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经典语录 共鸣
柴静的看见经典语录
深刻,值得阅读。
柴静的语录经典
看见柴静经典语录及赏析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同事那儿,他说,不错,柴静挺有想法的。 以为书的内容是很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或者至少应该也充斥着各种道理,晦涩得读几遍后顿悟之类的。没想过,是这般朴实的记述文一样的文笔,就如柴静给我的印象,很冷静,很知性,不激进也不谦卑。 我不常关注各类访谈类节目,央视的更是少涉及。我能了解到的社会,就是在一篇篇快餐式的网络新闻中,或者偶尔闲暇时看的地方台民生新闻报道。《看见》首先给我带来的是过去几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或社会热点的情况,包括非典,包括虐猫视频事件。柴静用她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这些热点背后冷静的描述和思考。甚至我都能想象到那些剪辑出来的访谈片子的画面,格调。更重要的是,书我传达了一种新的视角。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不要紧,重要的是,你怎么看,从什么角度看。柴静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一些观点的审视和更正,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态度。 我记得曾经在民生类新闻节目中,看到一个报道,是关于一个男人骚扰报复他前妻的事件。一开场,是女人的痛诉。当你稍微有点同情之的时候,镜头一转,是男人的解释,女人在离婚后如何破坏自己的新家庭尔尔。那一刻,我只是想起了经典的《罗生门》。作为局外人,我们永远不得知谁对谁错。书还没看完,但是全篇看来,作为记者,他们的理念一直是:说出真相。不要激进,不要同情。可能避免不了作为一个人的感性,但最终,仍以最客观的面目还原了事情的经过。“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当报道已经站立在所谓的“弱者”的立场时,它已经失真了。就如报道只报道受害者痛哭流涕的呐喊时,谁又会知道施暴者的真实情况呢?法制通过证据可以制裁,而民众通过新闻采访可以获得真相,至于道德角度的孰是孰非,由大家自己判断。 柴静在采访了陈坤志之后写道,再不敢轻易对任何事情直接发表评论。“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陈坤志作为非法土地拍卖主操控人,接受采访时说,这个事件中,没有人是正义的,大家都是为了利益。而事实证明,那些打着闹着维权的,部分人也不过是因为处于利益链的底层而牺牲导致的不满,摇身一变变成举报和维权者。因此柴静写下了以上的感慨。生活中,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止绝对的是非,没有绝对的黑白。 柴静敬佩的记者之一——俄罗斯女记者安娜因遭遇暗杀而去世。政治学者对柴静说,替安娜惋惜,但作为记者,安娜的报道有太多的观点,总是站在弱者一方简单地批判。在诸多争议中,柴静说自己仍然不忍心去否认安娜的光辉。但我想,其实她内心也多了一个角度去客观评价了,而不再只是单一地敬佩这位勇敢的女记者。书里讲到这样一个事情,某个豆瓣小组关闭后,在某赞颂者的长博客下,来自该豆瓣小组组长留下了一段留言:我们的小组里确实有一部分文章是有建设性的,并不像您说的那样篇篇都是。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它。 有人在柴静的博客下留言,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我想每个采访都是柴静不断探寻路上的一个脚印,不断重建,在自己的人生上取得平衡,也给舆论的天平带来平衡。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柴静的看见名言。
柴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