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爱和自由经典语录
本人目前正在研读一些专家这方面的作品,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是他们的基本立场。如,美国金伯莉 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劳伦斯 科恩的《游戏力》、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等。
你提到爱和自由,你是不是也看过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这本书。我想通过孩这本书来说说你的这个话题。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并在一定前提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孩子会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建构,按照生命的密码,自然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我完善的人。
一、自然的成长成就真善美的人
蒙特梭利描述过这样一幅图,图中央红色圆心,即完善中心。环绕这个圆心的是一个蓝色区,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较坚强、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环绕蓝色是白色圆环区域,表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的大多数人。最外的边缘一层是一个区域最小的深红色圆环,表示正常范围之外的那一类人,比如说精神病患者、违法者。由中心依次往外的颜色分别是红色、蓝色、白色和深红色。
蒙特梭利说,人对周围世界的适应能力在生命的头6年就开始了,如果头6年儿童按照内在的指导正常发展,儿童就可以自然成长为蓝色区域的人,不用任何人来教育,别人就是打他、骂他,不让他追求完美,也是不可能的,他就是要追求完美。
0-6岁心理成长完好的儿童长大后会成为真善美的人,即蓝色圆环区域的人,即人们热爱的人,如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优秀的工人、教师、战士等,对社会有建设行为的人都是真善美的。
这样的人长大后其所思所想与行动完全一致,都是自发地,如为了某些正义的事而奔走,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断地完善自我,而其所做的一切工作恰恰也是在完善这个社会,同时,他们有白色区域和深红色区域的人不能想象的快乐。
0-6岁心理发展不太好的儿童长大后会成为白色圆环区域和深红色圆环区域的人,我们的大多数人属于这两个区域。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坏人,于是他就拼命地控制自己。蒙特梭利称这类人的苦行者。他们的意志和行为不统一,需要通过控制。追其根源,是不是小时候就时常出现其意志和行为不统一的情况呢?比如刚会走路的小A出于好奇,用脚尖插入瓷砖中间的圆洞,老人家却担心他会摔跤,把她抱开了;小B喝了一半的饮料一不小心弄洒了,哭闹着要再买一杯,小B想的是一种洒到了地上,对于完完整整地喝完这个过程就不完美了,而家长却觉得是你不小心,就不买了,让你下次长点记性别再弄洒了……所有这些,当儿童的意志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想像来达到心理的满足,或者这种需求会进入潜意识,或者通过做梦来获得满足。当这种思想和行动不统一的行为太多(这种不统一其实是一种分裂),于是这种不统一的情况自然进入到成人阶段。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白色区域的我们却对追求完善自己的孩子干扰太多,比如为了达到大人的效果,我们用赞美、奖励等,而这些是隐形的控制,都不利于孩子由内至外地认识自我。在我对《不要用爱来控制我》的讲解中也提到,一个完善、快乐的人应该是由内至外地认识自己,而不是通过外在的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一个在爱和自由中成长的孩子则会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认知从自己内心开始来认识自己。大家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吗?正如书名,我们给孩子更多的爱和耐心吧,让他们慢慢来,不需要我们的说教,他们自然会成长为完善、快乐的人。
二、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能够顺从
很多时候大人需要孩子的顺从。孙瑞雪认为,孩子的顺从是需要前提的,这个前提是他能够做到这点。如恋爱的人一样,一方被另一方需要去干什么事情,另一方很开心,这是一种被需要的价值实现感带来的快乐,同样,如果孩子能做到这点,因为爱他也愿意去顺从,进而体验这种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三、规则与平等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我们家长朋友在操作上也会有难处,我们可以参考孙瑞雪老师的蒙特梭利幼儿园的规则。“爱和自由”幼儿园建立有7条规则,他们严格地遵守了这7条规则,剩下的一概自由。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建立有弹性的规则,并且在情景中进行。
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成就子不断完善的孩们!
学无止境,愿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