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赫夫纳经典语录
休赫夫纳
休海夫纳做过的事
9月28日,《花花公子 Playboy》杂志的创始人休·赫夫纳Hugh Hefner安然离世。杂志官网为他的照片上配了这句名言:“生命太短暂,不该活在别人的梦里。”
随后而来的媒体纪念文章中,充满了各式引起眼球的数字:91岁高龄、1972年11月版716万册的巅峰销售纪录,以及3任妻子、2000多名床伴和他“我从不结识24岁以上女孩”的豪放宣言……
一方面,男人们艳羡他把每一个男人的春梦活成了现实;另一方面,也有些女孩对这个“物化女人的老不修”颇有微词。
然而,赫夫纳带着这只世界上最有名的兔子行走了64年,曾让它击败过《纽约客》等一众著名严肃期刊,获得美国期刊最高荣誉“全国杂志奖”。“色情”二字绝不是他的全部,对男孩来说是这样,对女孩来说也是如此。
1 创刊
“公开谈论性,本身就是一种革命”
赫夫纳创刊《花花公子》之前,曾读到过一组研究数据:在接受调查的美国男人中,有70%嫖过娼,有40%有过婚外恋。
在人人看起来都像保守绅士的50年代,男人的这种偷偷摸摸和表里不一让赫夫纳大为震惊。
《花花公子》创刊封面
“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谈论性、为什么不追求更加自由健康的性关系呢?”于是,《花花公子》应运而生。
“我的本意并不是观念革命,然而公开谈论性,本身就是一种革命。”
2 兔女郎
“她依然清晰地记着自己的兔女郎的经历,这很棒!”
当然,《花花公子》站在男人那边似乎永远比站在女人那边多,“兔女郎”也被男性世界消费了很久。
花花公子俱乐部雇佣的兔女郎的典型装束
1960年到1963年,花花公子俱乐部雇佣的兔女郎超过了1000名。但这也使她们离开家庭,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女性。——其中就包括年轻的记者格罗利亚·斯坦海姆。
如今斯坦海姆已经成为美国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她也曾撰文深刻讨论过自己当年的经历。赫夫纳十分赞叹她的成就:“她依然清晰地记着自己的兔女郎的经历,这很棒。”
3 教士75折
神学院学生普遍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是……
《花花公子》早期的“男性为尊”视角,本来非常符合传统观念。唯一的分歧在于清教文化将“性”看作羞耻的原罪,而《花花公子》则把性看作健康生活中重要部分。
和教会耍小心机的赫夫纳
60年代,为了“征服“宗教人士,赫夫纳推出了“教士订阅打75折”的方案。没想到,神学院的学生普遍表示了强烈不满——作为“未来教士”的他们也要争取这项优惠……
从此,《花花公子》成为了一代美国人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仪式,也改变了美国人对性的看法——甚至包括了教士。
4. 花花公子基金会
对抗监管怎么能不花大价钱?
1963年,赫夫纳曾因出版女明星杰恩‧曼斯菲尔德的裸照被捕,控方给的罪名是销售隐讳刊物,后因陪审员无法达成裁定而撤诉(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是杰恩,真不是梦露
从那以后,赫夫纳成立花花公子基金会,为研究人类性欲特质的科研人员提供经费,剩下的钱则用来和监审部门打官司。
5. 邻家女孩
“好女孩也喜欢性”
除了女明星,赫夫纳还提出了 “花花游伴”的概念,将邻家女孩的形象引到了众人的目光之中,她们上半身是秀兰·邓波儿的脸,下半身则是杰恩·曼斯菲尔德的身子。
赫夫纳和他的好女孩儿们
纯情天使和妖艳贱货在《花花公子》出现前,一直是美国男人心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然而,赫夫纳认为,“邻家女孩才是人类性欲本能中积极的、肯定生命的态度。我仅仅想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好女孩也喜欢性。”
6 花花女郎的高薪和创意自由
“有史以来第一次”
曾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的明星乔安娜·克鲁帕在2005年曾表示,女明星为《花花公子》杂志拍照的热情的其实很高,因为赫夫纳对她们从不吝啬,也给予了充分的自主性。
“有史以来第一次,女性获得的报酬可以超越男性。拍摄时,由女性来决定动作和场景,她可以与男性一样定下规则,可以与男性一样同场竞技。”
7 艳照的短暂离去和归来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016年,《花花公子》曾作出年不再刊登裸体的决定,引发了各种讨论。
鉴于年轻人的性已经自由了很多,在杂志上看艳照并不是他们的刚需。《花花公子》一贯有很多深度报道和有趣的生活方式内容,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艳照回归那期的封面
有记者问,“那你们跟同样奔放而年轻的Vice有什么区别呢?”时任内容主管 Cory Jones打趣了一把自己杂志的主流感和Vice的地下感,“我们的杂志是给有工作的青年人看的啊。”
不过,《花花公子》很快就又重拾了女性裸照的传统,只是这一次并不将它作为主要的噱头。
赫夫纳的儿子库珀淡定地说,“裸露现是正常状态(无需特别关注和掩饰),没什么大不了的。”
8. 关于堕胎和公开哺乳
儿子观看电影,才知道父亲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早在1963年,《花花公子》就发表了一些主张人工流产合法的文章,早于使全国范围内堕胎合法化的“罗伊诉韦德案”。
一直被认为是“物化女性”的罪魁祸首,赫夫纳从来不屑解释
而"解放乳头"是美国另一项追求性別平等的社会运动,意在争取女性在公共场所母乳喂养的权力。《花花公子》也曾刊登知名演员斯嘉丽·伯恩支持这项运动的的文章。
不过,赫夫纳从不大力宣扬自己对妇女权利的积极贡献。连他的儿子库柏也承认,自己偶然看观看了《休·赫夫纳:花花公子、社会活动家与反叛分子》的电影,才了解到父亲原来早就持有女性主义观点。
9.关于LGBTQ
“政府不应介入我们的卧室”
60年代时,美国政府还没有认可同性恋基本权益。而赫夫纳曾在杂志中表示,“政府不应介入我们的卧室”。
Halsey 封面照
《花花公子》杂志因此被美国同性恋者平权运动的重要部分。双性歌星 Halsey 曾登上杂志封面,而花花公子大厦里的派对中,也有很多LGBTQ 人群的身影。
10. 终极享乐生活的单身汉?
别被91岁的老头骗了
人们往往以为赫夫纳一生风流潇洒,享乐无边,然而这正是他经营的策略。
即使在他死后,仍有很多人“受骗”亦或是,男人们更情愿相信世上真有这么一个人实现了所有男人的梦想。
实际上,赫夫纳的另一面是个“工作狂”,连续工作36-48小时是常事,执行会议也一开就是26小时。
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赫夫纳大圆床
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工作场所
60年代中期,赫夫纳工作最为密集时,两年只有9次离开办公大厦,体重直线下降40磅。
直至卸任给女儿前时,杂志每篇开篇社论几乎都出自他个人之手。(这些文章后来集结成了《花花公子哲学》)
“不把工作视为眼泪,而是视为幸福的时光。让自己成为敏捷的人、警觉的人、有鉴赏力的人,可以摆脱逆境的人,还要有很高的生活品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的人才配成为花花公子。”
作为一个以性为武器的男人了,赫夫纳的确写就了半个世纪的美国性态度演化史。
“让我们在自己的房间。倒上一杯鸡尾酒,摆上一两盘开胃小菜,再放上营造气氛的音乐,邀一个女性朋友来聊聊毕加索、尼采,爵士乐和性吧。”——64年前,这是《花花公子》的发刊词。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
Lens-知乎、Lens-专栏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编辑整理:明珠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休·海夫纳一生快乐吗
很好,离瓦特堡大约300米休海夫纳天空别墅。
休赫夫纳豪宅兔女郎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