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皇陵经典语录
考古是人文科学而不只是科学,是有底线的,一定程度上也要服从于政治、道德甚至社会诉求。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缔造者,对中国的民族、文化乃至后续社会制度的影响冠绝两千年。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是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政治和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源头与基础之一。一定程度上秦始皇甚至可以看作文化载体、历史名片甚至图腾,就像孔孟之于民族文化传承、汉高祖之于汉族、唐太宗之于多民族国家的示范。
日本历代天皇陵寝,保持外部防护设施齐备,陵寝设施修缮完备。目前限制陵寝公众开放程度并禁止发掘及非常有限的无破坏研究,几乎与国内正好相反。无论是天皇制度尚存原因,或已发现或担心考古论证有悖于天照大神传说的本土万世维系的天皇来源而动摇日本国家精神支柱,再或者纯粹对历代如仁德、神武等历史载体天皇神格化、图腾化尊敬。至今无详细公开的日本天皇陵墓考古信息,无论是未深入还是信息敏感不公布,但天皇陵墓的敏感性和严格保护形成的神秘性,确实让天皇和天皇制度成为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核心载体或者精神说支柱。这些都是国内对重要帝陵的考古态度的参考。
至于国内,说个比较典型的。黄帝陵,一般被认为是衣冠冢,实际陵寝目前已不可考。假如桥山陵寝内部有成套器物、衣冠,借以了解当时文明程度、社会制度、以及用C14测定年代,论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不比整个二里头石峁陶寺价值低,且发掘保护较易保证,发掘项目负责人名利双收不在话下。
但是作为正常华人,估计没谁愿意、也没谁敢吧。黄帝,是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历史起源与核心。这座陵寝不大,甚至陵内什么情况也不可知,但从汉代到今天,朝代更迭,香火不绝。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自汉武帝祭祀黄帝陵以来,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中原王朝,为宣示正统、凝聚人心、告示先贤,逢朝代新更、国力昌盛或有帝王登基、大战新胜等大事,进行黄帝陵大祭。如光武帝、北魏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顺治等,1912年民国新建孙中山派员祭祀,1949年新中国成立祭祀,另1937年国共共同祭黄帝陵以凝聚民族激励抗日。自1980年,黄帝陵公祭成为惯例,每年陕西省政府主办,省领导主祭,邀请社会各界华人华侨包括对岸政要等参加,台湾地区遥祭。不算民间祭祀,黄帝陵公(官)祭从唐代纳入国家祭祀制度成定例,从原始宗教行为逐渐成为制度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国家行为。黄帝之于中国怎么看?黄帝陵之于今日中国怎么处理?
说远了,只是想通过黄帝陵来说明秦始皇陵处理态度。如第二段所说,或许秦始皇没有黄帝重要,但应绝非可以无视或随意丢进博物馆的。作为一种象征,历史载体,民族伟人,像黄帝一样世代配享祭祀不现实,如无破坏,安静埋藏地下,或许更合适。
文物法上,遗存遗迹是文化资源。国内地方上可能希冀将高价值帝陵贵族墓葬挖个底朝天转化成其他资源,一来为旅游、提高地方知名度、提高gdp带动经济,二来刷政绩刷学术。很多接受大量盗墓小说、猎奇营销文熏陶的读者,或许好奇心、猎奇心与求知欲混合,或许认为任其埋在地下腐朽不如放在博物馆保护而支持技术成熟发掘。奈何发掘审批和执行单位并不是当年郭吴。
如果发掘了,或许以后会看着表单,陕博有什么国博有什么秦陵博有什么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文物……都是秦陵挖的,再或者指着玻璃柜一堆乱七八糟古尸说那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倒不如骊山脚下远远指着,那是大秦第四陵园,秦始皇陵,埋的是两千年前的历史、大秦烈烈、烜赫武功、大秦始皇帝。技术成熟后发掘也不认为错,只是不发掘或更合适。
而对于现在的秦始皇陵,对地面配殿享殿等附属建筑遗址和车马坑、兵马俑的发掘尚未完成但已经形成足够的地方效益和学术效用,甚至满足我们对始皇帝和秦帝国的幻想以及现实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荣誉感,已经足够了,应再无必要开启地宫。国家也明确禁止主动发掘皇陵,不如让秦始皇陵永远埋藏,给历史和先民足够敬意和神秘。
大 秦 神 话 皇 陵 魅 影da qin shen hua huang ling mei 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