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经典语录曾国藩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曾国藩:中国理学经世致用二圣之一,其一王阳明,其二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在世仅62年,但他的治学、修身、治家、治军、识人、忠君等先贤思想影响深远,虽然后人对他一生评价众多,但历史始终是存在的事实,无论后人如何评价,曾国藩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的成长仕途本身是个奇迹,时代成就曾国藩也好,时势造就英雄也罢,但都离不开他本身的博学修身为基础。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不同视角对曾国藩有不同的评价,以史为鉴,一人之力能影响几代人直至永远的镜子,其个人历史价值,已经永远超出了当时处理某些具体事件本身的意义,无论对与错留于后人说。后人对曾国藩学术价值的不停的挖掘研究,都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行为学,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缺失的补充,缺失了什么才能从古人那儿去寻找参考依据。但无论怎么深入探究,可能只了解到曾国藩的片断和片面的,曾国藩本人却是系统和全面的,曾国藩本人也是辩证、矛盾和丰富多彩的。
毛主席“独服曾文正”
毛主席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 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毛主席最伟大处之一,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不唯书、不唯古、不唯洋,能把古人的东西、外国人的东西,结合中国社会现状发展成为适合自己的东西,也成就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主席从曾国藩《爱民歌》中启发,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比《爱民歌》更通俗易懂和记忆,更符合当时红军以农民为主体的身份需求,对中国红军发展壮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对待太平天国的评价上,毛主席东是这样评价的:曾国藩其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毛主席用了“收拾”“完满”二词,可见毛主席是持肯定态度的,也能看出毛是纵观历史大局,怀有一种“傲视群雄,唯我独尊”的大格局,看到的是曾国藩的胜利结局,也说明当时毛主席对自己的人生未来和中国革命也是充满必胜信心的。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 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 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也许后人都带着“成王败寇”偏见。蒋 介石推崇曾国藩都是从技术层面分析,学的是方法和技巧。且讲得多,做得少,军中高层听得多,实践到行动中少,没有彻底去推已及人。纵观历史故事,蒋都是在面临失败时,面对曾国藩的感慨更多,失败后找曾国藩“谈心悔悟”而已,蒋介石可能更加推崇曾国藩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不死精神吧!
附:曾国藩《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去民家取门板。
莫拆人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采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