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录



作为一个多年犯贱的病人,这道题我觉得可以用一辈子去研究。此答案长期更新。先走科普学术路线,择时再来鲜血淋漓的自我剖析。在此我也先给出我对犯贱的定义:犯贱,从整体上说,是对自己有害或至少是无益的行为。它妨碍人的自我实现或成长。犯贱者还可能存在一种自我矛盾的状态;贱者,自虐。贱还有另一个解释:卑贱、轻贱。说一个人犯贱,也可以是形容其自轻自卑自弃。当然,我也同意@程毅南 的四点总结高度概括,都命中要害。“犯贱”主要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现象:1. 欲望过大;2. 能力不足;3. 道德标注模糊脆弱;4. 自制力不强。其实可以更进一步概括为:①欲望与能力比例失调。②没有明确的内部准则(不仅是道德领域)③自控力不强。但我想问的更进一步:为什么欲望与能力比例失调?为什么没有明确的内部准则?为什么自控力不强?为什么人做出对自己有害无益的行为?为什么人自我矛盾?为什么人自卑自轻呢?这几个问题,其实就涉及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或行为的成因。因此,我也将分为两种情况去讨论这个问题:一,是否”犯贱人格“?即是说某种或某几种类型的人,他们会在某些领域内长期的犯贱,甚至在感情、工作、日常作息等多个领域内上普遍都”犯贱“。如果有,它是怎么样的,是怎么样形成的?二,情境性的犯贱如何发生?这个情景是广义上的情景,例如——我们会迷恋上一个人,对TA我们无比的贱,突破了之前在感情上的几乎所有下限。当然也讨论狭义情境下的犯贱:别人告诉你某某饮料你肯定不喜欢,你偏要试一试。别人告诉你某件事做了没好处,你偏要做。———————————————————————————————————————————(一)难道犯贱是一种天性?就像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我们总会想到:这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这个问题难以有答案,但至少我知道,如果犯贱是一种“天赋”,那它很早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在著名的“陌生情景实验”中,研究人员归纳出了三种类型的婴儿:1、安全型。2、逃避型。3、矛盾性。矛盾型占15%,这些一岁的婴儿表现为:母亲在的时候不能离开母亲不能尽兴地玩游戏,似乎是担心母亲会离开,不愿意探索环境。母亲离开后非常紧张不安,母亲回来后会粘着母亲,继续显露出一些不安的行为(继续哭叫)。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对母亲尖叫踢打。他们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对环境很少探索。这种渴望亲近母亲但是又排斥抗拒的表现,不就是犯贱?那么婴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行为模式呢?『安全型』『回避型』两种类型的形成原因比较好猜想。安全型的婴儿出生第一年里,母亲对他们的要求很敏感,体现在喂食的速度、时机、量。逃避型的孩子,他们的母亲紧张、不安、缺乏自信,羞于和孩子有身体接触,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引用研究者的解释。但我现在并没有看到对矛盾型的成因的解释。只能猜想,『矛盾型』的孩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忽冷忽热(包括不可抗外力导致的),也可能是父母照顾孩子的时候伴随着不情愿、负面情绪。婴儿长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理论上更可能形成矛盾型。如果将矛盾型的表现对应到情侣关系中,那就是如下表现:夺命连环CALL:你在哪儿,你在干嘛,你等一下要去哪儿,你等一下要干嘛?但当你们约会的时候,TA又总是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你问TA:不开心了,怎么了?TA回答:没有啊。成天要你陪TA,等你终于开始陪TA了,TA却一脸哀怨的样子。再以夺命连环CALL为例,TA明明知道这么做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破坏你们的关系,但是依旧不停地CALL你。最后变成——不CALL你TA不爽,CALL完后TA还是不爽。(注:以上仅为举例,有如上行为未必是矛盾型,也可能只是你们之间相处有问题。)所以各位广大情侣,如果你的另一半若即若离忽冷忽热脾气古怪难以捉摸,别怪TA,这大概都是——命(ta)中(ma)注(bi)定(de)。(二)自尊与犯贱;冲突,犯贱的核心从直觉上来说,我们会认为低自尊才容易犯贱。但根据我实际观察,不少高自尊的朋友,同样会犯贱。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一种人格理论观点:并不存在稳定不变的人格或行为模式,只要情景足够强大,人人都会表现出特定行为。(扩展阅读:百度“斯坦福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说得矫情小清新通俗易懂点就是:你不犯贱,是因为还没碰上能让你犯贱的人(事物)。低自尊的犯贱,无需多说,只需二字,各位心中了然——备胎。至于备胎为何甘心当备胎,甚至有不错的异性可供发展的时候依旧自甘当备胎——这问题暂且按下不表。高自尊的犯贱,就值得多说几句了。估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A各方面条件颇为出色,现在有个很好追求者或可追求对象或恋人。但A居然放弃了这个人。不管理由为何,事后A都相当后悔。在这类事件中,犯贱并不是指A放弃了。犯贱是指完全是主动放弃了,却在事后不停地后悔进行心理自虐。无论是因为预测失误(以为还会有更好的对象)或一时冲动后又拉不下脸重修旧好。犯贱的真意在于:犯贱者会持续一种从长期来看,会让自己痛苦的行为、思想、情感模式。无论是否被意识到,犯贱者的内心存在着复杂的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当事人就没有主观的痛苦,那不能称之为犯贱。所谓冲突,就是指人有两个或更多的目标、需求,这些目标和需求在当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冲突的种类有四种。①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个必须二选一。②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有虎,总要选一个困难面对。③趋避冲突:女神虽美丽,追求太不易;to be or not to be……。④多重趋避冲突:女神在北京,好工作却在南京。可是追女神也不容易,另一方面好工作也挺累人的。如果这时候再来个家庭变故什么的,那简直可以凑一部狗血电视剧了。这是多拉德和米勒两位好基友前辈的观点。更多的是用来形容决策和选择之前的状态。我这里做一点扩充,我认为,这些冲突不仅在决策时出现,在事件进行中也出现。对往事的追忆,可以看做一种趋避冲突:我们从回忆中找寻温暖,又对照出了早已失去某些人事物的事实。我们希望挽回,但又付不起价码。于是人陷入一种奇怪的循环当中:回忆带来温暖,让你继续回忆;但回忆也带来痛苦,让你避免回忆。最终这种状况可能进一步复杂化,犯贱者会想:为什么明明这么痛苦我还忘不了?那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想得这么痛苦我还想难道我还对XXX有OOO?不错,此时已经类似强迫性穷思竭虑了。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此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此恶性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产生不安恐怖,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失调,即产生所谓的精神身体症状,精神交互作用又常常导致症状的固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大家只要稍微一想,不难发现,这正是绝大多数为了感情而苦恼的犯贱者的境况。总而言之,低自尊有低自尊的犯贱,高自尊有高自尊的犯贱;但究其根本,其犯贱的心理过程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甚至感情之外的犯贱,也有类似规律。一个犯贱行为,带给犯贱者的必定有短暂的快感或对某种奖励的期许;只可惜在长期来说,犯贱是有害的。人类同此犯贱。关于自尊和依恋模式,有兴趣者可以读一个我的老答案。很长,慎入。心理学所说的「自尊」具体是什么?(三)犯贱的生理基础相信大多数人知道,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胼胝体链接左右脑。如果切断胼胝体,就会形成割裂脑。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割裂脑实验”。简而言之,左右脑的功能不同,身体左边右脑控制,身体右边左脑控制。有意思的是,左右脑似乎还有不同的“意识”。当研究者问:你理想职业是什么?被试左右脑给出的答案并不同。(让他们分别用左手、右手两次答题)左脑可能回答:当一个作家。右脑却可能说:赛车手。(如果他没有被切断胼胝体,或许会成为第二个韩寒?)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存在冲突很可能是大脑天生的属性。或许你的左脑对你说:“爱情都是扯淡,快去好好学习,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但你的右脑却在唱:“爱上一匹野马,可是我家里没有草原,这让我感到绝望~~~~。”既然冲突是必定存在的,那问题应该是如何达成自我的一致性。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冲突,都会犯贱;问题是有人可以及时刹车,而有人不行;有人拥有一套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或果断的选择,有人没有。这便是“自控力”的问题。(待更新。多巴胺与大脑额叶)(四)有关犯贱的人格类型——待更新(五)有关犯贱行为和人格的形成理论——待更新(六)答主的犯贱历史与自我分析——待更新又挖了一个坑,我真“贱”。

犯贱心理学经典语句



什么啊??

犯贱心理学源自“人性本贱”的说法,在某些人甚至所有人的本性里,确实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受虐倾向和喜欢被别人侮辱的心理默认,因此也就产生了犯贱心理。犯贱心理学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犯贱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并非是一种心理问题,也不是人格上的一种自卑和自甘堕落,通过对人的犯贱或者说是喜欢受虐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合理地利用人的犯贱心理诱导其做出某些期望中的事情,比如在恋爱中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在消费行为中实行高档定价等,这些行为的实施都是利用了人们心中犯贱因素的心理导向。
产生原因编辑
在以往经验中,人们形成一种观念,就是越是得来不易的东西越珍贵,或者原来获得某些东西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受这种经验的影响,在需要选择时往往会选择更难得到的,或者得到比原来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适应或不相信,最后吃尽苦头才心满意足。[1]
其实,“犯贱”行为的主体一般都是正常人,多数出于人的冒险精神和猎奇欲望或从众心理等常人皆有的本性,所以,犯贱心理学最终的理论基础,也许要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行探索。也应该从人的本性及人际关系中心理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释这一现象。
实例编辑
1、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2]
2、恋爱中的人,往往吃些苦头才会觉得爱情来之不易,才会珍惜。
3、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而越是难以得到的,越想得到,这与这个东西(或者感情、亦或者是一种征服别人、奴役别人的心理)的真正价值大小并无多大关系。
4、《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图书管理员被“体制化”,出狱后上厕所都要被允许,最后无法适应自由的生活而自杀的行为。
5、排队等候时间越长,服务态度越差,菜的分量越少,价格越贵的餐馆越受人追捧。[1]
6、同样的商品,在网上购买时,宁可购买100元的,不购买80元的,认为价格高的质量有保障。
7、价格越贵的衣服越喜欢有人买,而且穿上感觉还很有档次,或许它只是一件地摊货。
8、在恋爱中,女生喜欢倾心于不重视自己的男生,而真心喜欢她的人她越不在乎。
9、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某些行为希望被别人关注,往往看似无意实际上故意表现给不认识的陌生人看。
10、从失恋中走出来的人无法爱上别人,只因你依然留恋那个伤害你的人,哪怕知道那个人已不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