制作,叶清和马海燕主播的《第三种爱情》。喜马拉雅有播出。非常精彩。
180116 更新 有一些文字调整
原著党的疑惑:电影第三种爱情为何要这样改编?
在情节处理上,我不认可电影对原著中根本矛盾的回避,尽管让男女主角逃脱了道德层面的指责,却削弱了小说中原本合理的戏剧冲突。
在电影中,我们既难以理解邹雨最初对林启正追求的严厉拒绝和内心挣扎(诚然,嫁入豪门会有压力,但男未婚女未嫁情投意合终究是好事吧,那么纠结又是为何?此处下文还有提到),也发现,这样的改动,使一些在原著中原本非常有分量的台词,因为剧情的改变而发生了内涵的变化,将深情变为矫情,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力度。比如林启正说的“不用想以后,以后让我来想”,小说和电影中的意味截然不同。
由于对情节的变更和人物关系的演化铺陈不足,导致我在观影的始终一直有这种违和感:两人怎么就爱了,怎么就亲了,怎么就睡了?我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和原著对应的一些情节线的支撑,但是如果是一位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恐怕还是会觉得很突兀吧?
以下是原著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几处情节设定,在电影中被省略或改编:
1. 邹林打羽毛球的情节,被替换为饭后遇雨,林帮忙撑伞送邹回家。此处的伞不知为何就“碰巧”出现在了饭馆门口,简直神助攻。尽管从情节安排上是为了让感情进展更快而做的设计,还是太刻意,太不自然了。
2. 林启正第一次正式请邹雨吃饭告白被拒绝之后,发现她哭着离开酒店的场景不见了(我认为在原著中,这一情节是对两人关系进展非常重要的一次推进。林启正通过这件事意识到邹雨对自己虽然表面上抗拒,内心却是相反的。当然,电影中邹作为“第三者”的设定被改变了,这个情节也确实难逃一删)。
3. 三亚对于三爱粉是一个福地,这一定情之处被改为北京有些遗憾。这处改编处理得还算自然,但邹先跑去咖啡馆“抓包”然后就以身相许,总还是不如原著的设定来得有张力,有魅力。
4. 邹雨前夫的角色被取消,离婚的原因被忽略是很遗憾的。在小说的情节进展中,邹雨和前夫的一些矛盾冲突恰恰是促使她重新审视自我价值观和爱情观的重要动因;前夫出轨导致离婚对邹雨的性格和爱情观念的影响是很重大的。
5. 因为情节设定的变化,江心遥成为利用经济优势要挟林启正成婚,逼迫邹雨退出的女人,而在感情上,江反而成为介入林邹二人的第三者,这其实和原著的设定是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原著尽管不能算是一部三观百分百正确的言情小说,但它最大的和谐和美感,是将每一个人物都放在了自有苦衷的位置上,每人都在符合人物身份地位的行为准则之中挣扎,却不曾完全丧失理智。
在原著的三角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情不自禁的林邹二人在爱情和责任之间纠结,也可以看到“正牌女友”江心瑶更符合人物身份的行为状态。因此,我认为电影的改编对江心瑶是不公平的。
以江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地位,既不会那样主动直白地追求感情,因为她不需要;也不会和邹雨直接摊牌,她是胜券在握的人,不会(至少在表面上)屈尊去为自己争取。
电影中江心瑶恨嫁倒贴的情势,和小说中那个自信淡定不动声色的豪门千金差别太大。所以小说中的最后一幕,邹雨和林启正在香港的红绿灯前偶遇时,江心瑶佯装不知其实心知肚明的无邪笑容才会那么让人唏嘘。而电影中设定的改变,完全弱化了江复杂的性格,变成了一个普通偶像剧中的白富美女二。
当然,我们可以将电影和小说作为两个作品来观赏,或者说这部电影是原著的衍生作品,甚至你说它是同人作品我都能认同。
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
为了显示邹雨和林启正身份地位的差距,邹雨被设定为坐公交车上班,其实原著中的邹雨是打车上下班的。邹雨在工作中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物,很职业化,乘公交这种不够高效的出行方式不符合她的性格特点和人物阶层。邹雨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学生,而是在职场打拼已久,有过三年婚史的成熟女人。
再说林启正的设定。在这部更加以女主为重心的电影中,给林启正的设定是比较类型化,脸谱化的,认识邹雨之前和之后的差别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展示。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完美深情的精英男性的形象,而对于他的内心和个性成长,尽管有交代,但那种在家族事业和个人感情中的摇摆挣扎完全可以挖掘得更深,更有说服力,否则,他对邹雨的珍惜和深情也就显得立不住脚了。
刘亦菲在片中的美形程度和原著中邹雨相比可说是更高一级,但总体而言还是略显稚嫩,气质也依然是少女系,和邹雨律师由内而外强势的御姐风格有差距。那种成熟女人的韵味是需要靠岁月和阅历修炼而来的,显然刘还需要从生活中经历和提炼更多。剧中我只关注到了她穿职业装的美,脸上容妆的精致,却没有看出职业化的气质。再比如因为她少女系的外貌,当她说出自己结束了三年的婚姻时,不知大家感觉如何,至少让我略感违和。
邹雨在感情受挫之后的反应也十分无助和柔弱,在妹妹的面前直接逃走,让林启正绕场一周追赶的情节尽管是剧情进展的需要,却不符合人物的个性。她关心爱护妹妹,而且是那种非常坚毅,甚至死要面子的个性,在公开场合失态需要更为强烈的刺激才有可能出现。另外一场邹林二人定情的戏中,爬脚手架,电影也把邹雨表现得过于柔弱了,是为了激发男主的保护欲吗?
说到这里想提一句她的妹妹邹月,扮演者的选择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和原著中那个柔弱病态不食人间烟火的妹子有些差距,而且在电影中,造型设计也是邹雨的扮相显得比妹妹要年轻(或许是刘天然的童颜样貌造成),而且对邹月某场戏中烫着钢丝发的杀马特造型我表示接受不能,她明明是一个敏感神经质的文艺女青年啊,那应该是留着一头海藻般长发穿白色麻布长裙白色球鞋的安妮宝贝造型才对(此处略去一万字)。
还有就是在情节设定上,没有看过原著的,其实会被邹月的过激行为(最后跳楼)吓到。当然,电影的表现一定和文字表达有差异,要做到文字的铺陈和设计是有难度的,在简短的篇幅里面把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交代清楚,让所有的情节具有合理性,确实是不容易。电影也在开头和中间表明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总觉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宣传中作为卖点的激情戏,其实尺度并不大,我认为甚至可以拍得更细腻和放开一点。而其实我并没有从女主略显生涩的激情出演中感受到应有的性感和热度。如果本片完全拍成清水版,尺度只到拥抱和亲吻,效果会更好,也更符合两位主演的颜和气质类型。
说一个感觉不错的点。
邹雨在酒馆前和高展旗的那场戏我认为是刘在本片最精彩的表演。她可以做到哭得不美却很真实,说明确实认真在演戏而不是做戏,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邹雨的撕心裂肺。而最后喊出的“有什么了不起”一句,确实让我看到了原著中那个敢爱敢恨的邹雨。(后来看到一些评论认为此处恰恰是演技的反面教材,见仁见智吧)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欧弟负责的喜剧戏份在片中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他的桥段其实可以更高级一点。屎尿屁的梗破坏了电影整体的唯美感。当然,这个从观影角度也无伤大雅,影院里的姑娘还是笑得花枝乱颤。
以上是作为看过几遍三爱小说的粉想说的一些话。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见仁见智,请各位轻拍。
绝爱里邹雨提到的要去那里度蜜月的岛叫大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