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原文的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了凡四训原文的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9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了凡四训原文的经典语录
《了凡四训原文的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了凡四训原文的经典语录

我发现这些答案都说的很浅显,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去研究这本书,只是大致翻翻,随便扫扫,还有很多人抱着很强的功利心去读这本书,妄图看完书只要做好事就能改变命运,甚至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小部分人只是道听途说,做善事就能让自己官运亨通,简单粗暴,以讹传讹,根本不屑去看。现在很多人,为了读书而读书,读完了,打个卡,OK,小伙伴们,我读完了,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吧,blablabla。这种读法,很浅薄,当然网络快餐这样读可以,但是对于这本书,不仅仅是读,最重要的是修行,用西方化的语言来说就是训练自己。++++++++++++++++++++++++++++++++++++++++++++++++++++++++++++++++++++++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章序篇立命之学,讲的作者本人的经历,作者一开始绝对是个宿命论者,被那个白胡子老头给说怕了,因为他的每一件事都说的太准了,不由得作者不信,当他遇到云谷禅师的时候才被大师点醒,禅师告诉他的是:-------------------------------------------------------------------------------------------------------------------------------------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

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

看清楚黑体字了,这段话禅师论证的非常精妙透彻,没半点打机锋式的含糊,稍微有点古文素养的人都能明白,诸位读者君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接下来禅师借机引导:

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诸位读者君,你们做到修和俟了吗,觊觎和将迎难道不是你们的常态?

然后,作者终于发奋,最后终于逆天改命: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看看我们现代人,持有这种世俗之论的人多不多?

++++++++++++++++++++++++++++++++++++++++++++++++++++++++++++++++++++++

第二篇是改过之法。告诉我们做善事之前要先改过。发出三心,勇心,耻心,畏心。同时阐述了改过的三个境界: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说的很清楚,没有一点空话套话大话,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证明的道理。(本来我写的是可以践行的道理,可是我又想了想,你知道道理,可不一定真正践行。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正确的引导,并且等到你自己摸索,实践,再回头看,终于发现,真有道理,我做到了,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的感觉,那样才算真正明理,真正知行合一。)

++++++++++++++++++++++++++++++++++++++++++++++++++++++++++++++++++++

第三篇是积善之方。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先前强调过: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意思是你本来就是一身骚,满身的臭毛病,心底不正还要做善事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要说这一篇,论证的尤为详细,举完十个善有善报的例子之后,他告诉我们: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可以说这是整部书的精华所在,对善的各种角度的剖析犹如让人醍醐灌顶。

总共十个角度,作者都做了详细的论述,现举两例。

——————————————————————————————————————————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中峰令试言。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现在知乎人普遍的疑问一模一样:如果好人没好报,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 心理学

如果把一段看做此问题的答案,是否可以给我们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简直说的太好了,这段话其实就是说的是现在的所谓“老实人”,其实很多老实人真的老实吗?知乎也有人做了类似讨论古人早就把他们看透了。扪心自问,你在自以为做善事时,有没有欺世,媚世,愤世,玩世的心?说句题外话,现在很多公司和明星捐款,有那个敢说我是纯粹的真心实意,再看身边的人,摩有不验者。。。

然后是论述善的十个方面,可谓面面俱到: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最后此篇总结: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

第四篇是谦德之效,说白了相当于结语,其实我觉得这一篇之所以被后人选进,是因为后来的编者想让这本书受到更多读书人的推崇,其实它和前文并没有太大关系,作者主要是以科举考试为引阐述对谦虚的一些看法,作者本身并没有其他意思,相当于一篇独立的小随笔,但这客观上使这本书有点成功学鸡汤的味道,也就是某些答主所说的明代鸡汤。只能说这并不能怪作者。。。

++++++++++++++++++++++++++++++++++++++++++++++++++++++++++++++++++++++

以上,就是整个《了凡四训》全文,曾国藩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民国的大德印光法师印光法师_好搜百科甚至亲自为这本书作序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言,足见其真实不虚。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此书并非鸡汤文,相反,几乎字字珠玑,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哲学通过简练的语言全方位地展示了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坚持不懈地践行下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凡四训》不同于小白文,它需要你不断地实践,不能看完就忘,看过就扔。必须以虔诚的心去修行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本质上,他和近来大热的西方思维著作《沟通的艺术》,《学会提问》在学习方式方面并无不同,都需要不断摸索前进。

以上。

----------------------------------------------------------------------------------------------------------------

幸亏匿名了,一开始我的答案还不算高票的时候,评论里都是让我解匿求关注的,但是我不敢解,一是做的还远不够圆满,二是怕有人曲解我的意思,挂起来批判一番。如今一看,果不其然。站在高处,随便断章取义的人还是有的,顺便说一句,自从知道白云先生以后,我对佛棍这个词是最有抵触情绪了,对随便给人下“佛棍”定义的人我也对其是否有真才实学持观望态度。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了凡四训》这本书的真实性,我认为,袁了凡一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他没必要非要写一部书来编一个故事,何况还是家训这种留给子孙后代的非常正式严肃的书籍,我认为这部书的真实性是可信的。

其次,我们怎样看待这本书,我觉得,任何自传性质的书都是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他们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写出自己对人生道路探索的感悟。像这种自传,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写过,如《富兰克林自传》,《安徒生自传》,《忏悔录》,《活法》,《写我自己》等等,很多普通人应当也写过,不过通常都被称为回忆录,传播的范围也不是很广,当然像唐骏那样刻意美化自己营销自己的我就不多说了。袁了凡写的《四训》归根结底和它们没有不同,只是因为自传作者本人的经历太过惊世骇俗,太具有争议性,所以一些和袁了凡持不同意见的人就给它安了一个暗含讽意的“明代鸡汤”的称号。

我对这类书的观点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意是有先后顺序的,先取精华,再弃糟粕。至于如何甄别精华、糟粕,全凭个人喜好,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个私人的事情。就比如,《了凡四训》这本书的精华,我认为在他与云谷禅师的对话,对改过之心的方法和境界的描述、论何为善三个部分最为精华,我信了,觉得很有道理,并把他们纳入我的三观体系中,作为我以后行事的准则和参考。而后这本书的糟粕,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所谓做善事改变命运,我持观望态度,袁了凡的命运,你说改了吧,确实改了,平平安安地比预定的寿命多活了21年,你说没改吧,他在生前确实受了很大的冤屈,但是要了凡先生自己选的话,我觉得他还是会选前者的。因为我自己不知道改过前我的命运是什么,改过后我的命运是什么,没法参考对照,自然也谈不到信与不信,我现在的观点是,不求改变命运,但求问心无愧。

至于了凡先生的经历与佛和儒的联系和冲突,我因为对佛法和儒法并不十分精通,准确来说只是看了几本闲书,连懂得皮毛都不算,没法说。但是我觉得,人这一辈一定是有可以改的和不可以改的,面对能改的,自己的缺点毛病,尽全力去改。改不了的,所谓“命运的不公”,用积极平和的精神去面对,这也就够了。

总而言之,单纯个人观点,我认为《了凡四训》是一本好书,如果认真读能够从中获取很多营养。

上一篇:做义齿电话销售经典语录
下一篇:喜欢你是一场漫长的失恋经典语录,喜欢你就已经失恋了,暗恋是一场漫长的失恋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龙族 经典语录,龙族最催泪的精彩语句,龙族里的情话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