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录



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语句



最近读过这本小说,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消失的地平线》是由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希尔顿创作,发表之后成为西方盛极一时的畅销书。希尔顿在创作这部作品是参考了很多地理游记啊,前人的探险记录啊,包括《国家地理杂志》这种。他自己并未去过西藏,但是凭着前人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他塑造了香格里拉这样一个梦幻的处女之地,在小说中,还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最后救赎之地的高度。 如果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文笔一般,故事情节也远非其他猎奇、探险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但是它能够成为畅销书并受到西方众人的追捧,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时代使然。说起《消失的地平线》,必然会提到香格里拉,而说到香格里拉,必然会提到西藏。西藏在今天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谈到西藏问题,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内政问题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国际问题。而西藏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际问题,除了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等众多原因之外,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小说中窥见一些苗头,那就是源于西方人想象中的“西藏”,一种“东方主义”视野下的西藏的塑造。 回到小说,主人公一行四人莫名其妙被“劫机”,然后飞往雪域高原(当然主人公们一开始不清楚目的地)。他们最后到了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一个喜马拉雅山深处的神秘之地,主人公们到了后住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喇嘛寺,受到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张先生的热情款待。寺庙对面是一座堪比珠穆朗玛峰的雪山,具体名字忘了,山下是一个大同社会的蓝月谷,人民和善友好。 首先,香格里拉的地理位置,与世隔绝但又环境优美,而且一点也不落后,很现代化呢;其次,香格里拉的生存条件简直出人意料地好,人民精耕细作,谷物众多、拥有黄金矿产、文明先进,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收藏;再次,香格里拉风俗良好,人民和喇嘛们信奉中庸之道,凡事讲究适度原则,行为处事非常适宜;最后,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居住修行能够延年益寿,永葆青春,无论何人,无论此前有何罪过,在这里都将得到净化,换言之,一切功过烟消云散,重新获得生命(请参考金融诈骗犯在这里的逍遥自在)。所以,香格里拉简直就是一片人间净土,而保持良好的淳朴的风俗,在不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下与时俱进,这样的去处真是没sei了。 但是这样的人间净土很难找啊,希尔顿写小说的时候,广大西藏同胞还处在农奴制的深深压迫之下呢,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与时俱进、说一口流利英语了。不过西方人才不管这一套,他们看了小说后对小说中的西藏可谓是深信不疑,那就是上帝的宠儿,人间最后的乐园啊。 为什么西方人非这样认定不可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小说中太明显地偏向西方人了,各种优秀的,好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为西方人准备的。举几个例子,在大喇嘛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在这里修行的人都能很好的延长寿命,适合延长寿命的大多是欧美人;一个住在与世隔绝地方的中国人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本身就很奇怪了,他为啥不说流利的阿拉伯语、俄语或者法语、西班牙语?这里不是收藏着各国珍贵文献,可以自学么?还有,这个香格里拉最受敬重,最尊贵的大喇嘛是一个欧洲人,他是香格里拉的守护着,小说中他还要把这种权利传给主人公康伟,一个剑桥还是牛津的高材生,英国领事馆的领事。额,我就默默问一句,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怎么就非要几个欧美人来接管,还承担起了挽救文明的重任?那些住在山谷下的藏族人民,难道都是空气? 很多细节都能凸显出小说的“欧洲中心化”思想,设想一下,欧洲人看了这样一部似乎就是在为他们制定归宿的小说时,能不喜大普奔吗?至于小说中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解读,比如中庸之道,藏传佛教的理解是否到位也是值得探讨的,在此不详述了。 简言之,这样一种西方人的想象确实迎合了当时一战后西方人心理上的彷徨和迷茫,为西方的精神危机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寄托。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西藏的想象在欧洲很早就开始了,貌似在康德那会儿就有了宗教归属问题的探讨,后来英国人的殖民活动更是刺激了西方人对西藏的关注,这些我了解不是很多,也可能说错了;但是不管如何,从《消失的地平线》我们能够瞥见的是,一种对世外桃源的西藏想象实际上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扭曲了对西藏的现实理解。问题是西方人不这样觉得啊,观点一旦深入人心就很难把它根除;时至今日很多西方人依然支持同情藏独分子,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压迫污染了这片净土,或许从这部小说中我们能对西方人对西藏的态度有一定的理解了吧。

因为它就在现实与精神向往的之间徘徊 所以这条线就是在这之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