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公民凯恩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公民凯恩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公民凯恩经典语录
公民凯恩经典语句
Rosebud........
-首先纠正一下,《公民凯恩》是威尔斯影响力最广泛的一部电影,说它是导演「最经典」,未免会有争议。比如后来的《历劫佳人》,开头那个长达3分20秒的高浓度长镜头,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麦克白》的布景,令安德烈·巴赞赞叹不已;其它诸如《阿卡丁先生》、《安伯逊大族》,都是非常有份量的作品,即便他在《第三个人》末尾的亮相,也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很多人吆喝威尔斯拍完《公民凯恩》就江郎才尽,这就像吆喝昆汀拍完《低俗小说》就萎了一样,纯粹是想搞个大新闻。那么,为什么唯独《公民凯恩》创造了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首先作品本身的制作精良毋庸置疑。舞台剧的从业经历在这部片子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布景、灯光、表演到场面调度,后来都成为教科书级别的样本。除此之外,《公民凯恩》本身又是一部复合类型片:首先是一部伪传记片,却拥有着一个标准的黑色电影开头——报业大亨去世,一名记者犹如私家侦探一般,开始了一场寻求真相的旅程。《公民凯恩》的散点叙事,公民凯恩的场景转换,乃至于威尔斯从壮年到垂垂老矣的表演,都被人们反复述说。但这并不是构成其巨大影响力的全部因素。第一,《公民凯恩》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事件。一个凭借广播剧《星际战争》就能制造全城骚乱的年轻人,因为才华横溢而受到求贤若渴的雷电华的高度重视:钱管够,敞开了干,导演拥有最终剪辑权。而这位年轻的威尔斯,一出手就对准了报业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试想一下,如果当年胡戈刚刚发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华谊兄弟立刻找上门并愿意赌上身家陪他玩玩,而胡戈经过一番郑重思考后对外界放出话来:我要拍一部有关韩三X风流史题材的电影!外界会怎么看?这种耐人寻味的指涉令人对影片内外的社会关系浮想联翩,八卦成为一种互文,凯恩的经历则勾引人去揣测赫斯特的生活:苏珊的原型被认为是赫斯特情妇玛丽昂·戴维斯,之后威尔斯甚至为了在影片中把苏珊塑造成为一名低声呜咽的女高音而向戴维斯道歉;「玫瑰花蕾」据称是戴维斯身上一个隐私部位的昵称;而凯恩那句「你负责散文诗,我负责战争」的经典台词,更是对赫斯特「你来作画,我提供战争」近乎原文不动的模仿……随着相关人士退出社会舞台,关于《公民凯恩》的讨论也愈来愈自由。《公民凯恩》成了一部可以反复阐释的文本,艺术层面上,制作层面上,甚至是考据层面上。围绕《公民凯恩》的讨论,正如中国的红学一样,文本被放到多个视域——特别是对于红学里的考据派而言,《红楼梦》的情节安排,不也常常被视为以曹雪芹的家庭遭遇为原型吗?其次,《公民凯恩》创造了一种典型社会场景中的典型形象。凯恩出生贫寒,一场意外之财却送给他一把金钥匙,从此他跻身上流社会,以媒体人的身份开始了对社会的改造,而当这种改造屡次碰壁之后,凯恩便躲进了自己的仙纳都中——正如最懂他的苏珊所言,或许真正适合他的地方,就是到猴子群里当一名猴王。美国文学作品中常常有关于美国梦的故事,有关于美国梦幻灭的故事。然而《公民凯恩》却讲述了一个一开始就站在世界之巅的年轻人是如何走向幻灭的,这进一步加强了一种有关美国梦的荒诞性。凯恩超强的控制欲,他的不甘于同流合污,他的站在时代浪潮上谈笑风生的身影,他的幻灭与彷徨,他对艺术品近乎无意义的搜集癖,甚至他的弗洛伊德式的童年缺憾,都不止是某一个人,而是囊括了一种时代精神。如果说《活着》中富贵的形象展现出一个民族的剪影,《公民凯恩》中凯恩的一生无疑是另一个社会的史诗。安德烈·巴赞等影评人的激赏,令《公民凯恩》及其背后的奥逊威尔斯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安德烈·巴赞为中心的《电影手册》派,对美国类型片给予了极高评价,《西部片》被视为一个全新民族的神话,约翰·福特等导演荣登「作者电影」导演的殿堂,而威尔斯更是甫一出道就被巴赞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公民凯恩》中的场面调度长镜头,高度符合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镜头美学,因此得到后者不厌其烦的阐释与激赏。巴赞在电影理论界的地位,巴赞去世之后《电影手册》派主将扛起镜头掀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将这种美学倡导带到创作一线,而对《公民凯恩》的高度评价,也几乎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种「政治正确」。PS.威尔斯本身就很有戏剧性,这从他「伟大的奥森」、「魔术师奥森」等自诩中就能看出来,这么一位表演性人格的人物,在《公民凯恩》中扮演一名媒体工作者,并且为了搞个大新闻不惜掀起战争!对于这样融「表演性人格」与「擅长搞大新闻的媒体工作者」于一体的人物,我只能说:一颗赛提的!