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第一幕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茶馆第一幕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9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茶馆第一幕经典语录
《茶馆第一幕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茶馆第一幕经典语录

本文不涉及任何剧透可放心观看!

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可以说是今年戏剧界讨论声量最大的一部戏了。老舍、茶馆、孟京辉,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便引发无穷热议,而讨论的焦点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是老舍的《茶馆》吗?”

大多数观众应该跟我一样,戏剧启蒙来源于中学课本剧本这个部分,刚好我们班看的就是电影版的《茶馆》,这是我人生看的第一个话剧(虽然实际上看的是电影),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黄宗洛等多位大师的经典演绎至今难以忘怀,是真正的大师、经典!(比人艺现在这版不知道要高出多少,感觉这两年《茶馆》的演员是越来越糊弄事了!)

我是怀着对老版《茶馆》经典之作的热爱,对于是之老先生高山仰止般的敬仰,买了孟京辉版《茶馆》的戏票的。我相信很多观众也跟我一样,是奔着“经典”两个字走进剧场的,同时我也想看看,孟京辉这次能怎么玩?

所以,当孟京辉版《茶馆》大幕拉起,我听到的是熟悉的台词,而看到的却是陌生的景象,使人不得不思考。你说孟京辉先锋吗?我个人并不觉得,他只是比较好的与欧洲当代戏剧接轨,而来自德国戏剧构作的深度参与,也让这部剧有了更深的思考空间。他的观众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要跟导演的思想不断地碰撞和交锋。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文本的成功是第一,其次也要看传承的久远。一个版本持续的演出和不同版本广泛的演出都可以成为经典,一个版本持续的演出成就的只是这台戏剧的经典,而同一剧本不同版本广泛的演出成就的则是戏剧本身的经典。

为什么说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说起老舍的《茶馆》一千个人脑子八百多个都是于是之版本的话剧呢?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请了36个本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导演来排36个版本的莎士比亚的戏。为什么英国就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以最出名的《哈姆雷特》为例,去年当我们醉心于NT Live带来的卷福版《哈姆雷特》时,莫娘主演的《哈姆雷特》也在西区长演,而抖森也在去年出演了丹麦王子,令大家尖叫连连。甚至英国还有Maxine Peake的女版《哈姆雷特》……为什么英国就有这样的文化自信,而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尝试呢?

《哈姆雷特》的故事几乎是妇孺皆知,观众从不是来听故事的,而是看又有了怎样的重新演绎,跟当下有什么联系,和自己有什么共鸣。而《茶馆》虽然称之为中国话剧经典剧作,但真正读过的又有多少?就像你家附近的一个景点,提起来都知道,很熟悉,但你似乎从未去过。

当下由于网络快餐文化和社交媒体娱乐化的影响,很多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欣赏艺术还被动的停留在听一个感人的故事,看演员们演的多像,弹的多快,唱的多高的阶段,并且下意识的认为外国戏就是牛逼,中国戏就是傻逼,这是多么可怕的思想误区。

中国戏剧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茶馆》可以说是老舍先生最有名的作品了,也是建国之后最好的作品。经过人艺老艺术家的话剧及电影的演绎更是家喻户晓,这也造成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除了电视电影以外没有别的院团排过《茶馆》。唯一一个曲剧版的还是人艺的顾威老师给导的。而这一现象一直到近两年才被打破,因为2016年是老舍去世五十周年,其作品成为了公版。之前已经有了李六乙的川话版本以及王翀的“残酷校园”版本。所以孟京辉版的《茶馆》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对于中国戏剧的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最近这十多年中国戏剧届似乎进入了一个和平共处的年代,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乐融融。你排的戏我绝对不排,我演的戏你也不会考虑。就拿人艺另一部代表作《雷雨》来说二十年前还有过王晓鹰版、明星版(濮存昕、潘虹、蔡国庆、雷恪生等主演)、上话版本以及越剧、黄梅戏、沪剧、歌剧等多种版本。而近些年除了天津人艺因为是曹禺故乡的缘故还时有演出外,很少能看到其他版本的呈现。再看现在人艺、国话、上话等戏剧院团之间的戏鲜有交集,这其中不乏有版权的原因,但这之间的默契也确实太过巧合。换句话说中国的戏剧舞台太缺少对台戏了,作为观众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去年陕西人艺的《白鹿原》进京刚好与人艺的《白鹿原》早了一个月“擦肩而过”好生遗憾!我希望以后中国的戏剧舞台能看到越来越多对台戏的出现,如果有一天观众能看到国话的《雷雨》,人艺的《萨勒姆的女巫》会不会特别开心?如果上话演《哗变》,人艺演《十二公民》会不会很期待?等到那时中国戏剧才是真正繁荣,才真正有资格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

最后回到正题怎么评价孟京辉版本的《茶馆》?

好戏!还不够好!还能更好!其本身的意义大于其本身好不好的意义!

因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王利发。

“黄磊眼中的《茶馆》”这篇推送写了很多所谓“看不懂”的读解,颇具价值。但个人建议如果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就不要再看别人的答案了,因为只有你自己心中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而思考的过程远比最终的答案要有意义的多。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也公布了明年大剧场的排演计划,《茶馆》将会在明年的2月23日-3月5日在首都剧场演出,假如在那个时候四版《茶馆》能同时上演,那将是多么过瘾的一件事啊!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 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课文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央告,等等,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就是剧本所要展示的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特殊的矛盾冲突。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  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  除了为表现主题服务之外,也展示了中国茶馆文化之一斑。《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以课文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事情,在茶馆中一闪而过。  比如崔久峰的出现,只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不过反映了他那类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穿全剧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把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成了一幅画卷,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除了人物,这一幕也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单一。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这样,一个一个小情节,一个一个小故事,像画面一样,汇集起来,便构成了《茶馆》这幅长长的画卷。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遭遇等,他虽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对巡警、特务则不同,他明知是敲诈,却巧于应付,不敢表示一点不满。对刘麻子之流,他虽然从心眼里厌恶,但仍然笑脸相迎,不愿得罪他们。但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蕴含着他的不满、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  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茶馆》第一幕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

上一篇:谈判官经典语录商碧晨
下一篇:书 三体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龙族 经典语录,龙族最催泪的精彩语句,龙族里的情话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