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造房子经典语录
不一定是造房子 还有装修需要预算 还有随便一个小工程也需要结算
房子经典语录
关于房子的语录
十天断断续续读完这本当年的风行之作《造房子》,
建筑门外汉表示印象深刻,值得花费时间来写上几句。
总体评价:书值得好好看,人有才,但很傲慢。
王澍伏案一是王澍的谦逊。
这种学生状表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画作和园林美学的痴迷。古法为章,为最高指示,甚至达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但这在饱受西洋化摧残十几年的中国建筑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重建中国当代的本土建筑哲学,尊重自然山水地址地脉,多线性、多剖面、重实践、如画观法、小品建筑学、循环用材……承古而立今,传统文化是他一切灵感来源,他从中求知若渴,孜孜不倦。
中国传统文化给予王澍取之不尽的灵感,尤其是山水画。书中尚未收录的富春山居馆便是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再现。二是与之截然相反的狂妄。
聪慧天分和自学思考的能力,让幼时的王澍便异于常人,用他的话说,如今的成就也不过是对当年青春理想的实践罢了。他对学生有要求,期待主动自学、有深度的弟子,却并不给予任何条条框框加以束缚;但他对前辈多冷眼相看,大学时便将建筑学阁老们批判得一无是处,书中多处复述此事,哪怕时刻多年,那种狂妄依旧鲜活得蹦出纸面,且王澍本人是以此为傲津津乐道的;对崇洋媚外的同行,王澍也多是嗤之以鼻,哪怕书中与弟子交流的单篇文章,用词之间也颇为傲慢,似乎弟子王欣的所有成就都源于自己,文末甚至用儿子稚拙笔迹的故事暗戳戳地彰显自身之英才,再稍微查阅王欣对他的极度恭敬,对比之中真的很让人不适。可能因为个人比较喜欢谦逊的人吧,对这类自大傲慢的人真心爱不起来,虽然名家大多有这个毛病和资本。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可以说是王澍建筑思想的登顶之作除却以上两点,“名家大多是杂家”的判断再次得以印证。惊叹于王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轻车熟路,包括他对哲学、思想等多领域的涉及。无论其建筑理论,还是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也好,宁波博物馆也罢,倘若没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做底,融会贯通海量学识,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当同行们一头挤进千军万马中师从西方,只有肚子有料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这个道理个人觉得是通用的,无论哪个行业,做出名堂的多是杂学杂家,使其异于常人的往往是本行业之外的见识,基本功外的跳脱格局,才是最大杀器。
另王澍对建筑学的热爱也十分让人感动。全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写自己和董豫赣为象山校区画图,两人在40多度的高温中挥汗如雨,董怕腿上汗多黏住凳子,就蹲在凳子上画图,“像一只蹲在树杈上的瘦鸟”。拆迁工人走来走去的室内,尘土飞扬阳光直射,两个大男人只穿着三角裤画图却不觉得辛苦,“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让我在画图时就提前进入了建造状态”。工作狂或多或少能理解这种投入和狂热。王澍对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和循环利用,也非常值得肯定,“用过即弃”是当下中国不分行业的现状,老祖宗修旧如新的传统基本一去不返,没人去想浪费与污染,但王澍做到了。象山校区的三百多万旧瓦片的回收利用,让建筑有了本乡的温度,文化不只是形而上的言谈,更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工匠乡亲感动的存在,工匠们自豪地和自己一砖一瓦搭建的建筑物合影留念,便是一个温暖而有力的佐证。
宁波博物馆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建筑旧材王澍不仅在建筑用材上尊重乡土,对工匠也是充满敬意。不同于办公室空调建筑师,王是一个实践派。他倡导工地见真章,并敬畏工匠经验,“哲匠+工匠”的组合让他屡战屡捷,比如初征威尼斯双年展那次。800平方占地面积、3000根竹子、60000瓦片,夫妻二人、四个学生、三个工匠手工搭建瓦园,仅仅用了半个月,完成了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澍对重建中国本土建筑哲学的贡献毋庸置疑,个人也十分认可,但其对于采光的处理,并不能完全接受。无论是象山校区还是宁波博物馆,查阅了多张成品图,第一观感便是极具视觉压迫感的瓦片灰,体积庞大肃穆庄重,窗子零星点点,感觉喘不过气来。王澍并非没有考虑采光,而是认为光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并不是重点,犹如园林中偶尔点缀的花窗,光是一种故意的暗、一种意境的“幽”、一种沉思性的存在,这种出于追求生活意趣而淡化功能性的设计,在王澍的作品很常见。个人并不赞同他对传统建筑采光的理解,更不赞同为了遵循古法而遵循古法,淡化现代居住感受,更像是自我狂想的实现,而不是对居者负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他一般的趣味和审美。这里可以提下同在中国美院的另一个大师之作——与瓦山对望的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博物馆,同样使用了大量的瓦片,同样极具个人风格,但采光胜过瓦山太多。此外,网上查阅象山校区资料,常看到学生的吐槽,不仅仅是采光,还有围合院落衣服吊晒的恐怖画面。王澍说,每一个建筑都是建造一种生活,要抱着为自家造房子的发心,但显然在这点上象山校区并不完美,也可能是建造时功能并未确定。
同样用瓦,中日名家有不同 上:王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下:隈研吾,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民俗艺术博物馆没想到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应该是这几年最长的书评/影评了,因为王澍确实有料,本书也确实值得看,“建造之前,先做个文人”此类金句频出,内力深厚,文化底蕴让人叹服,建筑思想和作品都足够拿得出手;但中国本土建筑学外皆异类的潜台词武断和性格言谈间的傲慢自大,真的很减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大师,是《卧虎藏龙》中李慕白,风轻云淡间涤尽凡尘。正因此,王澍是名家,而非大师。
本文原载于个人公众号:入梦来(rumenglai2014)
推荐房子的语录
关于买房的经典语录。
买房要趁早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