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海瑞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大明王朝海瑞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9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大明王朝海瑞经典语录
《大明王朝海瑞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大明王朝海瑞经典语录

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所在? 支撑火盆的架子倒了,所以盆覆了,火灭了.

如何评价海瑞?嘉靖曾经给过海瑞一个评价,说海瑞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知乎上评价海瑞的人更是极多,但要我说,绝大多数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海瑞,也没看懂《治安疏》,别说海瑞了,连海瑞他妈都不真正了解。海瑞不是毛遂自荐,主动替嘉靖“正人心而靖浮言”么?现在轮到我也想替海老爷来一回“正人心而靖浮言”。大明王朝第十一问,我们来评价评价海瑞和他的《治安疏》。《大明王朝1566》系列回答如下:第一个是《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二个是《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三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四个是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五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六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七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八个是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九个是《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个是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一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二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三是《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按照老规矩,以上之前已经说过的地方,我们下面就直接引用结论了。下面,正文开始。————————————————————————————————海瑞,朕送你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这是嘉靖帝与海瑞第一次正面交锋以后,对海瑞的评价。当时海瑞长跪于地,嘉靖惊怒交加。我们先不去评论嘉靖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说出这样的话,而要先说说,嘉靖说得对不对?我的看法,嘉靖说得对。我们就挨个来分析看看,这八个字到底是否契合剧中的海瑞。一、无父海瑞的父亲,在海瑞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死于倭寇入侵。所以说他“无父”,至少在字面上是对的。但是,海瑞有母亲,我们就在这里,说说海母。海瑞是由其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海母带大的。海母本身,就是个极其刚强的女子,一个人守节将孩子带大不说,更时时刻刻教诲他,可以说,海母是对海瑞影响最大的人。这个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海瑞的为人处世之中,甚至我们可以说,海瑞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一份千古《治安疏》,其母对他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而这一切,我们如果要在剧情里找到正传,那我可以说,第十九集对海瑞个人非常重要。李时珍在海瑞家里,给海瑞开了生子的药,但是他也明说了,“生子”这个事,症结在海母身上。当晚海瑞依旧在母亲屋里侍奉海母,海母要海瑞背书,母子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海瑞:母亲想听哪一章,儿子背读就是。海母:背下面一章,就是“谏诤章·第十五”,说臣子敢跟皇帝争、儿子敢跟父亲争那一段吧。海瑞;母亲,还是另背一章吧。海母:就这一章。前面的就不用背了,只背儿子敢跟父亲争的那一段。海瑞:“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诤于父。”海母:跟阿母说说,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海瑞: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的儿子,则父亲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假如父亲做出了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保持沉默。要婉言劝告。海母:不对!孔子明明说得是“争”,“争”怎么是婉言劝告呢?海瑞:母亲说的是,圣人说得“争”啊,可以解为“直言抗争”,可儿子觉得还是解为“婉言劝告”好些。海母:那下面一句: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是不是也是婉言劝告啊。海瑞:阿母,还是有所不同。海母:怎么不同?海瑞:有大不同。父亲不过一家之长,偶有不义之举,婉言劝告,纵然不听,不过一家之不幸。君主掌一国民生,若有不义之举,则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故臣者,必须直言抗争。海母:你的意思是不是,阿母纵然不义,不过是你和你媳妇不幸,是这个意思吗?这段对话,打得我真是累死了。但是,它对我们了解海瑞的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海母是知书的人,她教育海瑞不是我们说得下里巴人的粗野教育,而是海母本身就知孔圣人的《孝经》,不但读过,连哪个章节哪段话都记得很清楚,并且以此教育海瑞。第二,海瑞之所以敢于直言进谏,不是在嘉靖后期已经朝政凋弊的时候才有的勇气,而是他早就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更加重要的一点,敲黑板了啊:海瑞的“直言抗争”是建立在孔圣人的“孝”之上的。换句话说,海瑞是抗争实际上是遵照圣人之言行的“孝举”。第三,海母此刻就知道自己对儿子和媳妇的管理方法有问题。当晚海母就带了阿囡睡,让夫妻二人同房。这就是很能说明了。所以很多人大肆批评海母虐待媳妇,要我说,那是跳出时代骂闲街,换句话说,要骂,也得骂“吃人的封建礼教”。海母自己怎么过来的,就怎么要求海瑞和媳妇。我没有说海母好,我只是想说她也不是韩剧里的坏婆婆。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家里的海瑞对海母,是绝对服从的,他采取的态度就是“屈了媳妇,也不能屈了母亲”,这是不是跟朝廷的徐阶“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如出一辙?所以如果说家是国的缩影,那么海瑞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就是徐阶他们在朝廷扮演的角色,即“家里的海瑞”就是“朝廷的徐阶”。只不过他自己意识不到。而家里的海母,就如同朝廷的嘉靖,也是一样的地位。那么我们就要问了,那在家里,谁扮演“朝廷的海瑞”啊?李时珍。只有他,敢于直言海母的过错。大家想想,海瑞在海母谈起李时珍指出她过错的时候,还要说这是李太医说得不对,那不就如同海瑞上书以后,嘉靖最后也曾对着徐阶检讨自己的过错,徐阶安慰嘉靖的话如出一辙么?那么我们还要继续问了,李时珍对海母直谏了,那他尊不尊敬海母?尊敬,尊敬到进门洗脚,跪下磕头的程度。那么根据这一层影射,家里的李时珍尊敬家里的海母,朝廷的海瑞同样尊敬朝廷的嘉靖。这个结论,先放在这里,后面我们有用。在这里先要得出的结论是:海瑞确实无父,但是海瑞的教育,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极度符合儒家圣贤之道的。二、无君这个更好理解,但值得琢磨琢磨。儒家学说十分重视伦常,“五伦”之首便是君臣。维系伦常的概念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朝野上下都说海瑞是“大不敬”。但我们要说,方才第一条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海瑞是按照儒家的标准去践行“孝”,是将孝中的谏诤发扬光大了。什么时候谏诤?在君王“有不义之举”的时候要谏诤。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概念去论,那么应该说是嘉靖先“君不君”,海瑞才冒死进谏,才“臣不臣”。所以这个“无君”,除了海瑞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詈骂嘉靖这件事之外,我们还要再给它加上一个定义,那就是所谓“无君”,也可以指嘉靖这个君,没做君该做的事。但纵使我们承认这一点,并且在第一点的家国影射中,还得出了海瑞其实是非常尊敬嘉靖皇帝的这个结论,海瑞的《治安疏》放在与他相较的满朝文武之中,也当真算是“无君”了。因为第十问里我们谈六必居的时候说了,满朝文武在嘉靖的胁迫之下,东挪西凑的抠出钱来给嘉靖修宫观,嘉靖认为这就是心里有他这个君父了,那海瑞跟他们比较,可说确实是“无君”。三、弃国弃国这一条,可能稍微复杂一点,但我们要对比着看,就很容易明白了。先提一个问题,在剧中谁不弃国?弃国的反义词应该是什么?是老成谋国,谁老成谋国?赵贞吉。是公忠体国,谁公忠体国?胡宗宪。只管那海瑞去和这两个人比量就是了。第九问里,我们谈浙江大案,赵贞吉思虑细致,顾虑甚多,可以说是小心翼翼,谁也不得罪。反观海瑞呢?先后与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朱七、赵贞吉交手,各个阵营打了个遍,根本无视司礼监和内阁的急递,严审郑、何呈交朝廷。第十问里,我们谈六必居。胡宗宪身在官场,看得明白透彻,但是他自倭寇平定以后就决心闭门不出。无论严党兴废,胡宗宪只低头干自己该干的事,若不是改稻为桑搅到他头上来了,他对那些贪墨腐败是一个字都不多说的。反观海瑞呢?眼里根本揉不得沙子。在浙江如何斗天斗地就不说了,在海瑞身上那都不算事。海瑞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六必居怼皇上,跟胡宗宪形成的是鲜明的对比。赵贞吉是一个“老好人”么?赵贞吉身上的黑点确实有,但不是这个。赵贞吉是目的,是要让自己和恩师顺利过关,他顾虑得越多,越得到嘉靖认可,越能早日接班;胡宗宪呢,胡宗宪绝不是一个没有血性的人,只不过对他来讲,抗倭才是头等大事,如果他贸然卷进党争之中,他就没有办法踏踏实实地去打仗。一句话,在赵贞吉和胡宗宪心里,都有一个比眼前之事更大的大局。这个大局,就是“国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瑞确实是“弃国”。他在浙江查案,不顾局面会如何收拾,一味拼扯;六必居题词,更险些动摇身为江山国本的裕王,他也不在乎。但是,我们要留一问,那就是有没有比“国事”还大的大局?待会再说。第四、弃家这个最好解释,都在明面上,这个也最沉重。据广东巡抚奏报。海瑞的母亲和妻子,是六月二十四到的雷州。准备渡海,回海南琼州老家。可海妻正有身孕,在雷州到了产期,是难产。官府因海瑞是罪臣,按朝廷规制,不能给她派郎中。海妻在驿站三天,胎儿生不下来,母子,都未能保住。嘉靖都上三炷香了,我就没什么想说的了。唯一要说得,就是我自己认为,全剧里最伟大的角色就是海妻。由此看出,海瑞身上的“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没有冤枉他的地方。那我就有一个疑问,海瑞他是个至阳至刚的人,一生恪守儒家规范。无父无君、弃国弃家的根源,就是那本《治安疏》,他为什么要上《治安疏》?这个疑问,由海瑞自己回答: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为何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因为在父、君、国、家之上,还有更大的江山社稷,还有比江山社稷更大的,天下苍生。是它们在督促着海瑞“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海瑞还有一段话,更详解了他自己的《治安疏》:可是当今圣上,处处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修道设醮行,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人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致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以汉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我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君如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为父。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各级官吏,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皇上身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查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嘉靖知道么?可能知道,只是知道也不以为然,即使如此,他也不是全都知道。他不知道,他的大明朝在他四十多年的治理之下,已经是风雨飘摇。他不知道,他的六千万百姓,都生活在水火之中饱经煎熬。他不知道,他御极四十四年,却做了一个不顾其家的君父。海瑞上《这道疏》,就是要把真相撕开了拿给他看。海瑞与嘉靖,是天下苍生与九五之尊的较量,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较量,是大义与大利之间的较量,更是人性与制度的较量。海瑞忠君么?忠。听闻嘉靖去世昏厥于地,极忠。但是,就是因为忠,才更要直言进谏。海瑞骂了皇上,是为了将来史书里,没有人再骂皇上。海瑞贤良么?当然。他用一双眼睛冷静的看透了大明的弊政,用最清晰的思路,看遍了大明朝最阴暗的角落。如何评价海瑞?海瑞是一个心怀江山社稷、更心怀天下苍生的忠臣、良臣、贤臣、直臣。好了,现在我们对海瑞有两句评价了:第一句“海瑞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第二句“海瑞是一个心怀江山社稷、更心怀天下苍生的忠臣、良臣、贤臣、直臣。”但是,还不够。海瑞与嘉靖之争,除了我上述那个排比句以外,还有一个层面,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注意到的。现在我们来仔细回想一下,海瑞所秉承的“天地正义”的来源,是什么?是圣人之理。圣人是哪些圣人?是孔子、是孟子。孔子、孟子是圣人吗?是,但是他们只是儒家的圣人。也就是说,海瑞是儒家学派坚定的继承者,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政治思想,他的人生抱负,全部都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那我就继续问了,儒家一定正确么?不一定。抛开对不对先不说,是每个人都秉持儒家治国思想么?不是。嘉靖的治国思想核心就是道家思想。所以,海瑞与嘉靖之争,如果拔高一个层面来看,同时还是儒家与道家之争。这是思想之争,才是制度之争的本质。而这种诸子百家的学说碰撞,从未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而远去,反而一直都存在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朝代里,甚至还延续到今日。看海瑞与嘉靖之争,必须要理解儒道之争到底分歧在哪里,否则,顶多看清海瑞和嘉靖这两个人物本身,却看不清他们背后蕴藏的政治理论。所以,我们现在要给海瑞第三句评价:海瑞还是一个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卫道者、践行者,他的作为本质上就是的儒家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在讲赵贞吉的时候,我说赵贞吉这个人不仅剧里见人性,剧外更见人性,看一个人对赵贞吉的评价就能大致看出这个人本身的品性,其实海瑞也有类似的作用。通过一个人对海瑞的评价,你就大概知道这个人对《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理解到什么程度。分析海瑞,大概有这么几个境界:第一重:海瑞是正,嘉靖是恶,海瑞就是对的。第二重:海瑞就是嘴上对,实际上就会嘴炮,不会做实事。第三重:海瑞也做实事,也有能力,但他一心邀直名,根本不顾大局,不如胡宗宪、赵贞吉。第四重:海瑞不仅能力超群,是看透了胡宗宪、赵贞吉的大局之上更大层面的东西,他意识到根源在嘉靖身上。不解决嘉靖的问题,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第五重:海瑞不仅看清了嘉靖的错误,敢于奏谏,他同时还是真正极忠之人,他做的恰恰是极忠之人该做的事,坚持的是超越一切的大义,其根本在于为了百姓。第六重:海瑞秉持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其背后是儒家学派的政治理论,根本上是一家之言,在儒家之外还有其他治国之路,所以海瑞坚持的也未必就全对。基本上没有人在第一个境界里,也不是小孩了,看政治剧还要分正义邪恶。很多在第二、第三境界里的人,发表言论以后也会被大众所驳斥。基本上真正用心看剧的人,都能想到第四个层面,也有不少纵观全剧的人能到第五重。但是能想到第六重的思想碰撞、想到海瑞归根到底也是儒家一家之言、未必全对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在知乎写剧评大概也有近两个月了,《大明王朝1566》的回答基本都看过,可能有人能想到第六层,但我没见谁真的把它写出来,知乎上是这样,更早的贴吧、豆瓣我就不清楚了。隔了这么多空格,刚才说了那么多,估计各位看得也累了。那是不是也应该下期预告了?嘿嘿,这次可真要例外了。因为我关于海瑞的话还没说完。诸位想想,普遍对海瑞的黑点都集中在“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上,还有一个黑点说他对他妈过于顺从,但是这些黑点我都已经一一洗刷了。海瑞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一个就是不通人情,但“不通人情”也是过于恪守孔孟道德,从而对自己和他人苛责了,这并不算是儒家讲的道德上的缺陷。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说海瑞是一个严格符合孔孟之道的“君子”呢?王用汲也说了海瑞有古君子之风,海瑞事事秉持孔孟之道,那是不是海瑞就是一个儒家孔孟道德上的“完人”呢?不是。海瑞的身上,存在一个极不符合孔孟之道的阴暗面。一直看我系列的都知道我的回答里全是字,一个图没有,但今天我得贴张图。这是赵贞吉说海瑞“大伪似忠,以博直名”时,海瑞的状态。正好,题主也着重问了“大伪似忠,以博直名”这个事。我想请诸位,抛开剧情,甚至抛开对海瑞本人的了解,单看这张图片,会有什么感觉?黑白图片之下,海瑞两手拢在袖子里,整个身体看似放松,不像他平日里总是紧绷着,但是他这个状态让人更紧张,因为他不是绷着而是“蓄势待发”。眼神里没有平日激动时候那么锐利,但这个眼神里有恨意。所以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毛骨悚然。如果没有剧情我单独看这张图片,我会觉得阎王爷大概也就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海瑞是乾、是至刚至阳之人、是大明朝的一把神剑。剑是什么?是兵器之祖,兵器是什么?是凶器。凶器是用来干嘛的?杀人。为什么海瑞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同时,海瑞另一只手高高举着的是《大明律》,《大明律》不是《论语》《孟子》,不是用来教化人的,是用来杀人的。海瑞是神剑,剑一出鞘就是要饮血的。海瑞是不会容忍邪祟的,不容忍邪祟就要动杀心有杀气。孔子其人是不讲人性的,孔子的君子之道是极度理想化而不谈人的本性的,是希望人们尽量像君子靠拢的;孟子是讲人性的,但孟子把人性比作是“水”,孟子强调的是“引导”,绝不是“杀”。(这里多说一句,孟子把人心比作水跟嘉靖说得“人心似水”,话是一个话,但是意义不同,我们以后会讲。)所以海瑞在这一点上就与孔孟的君子之道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那既然海瑞是如此有肃杀之气的,那是不是海瑞是我们常常说得“外儒内法”呢?似乎又不是,因为海瑞时刻牢记孔孟之道,最终目的是实现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理念,他不可能是法家,他的思想又很明显有一块与孔孟不同,那么不同的这一块又来自于谁?荀子。荀子也讲人性,而且荀子把人性比作是“火”,意思是必须看起来,要不然火蔓延了会烧尽一切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是讲“治理”的,而海瑞的杀心,其根源就来自于荀子。荀子虽然对法家启迪作用极大,但是荀子却是儒家。因为他与孟子一样,虽然手段不同,最终目的却都是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故而,海瑞在实用之中虽然用法、虽然是剑,但是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家。只不过,至阳至刚的他杀气太盛,他就不是孔子说的儒家君子。这就是我对海瑞理解的,第七重境界。最后,要贴一下由刘和平、易茗作词、由赵季平作曲、由谭晶演唱的《大明王朝1566》片尾曲《海阔天青》,这首歌对海瑞的概括出神入化:路蒙蒙……寂寞大地有人行。 烟波去去秋风冷, 故乡月,最分明。 叹远近…… 萧瑟山中赶一程。 登临心系天下事, 脚踏中原路不平。 万里奔行,只为苍生, 一怒长江笑,一笑黄河清 悲欢同,忧乐与共, 云在青天水在瓶。 天已明, 几人醉卧几人醒? 几人一梦惊风雨, 起坐时看海阔天青! 至此,我对海瑞的评价才彻底结束。这回真要开始下期预告了:上文讲到我的一个观点,嘉靖是以道家治国的。那么此言从何而出?是不是因为嘉靖信修道就说嘉靖是道家治国?有人说嘉靖是法家治国,这说法对不对?嘉靖的治国方法与海瑞提倡的儒家是否严格对立?《大明王朝1566》第十二问,我们一起来谈嘉靖与他的道家治国。

主要的原因出在统治者身上,嘉靖几十年不上朝,让太监来带皇帝批红,这还得了?加上用人太专一,导致到后期嘉靖想除掉严嵩都要从他儿子身上找毛病!你想想,一个国家连领导人都这样了,那下面的人还不效仿有佳,朝廷腐败无能,关系网重重叠叠,一个若大的大明朝像是为几个人设立的一样,朝廷没钱不查抄贪污官员的家,而是把手伸到百姓口袋里,这样的王朝能在嘉靖后面撑住那么久已经是他的造化咯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宝,则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此之谓也。
  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书于乾佑山,孙奭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获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
  陛下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已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此陛下之计左也。既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窥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朱家天下的皇帝疑心都特别重,能人都明哲保身,死干的人都真的死了~~~~~~~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
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宝,则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此之谓也。
  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书于乾佑山,孙?#93;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获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
  陛下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已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此陛下之计左也。既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窥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翻译: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其责任最为重大。要将国家治理好,也只有委托大臣们,使大臣们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臣请求竭诚所见。直所欲言,为陛下陈说。
  从前汉文帝是贤良君主,贾谊还痛哭流涕而上疏言事。并非是苛刻责备,只因汉文帝性格仁慈而近于柔弱,虽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还是难免于怠废,这是贾谊所大为顾虑的。陛下天资英明杰出,超过汉文帝很远。然而汉文帝能充分利用他的仁义,做到勤俭节约,宽厚爱人,使天下钱粮丰富,几乎达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则锐意精心治国时间不长,就被狂妄想法牵涉过去,反而把刚毅圣明的本质误用了。以致说遐举可成,一心一意学道修行,倾尽民脂民膏,用于滥兴土木工程,二十余年不临朝听政,使得法律纲纪已经废弛了。数年来卖官晋爵推广开纲事例,毁坏了国家名器。二龙不能相见(指嘉靖帝听信方士的谗言,天子之间不能互相见面),使得人们认为您不顾及父子亲情。因猜疑而诽谤杀戮污辱臣下,人们认为您不顾及君臣之情。享乐在西苑不返回大内,人们认为您不顾及夫妻之情。官吏贪污骄横,百姓无法生活,水旱灾害经常发生,盗贼滋生。请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么样子?
  近来严嵩被罢免了内阁首辅的职位(明代没有丞相制度,而当时内阁的权利可与丞相比肩,故当时普通称内阁首辅为相),严世蕃受到了严刑的惩罚,一时人心大快。然而严嵩被罢官之后国家的情况还和严嵩未担任首辅之前一样而已,世道并不十分清明,离汉文帝时的国富民强还差很远。因为天下人对陛下心存不满已经很久了。古代君主有过失,依靠大臣扶正补救。现在竟然修斋建醮,大都前来进香、奉送仙桃天药,大家一块奉辞上表祝贺。建筑官室,则竭尽全力去实施;购买香料珍宝,则派人四出寻求。陛下做错误的事,而诸臣都跟着错误地顺从,没有一个人肯为陛下端正言论,阿谀奉承得太过分了。然而心中惭愧胆气空虚(指群臣),私下里又有议论怨言,欺君之罪到了何等地步。
  天下,是陛下的家。人没有不顾自己家的,内外臣工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的如同磐石一样的人。一心一意学道修行,是陛下的心受了迷惑。过分的苛断,是陛下的情偏。然而说陛下连家也不顾,合乎人情吗?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职多因欺诈失败,多因不做任何事情败,实在有不能使陛下满意的人。其实不然,是君主之心和臣下之心偶尔不相遇合造成的,而选说陛下憎恶卑薄臣工,因此拒谏。因一二个不合意。就怀疑千百个都这样,使陛下陷于有过失的举动中,而安然处之而不知怪,诸臣的罪恶太大了。《礼记》中说:“在上君主有疑心则百姓易迷惑,若在下的人怀奸诈难知其心则在上君治理劳苦。”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而且陛下的失误很多了,具体表现在斋醮(指的是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上。斋醮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自古圣贤留给后人的训条,修身立命的说法叫“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了,没有听说过所谓长生不老的说法。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是圣人中的典范,没有能长久在世,之后也没有见过有方士能从自汉、唐、宋活到现在的。陛下接受陶仲文传授的道术,并因此将其尊为师。陶仲文已经死去了,他都没有长生,而陛下凭什么能实现呢。至于仙桃、天药,就更为荒谬了。从前宋真宗得天书于乾佑山,孙爽说:“天如何能说话呢?岂能有书。”桃子一定是采摘后才能得到,药一定是炮制以后才能成。现在无故获得这二个东西,是有脚而能走吗?说“天赐给的”,是上天用手拿着而交给您的吗?这是左右奸邪的人,制造荒唐离奇的事用来欺骗陛下,而陛下去错信了他,以为确实这样,太过分了。
  陛下又要说标明刑罚奖赏用来督责臣下,则分别职掌治理有人,天下没有不可治,而学道修行为无害己吗?太甲说:“有违背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合理性,有投合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的不合情理性。”用人而一定要他一句话也不违背,这是陛下的错误判断。就好比严嵩,他主持政务时,有一点不顺从陛下的吗?过去投合你心意的人,现在已经被砍头了。梁材遵守正道坚守职责,陛下认为是叛逆的人,历来名声都很好,现在在户部做官的人还在称赞他。然而诸臣宁可学习严嵩的顺从,也不敢仿效梁材的抗争,难道真没有窥测陛下的细微好恶、而暗暗作为趋吉避凶的人吗?就是陛下又从这些人当中得什么好处呢?
  陛下的确知道斋蘸没有好处,只要翻然改悔,每天临朝听政,和宰相、侍从、言官等人,讲论天下利害,雪洗数十年以来的积累的错误,置身在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圣贤君主的行列,使诸臣也得以自己洗净数十年阿庚奉承君主的耻辱,置身于皋陶、夔龙、伊尹、傅说等贤明辅臣的行列中,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只是在陛下的一念之间而已。放下这些不做,而急于羽化登仙,枉费精神,用来追求虚无飘渺、茫然不可知的领域,臣认为这样会劳苦一辈子,而最终将一无所成。现在位高权重的大臣为保持自已的官位而喜欢阿谀奉承,人微言轻的大臣害怕治罪而不敢说话,臣制止不住自己的愤恨。因此冒着生命的危险,愿意竭尽诚挚之情,希望陛下听取

崇祯昏庸无道,刚愎自用,疑心很重,被皇太极用反间计,在皇太极兵临城下时,第二次平台召见袁崇涣,并用凌迟处死袁崇涣,导致皇太极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

海瑞给嘉靖的奏折是《治安疏》。

《治安疏》原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

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

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

《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

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

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

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

《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

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

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夫人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

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以有守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

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

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违也,而责之以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娱: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有臣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与不安、治与不治由之,幡然悟悔,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陶、伊、傅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

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段绢、粮料、珠定、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

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而陛下何不为之?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

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

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

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任,抚按科道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恭己无为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熏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道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望轻举,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

是以昧死竭忠,惓惓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扩展资料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海口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嘉靖年间(1522—1566)备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罢官入狱,嘉靖皇帝死后获释复职。

隆庆年间(1567-1572)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深受百姓爱戴。但因戴凤翔、高拱等人论劾,被罢官回乡闲居达15年之久。

直至1585年(万历十三年)朝廷起复年迈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仍力主严惩贪污,肃清吏治,后卒于任上。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在南京去世。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著有《海忠介公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治安疏


  海瑞上嘉靖皇帝之奏章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宝,则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此之谓也。
  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书于乾祐山,孙奭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获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
  陛下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已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此陛下之计左也。既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窥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处理结果:下狱等候处理,嘉靖崩,继任皇帝朱常洛为其平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上一篇:中国梦的经典语录
下一篇:mc快手野猫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龙族 经典语录,龙族最催泪的精彩语句,龙族里的情话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