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胖为美》经典语录
谢邀。
“胖”不等于肥胖。
“胖”=丰腴。
以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来说吧,
史书对她的描述是:“丰艳”“微又肌”“凝脂胭华”。
用现代话翻译就是:长相艳丽,体态丰满,肌肤紧实。
所以杨贵妃肯定不是个满身肥肉的大胖子,
而是一个皮肤细腻,身材紧实,容貌绝佳,浑身充满健康美的女子。
李白《清平调》把她比作牡丹花,已经很清楚告诉大家杨玉环是一种端庄大气华艳照人的美。
白居易《长恨歌》说她“天生丽质难自弃”,这是说她皮肤好,容貌佳,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说气质出众了。
可能很多女生会想:切,说白了,男人就是都喜欢美女呗。
男人喜欢美女这个大体不差,
但是男人喜欢的不只是美女。
杨玉环,
容貌只是她进入皇家的门槛,
让她艳绝天下的是她的舞蹈,
她是一个精通音律的舞蹈天才,
《霓裳羽衣曲》,胡旋舞起,身段飘摇,翻跃如风,这是整个中国历史都少有的音乐才能和舞蹈天赋。
话说回来,
你觉得一个胖子能做到“身段飘摇,翻跃如风”吗?
如果你觉得杨玉环不能代表全部。
唐朝2200位诗人,
留下48900余首诗,
也都能佐证:
“唐朝人喜欢的并不是胖子。”
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小蛮腰。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楚腰。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身轻体柔。
刘希夷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细腰。
所以,
唐朝喜欢的不是胖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
有唐一朝,
整体审美偏向于“胖”一点,这还是可以肯定的。
可能你会奇怪,
中国古代难道都喜欢“胖”美女吗?
一起来看一看,
唐朝以前。
先秦
喜欢自然朴素之美,评价美女多为“天生丽质”与“国色天香”。
代表人物:“沉鱼之姿”西施、“桃花夫人”息妫夫人。
秦汉
喜欢端庄纤柔之美。
代表人物赵飞燕更是有惊人的评价“体轻能为掌上舞”,这得多细的腰?
魏晋南北朝
喜欢个性逸雅之美。
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女性开始获得独立的价值。
走起路来衣袂飘飘,气态潇洒,婀罗多姿。
所以才女谢道韫的诗句也是充满了飘逸的气息“未若柳絮因风起”。
看得出,
唐之前,中国也没有说以“胖”为美的。
那在唐之后呢?
宋元
喜欢纤弱清秀之美。
“温柔贤淑”“娇羞无力”是当时美女的一大特征。
而且由于宋代思想保守,注重道德高于容貌,
凭借美貌进入皇宫的美女,极少。
代表人物:董小宛、李师师。
明清
喜欢刚柔消长之美。
明清对女子的束缚极多,着装十分死板。
所以在女子审美上,整体偏向于含蓄美。
清代诗人心中,真正的美女,不只是绝丽的容貌外漏,还得有内在的气雅。
因此有“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的标准。
代表人物:陈圆圆。
唐以后至今,
也没有以“胖”为美的案例。
那为什么偏偏唐朝喜欢“胖”呢?
1.“胖”是身份家世的象征。
古代可不比当代,即便是国力强盛的大唐,也没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能吃“胖”,基本说明你家里有矿,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儿。
2.“胖”更有利于繁衍和生存。
汉末到唐初,中国经历了400年的战乱,人口由东汉末年的6000万锐减到初唐的1500万,
古代医疗条件很差,“胖”女子不仅好生养,提高生孩子的成功率,还能提高在天灾人祸爆发时的存活率,因为脂肪,是饥饿时最大的能量来源。
3.大唐文化开明。
盛世大唐,世道太平,经济繁荣,万国来朝。
子民心中有强大的自信,风气开化,对女子没有像后世“三寸金莲”之类的传统约束,与之佐证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也是一个开明的时代,所有油画里的美女都很丰腴,比如:蒙娜丽莎、大宫女、圣母子,全都是丰乳肥臀,体态丰盈。
4.大唐皇族有胡人血统。
开国皇帝李渊的皇后窦皇后,胡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胡人。
在艰苦的游牧生活中,“胖”一点才能更好的活下去,生出健康的孩子的可能性也越高。
不管李唐皇族是不是喜欢“胖”美女,
出于政治因素,他们也不得不选择胡人美女。
皇家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国,才会形成一种以“胖”为美的风气。
综上,
唐朝确实以“胖”为美,但那种胖不是肥胖,而是丰腴。
各位小仙女们,该减肥还是得减啊,不要被无良公众号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