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作品经典语录
我只引用一句话,托尔斯泰代表了俄国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如果说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太阳,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俄国文学的月亮。
小时候懂得少,不懂什么是深度,看到一望无际的景象,觉得广度好厉害,至于深度?那是什么?算了,不管了,也根本不去了解。
后来长大了,读的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对于事情的分析可以由浅入深了,逐渐开始推崇深度,觉得把一件事情剖析至如此程度真乃神人也。至于广度,这时候的你觉得不过尔尔,不过是看的远一点罢了。就好像是,你自己在向下挖掘深度的时候,挖着挖着,就好像碰到了一堵厚障壁,怎么也突破不了,看不到继续的希望。但是在陆上远游,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多去几个地方,貌似自己永远不会停下,可以环游世界。(事实上只是待在自己的那个小城)
再到后来,些许老了些,阅历也有了。这时候,觉得所谓广度和深度,不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罢了,硬要分个高低,实在是很幼稚的事。甚至这个时候,还会更青睐广度一点。觉得深度胜过广度,往往是觉得自己从作品中感到了共鸣,这种时候,多是年少轻狂,年轻人,总是多愁善感,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将《人间失格》等书奉为圭臬。长大之后,发现积累广度所需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的难度完全不逊于深度甚至犹有过之,很多事情亦是如此,想想简单,实则做起来难上加难。
如题主所说,战争与和平读之无味,大概是因为自身积累尚且不足,而陀氏读之感同身受,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常态。
如禅宗青原行思所说,参悟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悟之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悟之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当然,陀氏和托翁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顶尖大师,不分高下。倒是有些人,因为自己喜欢其一便搜肠刮肚寻找把柄攻击另一,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最后,用个其妙比喻来结束吧:你觉得魔兽争霸3比LOL难打,moon和faker分别是各自游戏的顶尖高手,但你不能因此说moon就比faker强多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如下:小说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青年》[3] 《一个地主的早晨》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黑暗的势力》 《教育的果实》《克莱采奏鸣曲》 《哈泽·穆拉特》《穷人》《哥萨克》《高加索的囚徒》《谢尔基神父》《忏悔录》《伊凡·伊里奇之死》《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哈吉·穆拉特》 《克莱采奏鸣曲及其他故事》 《霍斯托密尔:一只马的故事》 散文 《什么是艺术?》(1897年)《天国在你们心中》《到底怎么办》《当代的奴隶制度》《回忆录》(未完成)《给自由主义者的信》 (英语,1898年) 戏剧 《黑暗的势力》(1886年)《教育的果实》(1889年)《活尸》(1900年) 编著 《启蒙读本》《生活之路》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般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 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