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里经典语录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经典的开场白可以是经典语录,也可以是在整部作品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人间失格》或者《双城记》这类在答案里被反复提到的就不再重复说了。作为一个书迷,就来说说我在这几年刷书过程中发现的特别经典的开场白吧。(附每本书的简要介绍)
1.世事变化再多,也不过是在重复历史而已。
--毛姆《过去和现在》
不同于《月亮与六便士》或《刀锋》,毛姆的这本书鲜为人知。这本书的历史背景被定格在风起云涌的文艺复兴时期,将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的全景式展现与对永恒不变的世态人性的深刻洞察完美地融为一体。全书金句迭出,被称为意大利版的权利的游戏。
2.一个人的记忆,总是不可避免地虚实参半,其中既有最真实、最清晰的细节,也有完全源于想想、从未存在过的虚构。虚幻在真实的土壤里茁壮生长,像胡杨一般伸展枝条,重新扎入土壤。它们互相纠缠、融合,渗入对方的每一寸肌体。到后来,两者彻底融为一体,往往连讲述者自己都区分不出何为真实,何为虚幻。
--马伯庸《草原动物园》
这本书被誉为”少年Pi的中国版”,真实与虚幻,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交织,没有烟火气,也不揪心,比较好读,缺点是内容略显单薄,不过立意上足以见得作者的野心了。
3.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张爱玲《倾城之恋》
这本书应该不用多说了,高中时开始读张爱玲。“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啊,张爱玲的底色里全是残酷。
4.据说那片大草地上的马群曾经是自由的。黄羊也是自由的。狼们妄想了千万年,都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无垠的绿色起伏连绵,形成了绿色大漠,千古一贯地荒着,荒得丰美仙灵,蓄意以它的寒冷多霜疾风呵护经它苛刻挑剔过的花草树木,群马群羊群狼,以及一切相克相生、还报更迭的生命。
--严歌苓《陆犯焉识》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就改编自这本书。电影铺垫少,以情动人,小说则是一个人的史诗,深沉博大。第一段先以广阔的视角铺开,很大气,非常喜欢。
5.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凹陷在它至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被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
--王安忆《长恨歌》
开头这段关于上海弄堂的描述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本书讲述了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折射出上海这组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迁,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读大学的时候很喜欢王安忆,不过过几年再读,总觉得王安忆的词句有些黏黏腻腻,不同年龄段对同一本书理解果然是不同。
6.莉迪亚死了,但她们还不知道。
--伍绮诗《无声告白》
这本书的第一句真的是简单直白,悬念感十足,随后情节紧凑又顺畅的铺开,一口气读完,让人畅快淋漓。这本书讲原生家庭,讲种族歧视,也讲女性独立,读完有些压抑,但关于爱,自由,心理,和自我洞察,读完这本书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码了半天的字,看过的留个赞啦,笔芯~
更多读书交流:
个人微信公众号【莲子小妞】,欢迎来撩~
第一段全部都是呀。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