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不哭经典语录
十六岁的花季
《十七岁不哭》:永远难忘那90年代的青春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回顾这部古早时期的青春校园剧《十七岁不哭》。
豆瓣打分目前还坚挺在8.8。
90年代的国产青春片相当能打,《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校园先锋》,还有电影《花季雨季》,都是学生党必看。(《十八岁的天空》是2000年之后的作品)
这些都承载了90年代末的青春校园记忆。
《十七岁不哭》的编剧和原著作者是李芳芳,她也是电影《无问西东》的导演。此前她还导演了另一部电影《80后》,质感也很不错。
之前《你好,旧时光》里,辛悦手里捧的正是这本《十七岁不哭》。
高中学习压力重,却也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当家长和老师只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十七岁不哭》关心的是我们飞得累不累。
《十七岁不哭》的片头曲里强调了一个词“游戏规则”,这个词能贯穿一辈子。
这部剧除了描述了学生的游戏规则,也间接带到了老师的游戏规则,每个圈子都有类似的一套规则。
#只有上学才有同窗这个概念#
剧情一开始就围绕杨宇凌的个性与冲突展开。
她名字里有个盛气凌人的“凌”,说话太直,几乎得罪了所有人。
女生宿舍从来就是敏感地带。
林林是富二代,典型的小公主,希望大家都顺着她。
寝室小公主能带动各种娱乐八卦、吃喝玩乐的话题,小女孩这个阶段都会有点虚荣心膨胀,大家总容易扎堆。
杨宇凌说话太冲,直接刺破了小公主的心,小公主又有几个跟班,这样就容易把杨宇凌放到一个四面楚歌的位置。
乐心是大家的小棉袄,眼睛笑起来像月牙儿,她能打通每一个小圈子。
她是杨宇凌的缓冲剂,每次帮忙打圆场。
很多剧粉也很喜欢乐心。
不知道大家看到几个细节没有,乐心平时喜欢看西方美术方面的书,她内心也有自己的小脆弱。和杨宇凌谈心的时候,她很羡慕宇凌的样子。
虽然乐心非常善解人意,察言观色和缓解尴尬的能力一流,可总觉得一个高中生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面面俱到,也是一种压力。她可能内心里也住了一个杨宇凌,只是性格使然,她磨去了自己的一些棱角。
杨宇凌完全被孤立了,她非常迷茫。班主任冯老师说:高中功课紧张,游戏规则好像也复杂了,同学之间相处有时候很微妙。
她开始变得有些过于迎合其他人,假装和大家打成一片。她觉得把自己的刺拔掉就好,
可乐心说她把自己身上的光芒也熄灭了。
高中生的可爱与纯真就在于此,大家习惯用公式化流程解决方案,总觉得套用公式是万能的。
时间也是学生党最好的治愈工具,单纯的人,即便闹矛盾,也不会记仇,而且很容易找准时机握手言和。
杨宇凌就是带着一身刺,与大家和解。
因为她霸气又耿直,非常能来事儿,在班上就是那种能冲锋陷阵的人。
当时课堂上正好在学“等价交换”的概念,老师建议大家能做些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概念。杨宇凌就带着宿舍的一群姐妹去大马路上卖花,最后还赚了点钱。她身上有一种大姐大气场,一开始确实不好沟通,但相处久了,你就能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杨宇凌比同龄人要成熟些,胆子很大,做事情风风火火,也敢挑战权威。她在其他同学中树立了一个“小大人”的模样,而很多高中生内心都有一个“我要长大”的梦。
杨宇凌后面还担任了男生足球队的守门员,实打实的巾帼不让须眉,也让男生们侧目。
说到男生圈,简宁是学霸,而雷蒙是学渣。(两个演员在电影《花季雨季》里正好饰演了相反的人设)
简宁的学霸养成靠的是:不喜欢兵荒马乱,喜欢沉着。
他平时用功,考前正常作息,与其他同学熬夜战相比,简直是神仙学霸。
他是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霸,虽然是班长,却缺乏管理能力。
雷蒙是学渣,但群众号召力很强,也被选上了班干部。
班主任评价他:一呼百应也是能力, 优点缺点都很分明。
两人在杨宇凌的激励下,开始挖掘了全新的自己。
简宁开始折腾起课本外的难题,他带着大家搞起了振华中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书市。
学霸做事也很灵,他先和校长说,只要校长同意了,下面的老师也不会多说什么。假如按照正常审批流程,一级一级往上报,很可能中途就被否决了。从这一点可以判断,简宁绝非死读书的料,他思维和逻辑挺活的。
雷蒙和杨宇凌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不愿随波逐流,雷蒙因为背负着学渣的名号太久,遭遇了家长和老师的集体围攻。后面在杨宇凌的鼓励下,终于愿意认真念书。
这样的同窗情谊,是珍贵的。
#贫困生懂事早#
这部剧有两个穷人家的孩子。
女生叫岳晓丹。
男生叫罗洋。
岳晓丹来自农村,她有些自卑,她会一个人在寝室偷偷地穿别人漂亮的连衣裙,单纯地过过瘾,满足小女生爱美的天性。但她马上就会把自己拽回来,幻想的时间不能太久。她还要争分夺秒地看书,拿高分。
晓丹也算学霸,只是和简宁相比,她学得太累,太压抑。不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也不懂得适时放松。她是类似死读书的学霸。
罗洋是简宁的同桌,家境不好,外表却装得很骄傲。
成绩也算上等,但做人做事很不地道。不敢和别人交心,做人留了好几手。
别人问他这道题怎么做,他会直接拒绝。不懂得分享的人,注定比较孤独。
她母亲曾带着他去给领导送礼,母亲给领导小孩包了个红包,被小孩当面嘲讽金额太低。罗洋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从此立志要出人头地,绝不让人看扁。
罗洋把高中校园当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名利场,除了学习上拔得头筹,学生会干部也是他志在必得的。好人缘不如雷蒙,他就和老师打小报告,背后放阴招。虽然最后如愿当了学生会干部,却一直不得人心。
穷学生的两个走向大致如此,要么像岳晓丹,虽然有些自卑,但后期还是做了积极调整,保证了心态和学习的平衡,要么就像罗洋,自卑过猛,滋生出一种报复心态。
《你好,旧时光》里的辛锐,电影《致青春》里的朱小北,都是苦孩子出身,但她们与命运抗衡,换来了自己新的活法,彻底与过去告别。
#懵懂的感情#
《十七岁不哭》里有早恋的戏份,非常质朴。
早恋的视角,集中在学生自己身上,自己萌芽,自己摘除萌芽。
杨宇凌和简宁是互相影响,中间有正向的力量。
简宁对杨宇凌说:你有你的圆,我有我的方。
像考试外对人生的追求,这对简宁而言是一种放松,因为他之前只钻在书本堆里,对外界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并没有那么擅长,杨宇凌帮他打开了这些通道。
只不过感情进展得过快,超过了两人的驾驭能力,简宁先开始止损,并帮助宇凌止损。
中间走了点弯路,但又原路返回了。
这样的结局是好的。
而且《十七岁不哭》里的班主任冯老师算是一个正向角色,她也努力站在应试和素质教育的平衡木上。
班主任的压力是最大的,学生成绩单,以及学生不出事,是她最大的功绩。学校把求稳放在第一。
当科目老师之间就“活学活用”发生分歧的时候,班主任要出面协调,谁都不能得罪,她也不想把素质教育一棍子打死。比如有老师建议学生做社会实践,科目老师之间就会发生争执,应试派老师觉得会耽误学生学习。而且这里面还有主科和副科老师之间的矛盾,这里有老师话语权的问题。
班主任都要权衡,她其实很难做人,但她最大化做到了“合情合理”。
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她给学生传递的是鼓励的心态,而且还加强了一些竞争感意识,让大家从小敢拼敢搏。
面对学生早恋问题,她更是处理得很有艺术感,她和杨宇凌之前谈“合群”问题时,她就说过:艺术感的交流。
班主任以身作则,把“艺术感的交流”放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上,太圈粉。
#感慨#
读书和上班,其实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考试就像做项目,只是考试是个人赛,做项目是团体赛。
人际关系嘛,初入职场也会遇到校园里的各种沟通问题,说话的艺术性,好像是从小到大人生必修课。
现在的校园剧再怎么好看,也没有《十七岁不哭》那种质朴感了。
可能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90年代末的同学们,你们都懂的。
风风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